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以1999年和2005年數據為基礎,對常德市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量化分析,以農業產值為產出因子,選擇勞動力、化肥投入、機械總動力、耕地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為投入因子,利用EVIEW計量經濟軟件建立投入產出模型。通過計量經濟模型對比分析發現,從1999年到2005年常德市農業產值大幅增加的主導影響因素依然是耕地面積,相對1999年勞動力和農業機械總動力的影響而言,2005年化肥投入量和農業機械總動力的影響增強,而勞動力則表現出剩余現象。說明今后常德市農業生產應做好耕地資源的開源與節流工作,重視農業科技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利用及優化農業產業類型的布局。
關鍵詞:常德市;農業投入產出;模型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1-0053-04
引言
農業投入直接影響著農業產出,勞動力、機械動力、化肥、灌溉等投入要素,不同農業生產區域有所不同。預測農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相互關系,對農業投入與產出效益進行量化分析能有效的指導農業生產。史明瑛、朱云鵑(1999)通過簡單相關分析模型和線性回歸等多種模型對安徽省1978年至1997年的農業投入產出進行了分析,得出農業機械總動力對農業總產值影響最大以及化肥是糧食增產的主要因素的結論[1];時訓柳、洪林等(2001)通過對漳河灌區水稻灌溉方式的比較研究,對節水灌溉與傳統灌溉兩種方式對農業產出的影響進行了探討[2];孔朝莉,楊啟昌(2006)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農業農業投入進行了分析,得出發展節水、節肥的精準農業將是今后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3]。常德市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為了積極推動常德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對其農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積極探討,從而為整個常德的農業投入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區域概況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全市土地總面積1.82×104km2,其中耕地面積43×104hm2,占土地面積的38%,占全省耕地面積的15%。全市轄武陵、鼎城2個區,漢壽、桃源、臨澧、澧縣、石門、安鄉6個縣及津市市,共209個鄉鎮,總人口608萬,其中農業人口407萬。常德市地貌類型以平原地形為主,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其間水域遼闊,河湖密布,水草資源豐富。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耕地為洞庭湖淤積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生產具備良好的光、熱、水、土條件。農作物生產以棉花、油菜、稻谷為主。并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商品棉、商品糧、淡水魚和柑橘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全市9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是商品棉基地縣,5個是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已形成了一個強勢的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群。(具體見表1,2)。
二、常德市農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
(一)農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方法的選取
農業投入產出率的測定方法采用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D生產函數)為基本工具:
Y=ALαKβ(1)
上式中,Y為產出量,L為勞動投入,K為資金投入,α、β分別為L、K的產出彈性系數,A為結構參數[4]。為研究方便,兩邊取對數轉換得回歸模型:
lnY=lnA+αlnK+βlnL(2)
此方法在農業生產研究方面已經運用,國內部分學者已做過相關研究,如:楊君、關欣等2002年對塔里木盆地農業生產投入產出潛力進行了研究[5];秦耀辰、千懷通過構建生產函數對河南省東部平原的糧食生產進行過投入產出潛力研究[6]。根據1999年和2005年常德市9個縣區農業總產值(Y)、勞動力人數(X1)、化肥施用量(X2)、農業機械總動力(X3)、耕地面積(X4)、有效灌溉面積(X5)資料整理出常德市生產農業截面數據,構建CD生產函數并進一步將模型轉化為多元線形回歸模型:令Y^=lnY,β0=lnA。則有: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 (3)

依據上式將1999年和2005年常德市農業生產基本數據輸入eviews進行回歸,對投入產出進行評估。
(二)建立回歸模型
1.原始數據的選取
查找1999年、2005年常德市各縣的農業生產基本數據如表3。
2.建立回歸模型
以農業產值作為因變量,耕地面積、化肥、勞力、有效灌溉面積和農業機械總動力都當做自變量,將數據輸入eviews,得如表4所示的回歸結果:
因此,可建立如下兩個回歸模型:
1999回歸模型為:
lnY=7.809484224+0.1966283758*lnX1-0.324345
6163*lnX2+0.2644255137*lnX3+0.8916152458*lnX4-0.06106838639*lnX5。
F=215.0978,擬合優度為R2=0.997218,修正R2=0.992582。
2005年回歸模型為:
lnY=2.624796781-0.2192730019*lnX1+0.3642976563*lnX2+0.3340492886*lnX3+0.532254042*lnX4-0.08119357354*lnX5
經統計檢驗R2=0.990807,調整后R2=0.975484,F=64.6635,S.E=0.100257,DW=1.520566,t值在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下顯著,方程擬合程度較好。
(三)回歸結果分析
從以上回歸結果看,1999年F值為215.0987,調整系數為0.9925,實際值與擬合值接近,回歸效果較好,模型選擇變量可對區域農業生產投入產出進行很好解釋。其中耕地面積彈性系數最高(為0.89),說明1999年常德農業生產產值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耕地面積,其次農業機械總動力(0.26)和勞動力投入(0.19)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影響。而化肥(-0.32)和有效灌溉面積(-0.06)則對農業生產影響甚微,也說明對于處于洞庭湖區的常德而言,農業灌溉問題不是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其間化肥投入也已滿足當地農業生產的需要。
但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間,影響常德市農業投入產出的主要因素的彈性系數發生了變化,耕地面積的影響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若求出自變量相關關系系數,其地位則相對下降,彈性系數由1999年的0.8916降低到2005年的0.5322,機械化水平系數上升(從1999年的0.2644到2005年的0.334);而化肥彈性系數則有大幅度提高(-0.3243到0.3642);勞動力(-0.22)和有效灌溉面積(-0.08)則趨近于0,對農業生產影響微弱。
三、結論與建議
1.做好耕地資源的開源與節流工作

耕地面積仍然是農業產值增加的主要因素。從1999年至2005年,常德市耕地面積增加了28 99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減少了930公頃,糧食產量增加了407.02億元。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作為國家商品糧棉基地的常德市,在今后的農業發展中應積極做好耕地保護工作。主要是在耕地資源的“開源”和“節流”上做好文章,“開源”主要是通過新農村建設將分散聚居的村莊模式逐步集中規劃,減少住宅基地的無序擴張以及遍地建房模式,另外,伴隨農民工外出導致的農村拋荒地的增多,要積極探索農業生產勞動力過剩情況下,拋荒地、可整治土地的合理利用;“節流”主要是指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區域城鎮化過程中要節約集約用地,搞好城鎮用地規劃,防止城鎮無序擴張,保護耕地資源,保障基本農田;新農村建設與規劃也應該盡量避免大拆大建,盡量依靠老村建新村,合理改造,避免造成新的土地資源浪費。
2.重視農業科技和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業機械是提高現代農業科技水平提高的表現,也是農業產值增加的關鍵。從1999年到2005年,常德市農業機械總動力增加了108.2萬千瓦,拖拉機、排灌設施、農藥噴灑機械動力提升,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投入,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步入新臺階。
