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國辦發〔2008〕11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這是與國發〔2007〕7號文《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配套的文件。
說到服務業,一般人可能會以為是關于餐飲、酒店等傳統服務業,而忽略國務院這些文件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文件所指的服務業,包括現代服務業,而信息服務業、軟件開發、信息技術、知識產權服務、咨詢業、技術推廣、服務外包、工程設計等與信息化和信息產業息息相關的業態均屬現代服務業,都在文件所涉及的范圍之內。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國家經濟結構的重大戰略選擇。國家“十一五”規劃要求,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個百分點,到2020年基本實現經濟結構向以服務經濟為主轉變,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然而,當前信息產業中制造業獨大,創新能力不足,利潤低下,導致產業大而不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現代服務業中的IT業務外包,可以使企業降低成本、專注主業; 設計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設計創新、提高競爭力。
經過近20年的發展,信息化已成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項目涉及門類繁多的專業和領域。在各種各樣的信息化項目中,有效的項目咨詢、項目監理、項目測試、商用軟件的定制或二次開發、升級服務、代碼外包等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化項目的投資風險,提高成功率。由于信息系統日益復雜,IT外包服務也在快速發展,成為各類單位降低成本、確保信息系統服務能力的戰略性選擇。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現代服務業中的一些業態,比如工業設計、定制開發、研發外包、二次開發、項目咨詢等,就其性質而言,屬于創新,是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創新生態環境中的關鍵環節,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關系重大。
可惜的是,現在出臺的政策更多地從產業的角度認識現代服務業,而從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角度認識現代服務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于解決。
為落實國發〔2007〕7號文,國辦發〔2008〕11號文出臺了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重要政策,其中比較引人矚目的有: 服務企業注冊資本一律減到3萬元; 對軟件開發、服務外包等類生產性服務業試點稅收優惠、研究開發費用可享受所得稅抵扣; 中心城市要逐步遷出或關閉市區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適應城市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等等。
國家政策逐步到位,我國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局面即將形成。可以預見,在未來的3~5年內,現代服務業將在信息產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的歷史機遇之窗已經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