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微軟突然宣布放棄收購雅虎。消息一出,雅虎股價跌幅即達15%,所有批評都立刻指向了雅虎CEO楊致遠。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也許是微軟以退為進的“招術”。那么,他們還能不能回到談判桌上呢?
5月3日,僵持了3個月之久的微軟雅虎收購案終于有了一個所謂的“結果”——微軟首席執行官鮑爾默發表聲明稱,由于在收購價格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微軟公司決定撤回收購雅虎公司的提議。
微軟放棄收購的消息一出,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立刻打破了IT業界的平靜,激起了業內人士、甚至全球新聞媒體、投資者等的熱烈討論和廣泛關注。一時間,關于微軟、雅虎,以及它們最大的競爭對手Google的討論和傳言變得更加甚囂塵上。
楊致遠弄巧成拙
與1月31日微軟宣布收購雅虎后股票應聲上漲形成強烈反差的是,5月5日雅虎股票15%的跌幅,市值縮水137億美元。很顯然,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與微軟合并,目前對雅虎來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然而,雅虎卻始終堅持每股不能低于37美元的收購價格,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價格高得有些離譜”,因為自從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雅虎的股價很少能夠達到這一水平。更何況,除了“價格低”之外,雅虎并沒能提出任何理由作為在收購中要求如此高價的支撐,也沒能對拒絕收購后的獨立發展模式提出明確的說法。
此外,注意一下雅虎在拒絕時的措辭,我們可以發現,雅虎拒絕的是“收購價格”,而不是“收購”本身。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這3個月間,出現過新聞集團、時代華納旗下的AOL等有意收購雅虎的傳聞,雅虎自己也開始與Google合作,但“這些看起來增加了微軟收購難度的行為,不過是雅虎使用的一些手段,目的只是為了賣個好價錢”。SP分析師Scott Kessler表示,“楊致遠只是在虛張聲勢,如果雅虎真的認為其每股價值37美元,那么在股價低至20美元的時候,就應該大幅買入,可雅虎股東們并沒有這樣做。”
現在,微軟退出了收購,雅虎手上的籌碼也就失去了價值。盡管周二雅虎股票反彈6%,但仍有不少分析師認為,雅虎的股票未來仍將下跌,直至公司市值達到300億美元左右。
股票下跌,將直接導致股東利益受損。雅虎的第二大股東Legg Mason. Inc已經開始向雅虎施加壓力。據國外媒體報道,Legg Mason認為每股34或35美元的收購價格就可以接受,因此,他們公開指責楊致遠導致收購“流產”。
而雅虎股東Eric Jackson也對雅虎董事會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稱雅虎拖拉的態度,讓整個談判從一開始就是一團糟。上周日,Jackson還在雅虎股東中發起了一場“拒絕投票”運動,希望所有股東都來反對現任董事。“作為股東,我不會再相信目前的董事會成員將保護股東的利益。”他說。
現在,所有的批評都指向了楊致遠和他的董事會成員,除非雅虎現在能夠對獨立發展給出一個確切的說明,或者找到更好的合作對象,否則,處境將會非常尷尬。但是,要在短期內拿出一個明智的長期發展計劃,或找到另一個更合適的合作對象,對于雅虎來說,幾乎不可能。
鮑爾默欲擒故縱?
