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SCDMA(簡稱TD)終端是TD產業鏈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環節。洋品牌的逐漸加入,將對國產TD手機產生巨大的沖擊。國產TD終端必須獲得運營商更多的支持。
5月23日,中國移動啟動第二批TD終端招標,招標規模約為10萬部(包含TD手機和TD-HSDPA數據卡)。近日又有消息稱,中國移動決定在TD二期招標中追加10萬部終端,這也就意味著二期招標的終端數量從10萬升至20萬部。
相比今年1月份中國移動4萬部TD終端招標、6家企業中標的狀況,這樣的消息是令人振奮的。但近30家企業的參與競標,卻也讓這塊TD蛋糕略嫌過小。TD終端盡管尚未完全成熟,相互之間的競爭卻已如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本土品牌押寶TD
“目前,中興通訊手機業務75%的研發資源投入在了3G上,整個中興大概有3000人在做3G業務。”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副總經理羅忠生告訴記者,手機品牌廠商的支持,是3G普及的關鍵一步,“中興通訊就是在賭3G。”
TD終端更成為中興通訊在3G投入上的重中之重。“我們已經推出了5款定位各不相同的TD終端。”羅忠生表示,中興在中國移動第一輪招標中中標的U980手機,兩個多月來銷量占所有終端銷量的30%。“這款手機主打的就是可視電話,這將是我國3G應用很長時間內的一個主要賣點。”
可以說,中興通訊是本土品牌押寶TD的一個典型。除中興通訊之外,宇龍酷派則把雙網雙待方面的技術,以及以運營商定制為主的銷售渠道作為主要優勢。針對不少用戶既想“嘗鮮”、又不想更換號碼的想法, 宇龍酷派推出的6260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差異化。海信TD事業部副總經理池震宇也表示,海信計劃在今年推出7款TD終端,涵蓋從1000元~5000元的價格區間,與2G產品接近。而多普達則將于六七月份開始批量生產首款基于Windows Mobile系統的TD-SCDMA高端智能手機,打出的則是“GPS導航”牌。
“多媒體化、電腦和電話的兼容、網絡功能的內置、設計的個性化、業務的智能化,都將在TD終端上得到很好的體現。集成化會成為TD乃至其他未來3G終端的一種發展趨勢,將會把各種電子類產品的應用和功能逐步地集成到3G的手機上來。”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表示,在業務應用上,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土廠商們都已經有了很好的設想。
我國手機入網檢測的專業機構——中國泰爾實驗室無線通信部副主任李波則用“日新月異”來形容TD終端的入網測試。“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我一直在一線負責TD無線終端的入網測試,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不少問題,但是廠商們都積極地進行解決。白天我們在實驗室完成測試、提出問題后,廠商的工程師就在晚上解決問題,經過了這樣辛苦的過程,最近的測試相對來說比以前順利了很多。”李波說。
洋品牌欲后來居上
本土品牌的努力已經有了初步的收獲。截至2008年6月6日, 21家企業的38款TD終端產品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入網許可證。這其中,本土品牌占了大多數。
但國外手機品牌也加快了進軍中國TD手機陣營的步伐。6月10日,繼摩托羅拉和飛利浦之后,諾基亞發言人稱,公司將在2008年上半年開始在中國市場銷售TD終端。而不久前,三星、LG也各自推出了第一款TD手機,并進入國內市場。至此,除索尼愛立信仍然堅守WCDMA陣營之外,主流的國外終端企業都已經介入TD終端生產。
可以預見的是,國外手機廠商進入國內市場后,憑借巨大的品牌號召力和豐富的銷售經驗及渠道,將會在銷售領域直接沖擊國產手機,瓜分不多的TD手機份額。根據市場分析機構“三電咨詢”發布的一份報告,截止到5月20日,通過市場化渠道銷售的TD手機僅有3000部左右。三星、LG等在招標中份額不大的洋品牌在TD終端銷售方面的表現相當強勁。
而國產TD手機整體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存在電池使用時間過短、機器啟動慢等各種問題,與國外成熟的TD終端相比仍有差距。“國產的TD終端普遍存在著兩方面問題。”李波告訴記者,首先,在一些TD/GSM雙模終端中,GSM制式的性能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以前沒有做過GSM制式手機的廠商需要在這方面加強; 其次,很多TD終端的音頻質量都不達標。
對此羅忠生的解釋是,TD終端在試商用期間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其實是3G發展階段中的問題。“TD不是萬惡之源,而是整個3G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只是TD走得更前一些,做了先驅。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TD終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進行的測試和試商用正是終端和網絡的磨合期,現在出現的信號不穩、待機時間短、電池發熱等問題雖屬于正常現象,但為此承擔大量資金投入和品牌形象損失的卻是國內的終端企業。國外品牌等到TD網絡相對成熟時才進入,無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并避免初期的諸多問題,實現“后發制人”。
此外有消息稱,在深圳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黑手機”廠家正在開發CDMA和TD手機。由于這些廠家不做入網檢測,既能省費用,又加快了新品的上市速度,并且沒有通過入網檢測的“黑手機”銷售時還可以規避增值稅,一旦形成規模,本土品牌借TD打翻身仗的勝算無疑將會變得更小。
得運營商者得天下
國外廠商的虎視眈眈已經成為本土TD品牌揮之不去的壓力。那么,在終端逐步完善的情況下,本土品牌如何才能進一步擴大用戶?
“TD產品必須由運營商主推才能讓產業鏈更好地發展。”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運營商對手機的影響力逐年增大、手機定制份額的遞增,2007年,手機定制已經占我國手機銷售總量的20%。TD終端的銷售,更是“得運營商者得天下”。“在未來3G時代,運營商變成手機的最大買家。身兼最大買家和最大賣家的電信運營商,將成為手機市場的決定性力量。”源創未來電信咨詢公司分析師汪速指出。
但是作為TD主運營商的中國移動,卻并沒有在渠道上表現出對國產TD更多的關照。日前,中國移動向宇龍酷派、中興、三星和LG 4家TD終端廠商開放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沈陽、廈門、秦皇島等8個城市的自有銷售渠道,并承諾在6月底開放這8個城市50%的自有營業廳。讓終端廠商自己進店銷售,既避免了集中采購帶來的庫存壓力,還可以聯合廠商共同承擔銷售風險,但開放的4家TD終端廠商,卻是本土品牌和洋品牌平分秋色。此外,TD終端社會銷售渠道開放太早,缺少一個本土品牌的“培育期”,也使本土品牌過早地與洋品牌直面競爭。
相比目前中國移動對TD終端進行補貼的做法,更多的本土品牌更希望中國移動增加手機定制和采購的數量。“如果中國移動推TD可以像當初中國聯通推CDMA一樣,購話費送手機,本土品牌的機會將大很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而近年以來,在聯想移動、夏新、波導等國產老品牌紛紛沒落的情形下,天宇朗通、宇龍通信等手機新軍的崛起,正是借助了運營商日漸增加的手機定制數量。可見,在外資企業下定決心進入中國TD市場之后,“先發”的國內TD終端企業要想真正打贏這場終端爭奪戰,除了自身質量和渠道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外,運營商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