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要求】我們已經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些了解,讓我們把了解到的傳統文化和同學們交流。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收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它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被贊譽為“詩中之詩”。它作為我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和書法藝術的結合體,不僅在我國燦爛的文化藝術殿堂中占據一席地位,而且也是我國為世界文化寶庫增添的藝術瑰寶之一,放射著奇異的光彩。
三代夏商周
四詩風雅頌
一日無心出
群山不敢高 (泰山“絕頂亭”聯)
品讀這些對聯,我們不但對偉大祖國的名勝古跡、人文歷史等有了一定了解,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實不止是對聯,我們還可以從其他的藝術形式中,體會到我們璀璨的民族傳統文化。比如:詩歌、繪畫,書法、民俗節日等等。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里,就要求我們說說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并且把它寫下來。
那么,怎樣來寫好這樣的文章呢?
一、以具體詮釋抽象
傳統文化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們首先要化抽象為具體,用具體的文化形態——詩歌、繪畫、書法、文房四寶、茶藝、京劇、刺繡、民俗節日、剪紙、皮影等具體的實物去解釋傳統文化這一抽象的概念,明白我們身邊的這一切都是傳統文化,這樣我們的思維空間就拓寬了。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我們有古老的民族藝術,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二、抓住傳統,突出特點
在選材上,要抓住節令的特點,挖掘出節令與傳統文化的聯系。比如“中秋節”要突出一個圓字,抓住圓圓的月亮、圓圓的月餅、合家歡樂的團圓美景等等一些場面來描繪中秋節這一傳統佳節;寫春節的話,就要突出一個“樂”字,抓住放煙花、穿新衣、吃團年飯等場景來描繪我們中國的這一傳統的節日。
三、以小見大,細節點染
語言對于文章,就像衣服和人體的關系,起著點綴、裝飾的作用,一個美妙語句的使用會讓我們的文章增色不少。在具體的作文中要抓住細節來體現。在寫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時,可以重點抓住放煙花這一場面,進行細致地描繪,把煙花的每一種形態都進行細膩的刻畫,并且適當地運用想象,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讓自己的文章變得生動具體。
相信抓住了這樣幾點,你的文章一定會熠熠生輝,傳統文化在你的筆尖會神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