俄方有意讓伊爾-76逐漸退出舞臺,開發新一代性能更佳的大運輸機,但升級研發的經費不足,于是它想到了中國。
據俄羅斯《紐帶》網報道,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負責特別事務的經理扎瓦利9月在接受采訪時宣布,俄方已與中國恢復了就提供伊爾-76軍用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相關合同的談判。俄羅斯與中國恢復大型軍用運輸機談判,令西方媒體大為震驚,因為他們普遍認為俄羅斯與中國在武器裝備的合作上“已經走過了蜜月期”。不過,針對這次重啟談判,西方媒體認為,很有可能以中國提價、俄方提供新型機并向中國提供相關技術的方式達成妥協。
中國空軍的投送力量嚴重不足
中國有著廣闊的領土和漫長的邊境線,周邊安全環境非常復雜。中國的武裝力量必須依靠高度協同的機動打擊來保證國防安全,通過對作戰部隊進行成建制的快速機動來應付突發的危險。但令人心焦的現實是,中國軍隊在高技術作戰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卻無法在所有重點地區都集中足夠規模的力量。目前,中國武裝機動力量的核心是一支以空中機動為基礎的獨立作戰部隊,各大軍區也都組織了規模不同的快速反應部隊。然而這些部隊中只有輕裝備的空降兵依靠運輸機提供機動運輸能力,野戰機動部隊和機械化戰略預備力量主要依靠的還是鐵路和公路運輸。
在建設戰略空軍的工程中,大型運輸機作為戰略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研制自己的大飛機。我們目前大運輸機仍主要是購自俄羅斯的30余架伊爾-76運輸機,而大型運輸直升機也只有一架從俄羅斯租用的米-26重型直升機。與美國170多架C-17戰略運輸機及俄羅斯200多架伊爾-76相比,差距極其巨大。而另一方面,從目前軍事潮流發展以及我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式來看,卻又迫切需要大規模的運輸機群來提高我軍的反應速度及機動作戰能力,因此裝備新型的、大航程、大運載量的運輸機迫在眉睫。
中俄為何停止了談判
2001年前后中國就開始與俄方進行接觸,經過數年艱苦談判,終于在2005年達成協議,中國向俄羅斯訂購34架伊爾-76MD軍用運輸機和4架伊爾-78MK空中加油機。當時合同的總價值是10.45億美元。
然而,變故就發生在合同簽署之后。當時美元急劇貶值,金屬原材料價格上漲,俄方認為在新變化面前再以原來價格出口不劃算。于是提出合同加價到15億美元的要求,交易就此陷入僵局。2006年3月,中方凍結合同。據外媒報道,當時38架飛機中已經有15架處于半成品狀態。
事實上,據俄羅斯媒體報道,這份合同被迫中止的直接原因,是俄羅斯方面試圖變更這批飛機的生產廠家。按照中俄雙方談判時的約定,負責組裝這批飛機的是位于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但就在合同簽署后不久,伊爾-76及衍生型號機型的生產組裝被轉移到了俄境內的烏里揚諾夫斯克飛機制造廠,原因是,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人才流失嚴重,目前已沒有人力資源大批生產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
俄方認為,由于生產廠家易地,必然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如果按照與中方協議的價格執行合同,將造成約4億美元的虧損。為此,俄方提議修改原合同中的價格條款。
有軍事專家指出,中方對合同心存異議,除了俄方提價的因素外,還同生產廠家易地本身有關。中方認為,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在組裝生產伊爾-76運輸機方面的技術比較過硬,而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制造廠并不完全具備組裝生產伊爾-76的能力。
中俄聯合研制
新型大型運輸機的可能性
近一年來,僵局有所松動,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外媒分析說,中國部分接受了俄方關于美元貶值和成本上升的解釋,但由于伊爾-76已經有些過時,中國加價的回報很可能是引進伊爾-76的升級改進型:伊爾—476。
而俄方轉變策略,愿意與中方重開談判事出有因:一方面,總裝生產線移回國內后,俄方迫切需要讓它運轉起來,否則空置的成本也是個不小的數字。另外,俄方有意讓伊爾-76逐漸退出舞臺,開發新一代性能更佳的大運輸機,但升級研發的經費需要靠出口換來。另一方面,中國已經在大飛機研發上加大了步伐。俄方認為,這是伊爾-76進入中國的最后機會,不得不綜合權衡利弊,抓緊時間談判。
曾幾何時,俄羅斯軍火以物美價廉而著稱于世,歷年軍火出口額不斷攀升。但近幾年來,俄羅斯軍火出口卻屢屢亮出紅燈。除中俄伊爾-76交易受挫外,俄羅斯與印度的軍火貿易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在價格上漲的同時,俄羅斯軍火的用戶們發現,這些年來俄羅斯的武器并未有明顯的性能提升。當西方戰機進入第五代,新型武器正在不斷出現之時,俄羅斯軍火商們似乎還在吃蘇聯時期的老本。
有分析預測,未來俄羅斯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軍火交易合同可能會減少,而技術合作合同可能會增多。俄與有關國家共同出資、出技術,研發新型武器將會在未來一二十年里逐漸多起來,而未來中俄共同研發新一代大型運輸機,在2020年前一起實現空軍主力運輸機換代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可能。
伊爾-76
伊爾-76運輸機是俄空軍的主要運輸機型,該機型于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蘇軍,它的載運量為40噸,不但能運載100多名士兵,還能裝運各種裝甲車或防空導彈。伊爾-78加油機由伊爾-76改裝而成,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裝備蘇聯空軍。伊爾-78可攜帶35噸航空油料,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
迄今為止,俄羅斯一共生產了900多架伊爾-76,其中大約有100架出口到了古巴、伊拉克、利比亞、印度以及中國等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國購買了14架伊爾-76,這批運輸機對于中方空運能力的增強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年,在中俄“和平使命-2007”的演習中,解放軍伊爾-76飛行2900公里向俄運送參演部隊,它成了中國軍隊空中投送的骨干力量。今年5月四川大地震發生后,大量的解放軍也是通過這種飛機實現快速集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