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反恐困境
政府反恐能力受到質疑
不久前,在南盟首腦會議上,印度總理辛格成功地說服了南盟成員國達成反恐法律框架。該框架產生的背景,是在印度發生的一連串恐怖爆炸案。這些爆炸案,令外界對印度政府應對恐怖主義的能力產生懷疑。
反恐人力的短缺,是印度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原因之一。目前,印度每10萬人才有126名安全人員,而在西方國家,一般是每10萬人擁有250名到500名安全人員。
很多恐怖襲擊行動是在印度的農村中策劃的,在這些地區,政府力量往往很薄弱。如果在這些地方部署軍隊,又會招來“破壞當地民主架構”的非議;而軍方的一些強硬做法,也經常被斥責為“侵犯人權”。但如果不部署軍隊,恐怖分子在這些地區又不容易被消滅。
此外,反恐議題也常常被用做政治斗爭的工具。2002年,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發生的騷亂導致2000人死亡后,印度人民黨通過了頗有爭議的《預防恐怖法》,允許警察可以在不起訴的條件下合法拘禁嫌犯180天。2004年,國大黨執政后,又廢除了該法案,認為該法導致許多違反人權的事件。在最近的一系列恐怖事件發生后,在野的人民黨又要求恢復該法,但國大黨堅決反對。
美國《商業周刊》2008年8月8日
俄格總統被歷史“綁架”
沖突只能產生一個勝利者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和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本可以成為盟友。兩人都很年輕,也很有活力,在投身政治前都是律師。而且兩人都比他們的前任更加西化,對根除腐敗和引入法治都充滿激情。但目前,兩人卻膠著在一場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的戰爭中。
某種意義上,兩人都被歷史所“綁架”。格魯吉亞南奧塞梯省的獨立運動,可以追溯到蘇聯解體時。20年來,俄羅斯一直支持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獨立運動,希望借此削弱格魯吉亞。梅德韋杰夫從普京那里繼承了對格魯吉亞的強硬政策。而薩卡什維利也無法承擔失敗的責任。
2004年,薩卡什維利上臺時,他承諾要對上述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恢復行使主權。在俄羅斯對這兩個地區的支持加強后,格魯吉亞收復主權的希望變得日益渺茫。兩個地區的大部分居民都有俄羅斯護照,也領取俄的養老金。今年4月,北約因為俄的壓力,放棄了邀請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俄議會還通過法律,授權政府同這兩個地區建立官方聯系。面對這樣的局面,薩卡什維利只好放手一搏,希望通過武力兌現選舉諾言。
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8月9日
福田康夫改組內閣
新團隊的核心是前外相麻生太郎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8月1日完成了上任來的首次內閣改組。目前,日本經濟呈現種種衰退跡象,福田希望通過刺激經濟增長,改變普通日本民眾對其不重視民生的印象。
前外相麻生太郎是福田新團隊的核心,此次他就任自民黨總干事。麻生的經濟觀點是希望增加財政支出,而新任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和財務大臣伊吹文明則希望能夠實現政府預算盈余的承諾,要求重新制定支出政策,比如削減交通和建設部的資金。福田在解決政府內部關于財政問題的紛爭時,也必須為來年的大選做準備。一旦他處理國內事務不當,很可能被麻生所取代。
英國《經濟學人》200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