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剛裸奔,北大就燒書。也難為了這哥兒倆什么都要爭個你一我二,就像王胡捉了一個大虱子,阿Q就一定要捉個更大的虱子一樣。不管是裸奔也好,還是燒書也好,其實都很符合行為藝術,我向中國最大的行為藝術專家北大和清華脫帽并致敬!
源起于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閻連科的新作《風雅頌》。北大的學生認為小說是在詆毀影射北大,于是買了本書,跑到北大著名的三角地,一把火給燒了,而且還號召:“愛北大的同學們都去買了燒,免得謬種流傳,損害北大百年聲譽。”
我上次逛書店,看到架子上擺著閻連科的《風雅頌》,但是我還是真的沒有去閱讀這本小說。根據查閱的一些資料,故事講的是圍繞著清燕大學的楊科副教授而展開的一些大學知識分子的事情,有點類似于《圍城》。而這個清燕大學就被人當作了北大,最少是被焚書的人當作了北大。
寫作小說,本來就是張三的頭發、李四的腳后跟,所謂的清燕大學有可能還真有北大的影子,但是清華大學不也有個“清”字在里邊嗎?暫且不論小說到底是不是就是在影射北大,但是北大學生焚書的舉動,是不是在拿著一個聚光燈要照出自己的“小”來呢?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有沒有響應的;倘若是聚集了100號北大的學生老師,集體去三角地焚書,倒是真的顯出某些弱智出來了。
說弱智不是沒有道理。第一個,北大以文科著稱,連基本的文學規律都不懂,文學院可以就此立地解散了,這是“學商”弱智;第二個,你以為燒掉100本《風雅頌》,這《風雅頌》就可以從遍布全國各地的書架上一下消失了嗎?焚書的舉動,說不定反而是吸引了大家去爭相閱讀《風雅頌》,這是“智商”弱智;第三個,北大向來倡導學術上的“自由、民主”,只允許你拿了一把劍去對著別人表演百鳥朝鳳,現在一個叫做閻連科的人也拿著一把劍朝你揮舞過來了,你就要把他的劍沒收?這是“情商”弱智,只會讓大家去懷疑北大是傳說中的北大,還是現實中的北大。
歷史上焚書的有。典型的是秦始皇焚書,其他時候也有焚書的,焚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禁錮思想的同義詞。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互聯網,印刷術也沒有現在這樣先進;怕流傳,怕閱讀,一把火燒掉了,許多的著作你還真就看不到了。但是向來被我們看做精神、學術自由圖騰象征的北大也以一個差不多是“莫須有”的理由加入焚書的行列,很嚴肅的北大也變得和周星馳一樣搞笑,我們只能說在市場化浪潮的沖擊之下,北大也開始耐不住寂寞,有意無意之中走向了弱智化的炒作與墮落。
(喬永新摘自“鳳凰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