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每年7月10日是猶太人的“贖罪日”,這是猶太人的重大節日。這一天,猶太人會舉行贖罪祭,請求上帝寬恕自己的罪。贖罪祭有一個主要的儀式:通過抓鬮決定兩只活公羊的命運,一只稱作“獻給上帝的羊”;另一只則稱作“被放逐的羊”。后一只羊,即是著名的“替罪羊”。在祭祀儀式上,猶太大祭司將用雙手按住替罪羊的羊頭宣稱,猶太人過去一年所犯的罪都轉移到它的頭上了。然后,它將被放逐曠野,這意味著它帶走了猶太人的一切罪過。
最近,房地產巨子任志強撰文針對美國救市問題分析說:外國政府出手“救市”并不是在救開發商,而是救本國的整體經濟、購房者和百姓的住房問題。因為他們政府認為當住房的價格大幅下降時,影響著所有持有住房財產的家庭的財富效應下降,間接影響到居民的消費支出,尤其會使尚未還清貸款的家庭有可能失去住房并引發社會的不穩定,進一步惡化本國的經濟。
任志強認為房價的波動首先影響的是中國城鎮的絕大多數家庭的財產價格,而不是僅影響開發商;其次影響的是國家或城市擁有的國有土地價格;其三是影響的是勞動就業;其四是影響銀行等金融系統;其五大約才是開發商損失。合并起來影響的則是中國的經濟。如果經濟坐上了滑梯,那么人民收入減少了,財政收入減少了,國家收入減少了,那些試圖從房價下跌中獲取到好處的人占不到什么便宜。文章一出街,便遭到諸多反對和非議。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在1998年7月3日,隨著《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簡稱23號文)的公布實施,福利分房取消,中國住房制度改革拉開大幕。
房地產所帶來的難道只有負面的影響嗎?
首先,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明顯的。1997年,扣除土地購置費后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9%,2007年已經提高到10.3%。1997到2004年間,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11.6%,2007年,這一比率達到23.2%。這還不包括房地產增加的就業崗位,以及對其他產業產生的間接拉動。
正因如此,2003年8月12日,由建設部起草的《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國發[2003]18號,簡稱18號文)出臺,明確把房地產業列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去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上,首次將“住有所居”與“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并列為我國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居住條件在經濟發展和房改推廣的過程中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據建設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3年到2007年,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從 17.8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以上,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不僅如此,房地產開發還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帶動了許多行業如建筑材料、裝飾、家居設計等等方面的進步,帶動了區域“商業貿易圈”的興起。還有,我們現今對生活居住品味的提高,國民對市場經濟、金融行業、土地制度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了解,也是房地產開發所帶來的潛在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大幅度解決了大多數如民工的就業和生存的問題。
許多人覺得引起房地產泡沫是因為惟利是圖哄高房價,謀圖暴利,而現在樓價下跌是件好事,把房地產的弊端和問題全部推加到開發商身上了,認為開發商是利益方,就必須遭受唾罵。其實,其中還有上游和下游的原因的,如部分地方政府和自由投機者等等,但遺憾的是這些事實都被掩蓋了。
事實總是殘酷的,而任志強敢于說真話道真理辨真相是應該得到尊重和贊揚的。如果在謀求進一步發展、創造和諧社會的今天,還沉浸在不敢面對事實的“替罪羊”心理狀態下,是現代社會的悲哀,也必定導致社會發展停滯不前。
(注:部分數據資料引自《2008年中國房地產發展趨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