常德市要從現在的農業大市變為農業強市,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應強化農業科技攻關,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加強農業科技培訓,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農業效益;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應注意新產品的推廣、新技術的應用、新科技成果的轉化,尤其是對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土壤改良、栽培、儲藏、加工運輸、營銷等,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進農業生產方式,走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之路。此外,在建設良好的市場環境的同時,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收集、發布系統和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幫助農民獲得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通過會議、報刊、電影科技片、廣播等多種形式向農戶提供產銷信息,指導農戶安排生產,減少生產的盲目性;組建上下相連、左右互通、聯系密切、信息靈通、貸暢其流的營銷網絡,以提高農業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3.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利用
勞動力總數影響逐步微弱并呈現出勞動力剩余特征。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了勞動力投入,勞動力數量因素不再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在湖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如何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利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即將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常德市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常德是傳統農業生產主產區之一,現有農業各部門農、林、牧、漁發展很不均衡,種植業(主要是指糧棉油的生產)、牧業生產基礎較好,漁業生產和經營卻比較薄弱,林業生產則在各個農業生產部門中,生產基礎最為薄弱。如果將常德市農業生產的相關部門按三次產業進行劃分,第一產業即種植業比較發達,第二產業即農產品加工業相當薄弱,第三產業即為農服務業發展緩慢。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勢在必行。在常德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應繼續加強傳統種植業的生產,強化農產品加工業,并積極發展為農服務業。總之,產業結構調整就是要依靠科技,加強農業基地生產,強化產品加工,開拓銷售市場,引導農民從單純從事第一產業轉移從事二、三產業,使全市農村經濟向第一、二、三產業并重的局面,從而促進農民增收。
4.優化農業產業類型的布局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注重農業產業類型的布局。常德市必須在現有農業發展基礎上,對區域內各縣(市、區)農業產業進行合理布局,避免各縣(市、區)農業產業結構趨同以及區域內部產業無序競爭。常德市現有的農業生產基地布局,并未真正遵循湖區發展糧棉油大宗農產品生產和肉牛、肉羊的引進馴養,山區重點發展茶葉、果蔬、馬頭羊和肉兔生產,平丘區重點發展奶牛飼養的布局規律。依據常德市“三分丘崗,兩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的地貌特征,常德市的農業產業布局按照不同的地域特征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個區域是石(門)長(沙)鐵路和焦柳鐵路線以東的洞庭湖區,包括區縣(市)有津市市、安鄉縣、漢壽縣、常德城區以及臨澧縣大部分。這個區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是非常良好的商品糧棉油基地,同時,這一區域也可積極發展蔬菜種植、淡水魚養殖和淡水珍珠養殖;第二個區域是指包括澧縣大部分地區、桃源縣東北部和臨澧縣部分地區的中部丘陵崗地。這一區域適宜發展奶牛飼養和林果栽培與種植;第三個區域以石門縣為主體,另轄澧縣西部和桃源西南部。這一區域應主要以石門柑橘生產為主體,同時利用山區優勢發展馬頭羊和肉兔等畜牧生產。
參考文獻:
[1] 史明瑛,朱云鵑.安徽省農業投入產出效果分析[J].運籌與管理,1999,(2):62-66.
[2] 時訓柳,洪林,袁宏源.漳河灌區水稻節水灌溉對農業投入產出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9):15-23.
[3] 孔朝莉,楊啟昌.農業投入產出變量的主成分回歸分析模型[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8):11-14.
[4] 孫敬水.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34-136.
[5] 楊君,關欣,等.塔里木盆地農業生產投入產出潛力模型初步研究[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4,(4):22-25.
[6] 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自然地理學與中國區域開發[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212-217.
[7] 國家統計局.湖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put-output model of Changde City
WU Hai-lang,HE Hai-b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cademy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 Use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o 1999 and 2005 data,Changde C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 the actual conduct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choose the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 as output factor,choose labor,fertilizer inputs,Dynamic mechanical total,arable land area and the area of effective irrigation as input factor,using eviews software construct input-output model.Econometric model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found that From 1999 to 2005,Changde City, agricultural output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ominant factor remains the area of arable land,1999 relative labor and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mpact,2005 fertilizer inputs and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 enhance the impact,while the labor showed a residual phenomenon. Changde City indication of future production should focus on protecting arable land,while striving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an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rural surplus labor.
Keywords: Changde City; Multiple regression;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責任編輯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