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拿過許多獎牌的中國長跑運動員退役后生活沒有著落,要變賣獎牌維生#65377;消息傳開之后,毫無例外引起了廣大的同情心,有人捐錢,有人賒款讓她取貨,有人免一年租金把鋪面租給她,助她開了一間賣運動服的小商店,解決了生活困難#65377;
這當然是很感人的一樁社會新聞,并由此揭出一個問題:中國每年有三千多名運動員退役,退役之后大部分生活都沒有著落#65377;
有些事情,特地放大來看,好像問題很大,但這又不單是中國運動員的問題,全世界的運動員,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65377;再進一步說,在自由經濟社會,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65377;有什么了不起呢?
運動員,不過是一個社會行業的其中一員,出色的運動員,跟其他行業中出色的成員一樣,都得到過應有的榮譽和報酬#65377;至于退出行業之后的境遇,也都取決于自己的努力和安排,在外國,也有拿過世界冠軍的運動員賣獎牌的事情,也有奧斯卡獎得主為了生活賣掉那個“小金人”的事情#65377;
為什么這么絕情?那是因為面對生活,最終還是自己的事情#65377;
人們總是強調運動員賣青春,訓練時期如何辛苦#65377;但是,別的行業也辛苦#65377;一個食店廚房洗碗的女工,天天在四五十攝氏度的廚房里汗流浹背工作,她不辛苦?論社會貢獻,她不會比一個運動員小#65377;
一個出色的運動員在他得到榮譽和報酬的同時,還有了名氣,這已經優越過許多行業了#65377;有了名氣,再加努力,就有了李寧,有了鄧亞萍#65377;為什么在中國,只有日子過不下去的人才“感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