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報訊 通訊員阿A報道)昨日省招辦確定了我省高考招生計劃,據了解,今年我省高考考生達28萬,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計劃招生16萬,這就意味著有12萬考生將要落榜。目前各中學高考復習已進入沖刺階段,在高考這座獨木橋上,誰將成為最后的英雄,誰又會一失足成千古恨,讓我們拭目以待。
(XX日報 200X年X月X日)
與高考無敏感關系以及沒有心臟病的讀者,你好,我叫奇。我的故事有些夸張有些曲折也有些奇特。你聽的時候可哭可笑,但請不要面無表情。
薩地亞告訴我,食堂的涼面很好吃。
雅達又穿了拖鞋,教室里彌漫著奇特的味道。
不管怎么說,在我眼里,這都是一年中最糟的時刻。因為高考的臨近。
有時候雅達被發試卷的聲音吵醒,就會小聲地罵人。
班主任阿宏是個心情很不穩定的男人,每每全班數學均分不足90,或者120分以上的同學不足30個時,他就會氣急敗壞地發下試卷,然后將長期以來壓抑在心里的對學生不滿的情緒——耿耿于懷、懷恨在心、心懷不滿、滿腔怒火、火冒三丈的情緒發泄出來,像狂怒的公牛。搞得同學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然后惱羞成怒地掀起罷考運動,結果是校長親自來調停。
我并沒像多數人那樣有罷考的過激行為,只是常在試卷上寫寫在我看來很經典但在閱卷人看來不能得分而且有作弊嫌疑的東西。例如,有一道題我是這樣做的:
已知:在正三棱錐V-ABC-A1B1C1中,AC垂直于AB,AG垂直于BE——
求證:AC垂直于BD
證明:
詞:雅達 曲:薩地亞 制作:奇
《五月下旬》:
五月下旬的天氣,就像雅達的腳氣。
男人的手氣,就像我做選擇題的運氣。
面對阿宏的怒氣,我仍然不做分數的奴隸。
我不會做這道題,但我知道AB肯定垂直于CD。
我的暴行終于引起阿宏的不滿,他堅持認為我的行為是對幾何的嚴重褻瀆。而我則認為是幾何試卷玷污了我的純潔,并吟出以幾何為天敵的人們都知道的那首詩:人生在世有幾何,何必苦苦學幾何,學了幾何幾何用,不學幾何又幾何。
阿宏后來讓我做一道比較復雜的探索性問題,聲稱這是對我有過激行為的懲罰。所謂探索題,就是結論不確定,需要去探求和論證結論的題。
我望著他出的題嘿嘿干笑了幾聲,說,阿宏啊阿宏,你也太小看我了吧。他想想也是,如果這道題都不會做,怎么能混到高三來呢?也正是如此,他更加憤怒了——這道題大約是他近幾天來思索到的惟一有可能我沒見過的探索題類型,但照樣被我攻破,他能不氣憤嗎?唉,阿宏啊阿宏,你這回算是碰上克星了。可事實證明阿宏絕不是省油的燈,時隔不到3小時5分46秒,他又出招了:題目自擬,但難度系數至少為0.2,且必須是探索題。
阿宏幾乎是微笑著出這道題的。在我皺眉的一剎那,他的笑聲已經放蕩不羈了。一如滿清王朝十大酷刑的行刑者對站在刑具面前不招供的罪犯大笑:哈哈,我就不信治不了你。可是當他的笑還未定型時,我已經輕松地做了個OK的手勢。
阿宏并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收了一個過于聰明的弟子,聰明得讓他的頭部都荒蕪了一小片。
在他的嘴由橢圓向圓形過度時,我已掏出紙筆唰唰地寫了起來。看得出來,這情形令他不安,甚至毛骨悚然。
已知:英雄是寂寞的。是否存在一個寂寞的人是英雄?若存在,請說出是誰;若不存在,請說出理由。
解:假設存在一個寂寞的人是甲,則當甲滿足AB
A 不是混蛋,且有特長。
B 不苛求別人,不強人所難。
兩個條件時,存在一個寂寞的英雄甲。甲即是我和像我這樣的人。(證明略)
同理,當甲是寂寞的,但他喜歡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主張三科必修,文科也必須考數學,比如阿宏和教育部的大員們,則不是英雄,即此時不存在一個寂寞的英雄甲。
結論:寂寞的人是否是英雄,關鍵看他是否苛求全面和絕對完美。
“奇既取題奉之,見題,宏驚。少傾,宏暈倒。眾人呼,乃醒。于是曰:‘既生宏,何生奇?’”
這是我后來寫的回憶錄。由此可見,我的地位在這場與阿宏斗智斗勇的英雄論戰中得到空前鞏固和加強。
(趙建平摘自“騰訊教育” 宋德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