盡管微軟在這一個時間點突然宣布放棄收購讓人感到意外,但細想之下,并不失為一招“妙手”。
首先,放棄收購雅虎,對微軟來說,沒有任何損失。盡管微軟高層始終強調,未來是互聯網的天下,微軟將會大力推進“軟件+服務”的模式。“如果能夠與雅虎合并,在提高用戶體驗方面,微軟將會受益匪淺。但這只是說,微軟和雅虎一起發展,能夠在互聯網業務上做得更好、進步得更快,并不是說微軟必須要和雅虎一起才能發展互聯網業務。”微軟首席架構師Ray Ozzie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相反,假設微軟與雅虎合并成功,微軟下一步將面臨的是非常嚴峻的整合問題,企業文化、員工安置,以及與雅虎業務有所重合的MSN將如何處理等,這些事情將非常耗時耗力,這會給競爭對手Google以可乘之機。
第二,鮑爾默給楊致遠的信寫得很巧妙,既強調了微軟的誠意,又批評了雅虎,但并沒有把重新進行收購談判的可能全部斷絕。因此,微軟很可能是“欲擒故縱”——雅虎市值縮水,能夠分化雅虎內部股東和董事會之間的關系,也許迫于壓力,雅虎會主動降低收購價格。
第三,微軟選擇放棄收購,還有一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打破僵局。
3個月以來的僵持不下讓一度紛繁的各種傳聞和猜測變得失去意義。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認為,微軟此次收購將會是一場“持久戰”,很可能會陷入“騎‘虎’難下” 的境地。
現在微軟宣布放棄,可能面臨的結果有兩種: 一是收購案就此作罷,微軟還是微軟,雅虎還是雅虎,微軟則避免了合并帶來的種種高風險和問題,不會有任何損失; 另一種是大多數業內人士的猜測,雅虎服軟,最終與微軟合并,不過這個結果是微軟和雅虎最大的對手Google所不愿意看到的——這意味著一個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會出現。
談判大門將重啟?
“微軟會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與雅虎討論收購事宜的。”Legg Mason的基金經理Bill Miller說。而目前,這也是業內分析人士最普遍的觀點。
所有人都同意,在過去的10年中,微軟和雅虎都是最偉大的IT企業之一,但在互聯網越來越明顯地成為未來趨勢的時候,微軟和雅虎卻都沒能把握住機會,反而讓Google成了目前最大的贏家——微軟過于專注傳統業務,加上多年來被反壟斷訴訟案搞得有些畏首畏尾,結果給了Google成長的空間; 雅虎則是在搜索業務上錯失了良機,讓Google壯大了起來。而且,目前在互聯網廣告業務上,盡管微軟和雅虎的市場份額分列二、三位,但與Google相比,仍然相距甚遠,Google獨大的局面讓兩大巨頭難以釋懷。也就是說,微軟和雅虎有一個共同的競爭對手Google。從這一點看,微軟與雅虎合作方面的重要動因并沒有改變。
另一方面,從公司業務來看,微軟強于傳統的桌面業務,而雅虎則在互聯網業務上有著無以倫比的經驗,這兩家公司是非常互補的。如果收購成功,在提高用戶體驗方面,雅虎對微軟有著莫大的幫助; 而從雅虎的發展角度考慮,這也是解決目前品牌影響力下滑、股東不滿等“近憂”的有效方式。微軟與雅虎合并,將是最好的“強強聯合”。
而如果收購就此罷休,對微軟目前雖然沒有太大影響,但未來它的互聯網業務將會成為華爾街的擔心,而雅虎則會輸得更慘。
此外,目前雅虎似乎已經表現出了對收購失敗的后悔,楊致遠以及雅虎董事會的高層們都向媒體公開表示,談判的大門將仍向微軟敞開。
評論
至少微軟保住了“命根兒”
關于微軟突然放棄收購雅虎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在微軟的內部斗爭中,軟件派占據了上風,因此,互聯網派不得不放棄收購計劃。且不說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但放棄收購,對微軟的本身業務而言,稱得上是一件好事了。
眾所周知,微軟的強項在于操作系統和桌面的軟件,即使在確定了互聯網為趨勢的前提下,微軟也依然認為,互聯網需要軟件來帶動。然而,在互聯網的沖擊下,被微軟寄予厚望的Vista并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成績,桌面Linux的崛起又給了微軟一重擊。另一方面,在移動領域,Windows Mobile在與Symbia的競爭中也并不占優勢。微軟帝國似乎正在動搖。
假如微軟再強吞了雅虎,“消化”過程必然會在近幾年內占據微軟的很多精力; 而如果放棄雅虎,微軟至少能夠更加專注于傳統的強項。首先穩住根基,再圖謀發展,也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