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棉花的生育特點,其正常的生長時間應是210天左右。棉花生長的中后期過早出現植株衰竭、死亡,這種現象稱為早衰。早衰是棉花豐產中的重要障礙之一,那么早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其進行預防呢?
一、天氣原因
棉花對光照的要求不高,但積溫和水分對其正常生長影響很大。如遇持續干旱或連續陰雨澇漬發生在棉花生長前期,就會出現生育滯緩而導致遲衰,遲衰也是不正常的;倘若發生在棉花生長的中后期,就會引發早衰。過度的干旱會使棉花的營養和水分供應不足,地上部組織出現萎蔫、干縮,甚至凋枯;雨水過多、田間積水過久,地下部的根系組織容易窒息而停止呼吸和營養吸收,甚至漚爛,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預防氣象性早衰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區域整體的排灌溝渠要建好,棉田的三溝要挖通。做到旱能灌、澇能排。有條件的農戶在棉花現蕾后要起溝培壟,做到雨住田干,保墑防倒。
2.巧施肥料補救。干旱和漬澇時的用肥應掌握“干旱重施氮,澇漬多磷鉀”的原則,特別要注意的是田間澇漬未退時,千萬不可匆忙施肥,否則會加速根系漚爛,待天氣晴好時,透氣蒸發兩三天后施用最佳。
二、品種因素
每個品種都有它自身的生理特性和生態適應性,大面積的生產絕對不能盲目引種,應因地制宜地選擇品種。在眾多的棉花品種中,有些霜前花率高、結鈴性強、豐產性好、品質優的早熟性品種也有很大的增產潛力。預防品種性早衰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限制早育。棉花現蕾后,將下面的第一層果枝連同營養枝全部去掉,推遲其生育時間。
2.花鈴肥要早,蓋頂肥要巧。因早熟性品種上桃快而集中,故花鈴期需要營養的標準也高于其他晚熟品種,既要及時又要量足。如果花鈴肥下遲了或者量不足,營養就跟不上其生殖生長的需求,從而會出現掉蕾脫鈴,所以要見桃施花鈴肥,并且一定要配施硼、鈣等微量元素。要根據棉花的長勢和氣候特點選用肥料類型及用量標準,天氣干旱,施用氮、磷肥;雨水偏多,則以氮、鉀肥為主。
3.合理化控。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采取少量多次、前輕后穩的方法,切勿一次性用量過大。
4.采收棉花時盡量將鈴殼保留在植株上。有的地方的棉農習慣將吐絮的棉桃摘掉,這樣會損壞植株的組織,更容易引起早衰。
三、病蟲危害
棉花由于病蟲危害引起早衰的現象較普遍。棉花中后期易發生的病害有枯萎病、黃萎病、炭疽病以及后期的綜合凋枯病。預防病蟲性早衰必須抓好以下幾點:
1.強根壯體,增強植株的免疫能力。保證棉花的水分及營養的合理供應,培育壯苗健株。
2.保葉防落。立秋前后,不論棉花是否有病,都要葉面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和營養劑,可與治蟲一起進行。每667平方米(1畝)用代森錳鋅100克或滅病威150克,加磷酸二氫鉀或含鈣的微肥葉面噴施,連噴2~3次,能有效地防止棉葉染病、老化后落葉早衰。
四、管理失誤
肥料的配比和用量、施肥的時間、農藥使用等都要講科學,不注意配方施肥,棉花就會出現營養失調、生長紊亂;過量使用農藥或農藥施用不當,棉花的枝、葉、蕾、鈴就會被灼傷,這些都會造成棉花的早衰。要避免由于管理失誤造成的棉花早衰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穴施或溝施肥料時,要施在棉花主莖30厘米范圍以外。不要過多,更不可過量使用有機磷、有機氮類的農藥。不要使用內吸性的、在土壤殘留時間長的除草劑,比如甲黃隆或類似的除草劑。不可任意加大除草劑的用量,特別是滅生性、內吸類的除草劑,這類藥物使用的時間最好是在雨后田間無積水時。施藥時千萬不要噴灑到植株上。(湖北省荊州市創想農作物研究所 潘選凡 郵編:4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