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因政策優惠、環境良好而吸引了大批軟件企業的入駐,使其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這塊中國的天府沃土,有著怎樣的“基因”使其堪比印度的班加羅爾呢?
記者的車從成都中心區驅往成都高新區,只見高新區蔥蔥綠綠,高樓與綠草、水池相間,初具硅谷的雛形,與擁擠的成都市中心截然不同。
高新區是成都軟件業的核心地帶,也是帶動整個成都軟件業往前發展的火車頭。就高新區發展軟件業的思路和模式,記者采訪了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傅學坤。
高新區的吸引力
記者: 在來高新區的路上,我發現諾基亞、SAP等各大跨國公司都在高新區落戶。您認為,吸引這些跨國公司進駐高新區的因素有哪些?
傅學坤: 跨國公司選擇成都,落戶高新區,并把成都作為其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選擇區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地強有力的產業資源體系的支撐。
第一,成都具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區域內現有大專院校70余所,每年有軟件及軟件相關專業畢業生6萬余人。第二,成都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成都曾經為國家工業電子、民用電子、國防電子及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并成為國內外IT產業資源配置的中心。第三,成都政府在推動區域軟件業發展中,整合市場資源,從市場培育啟動到市場調控、推廣,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有專門的機構組織實施。
記者: 相比其他城市比如說大連、深圳等沿海城市,成都發展軟件外包業具有哪些優勢?
傅學坤: 相比于其他城市,成本低確實是成都一大優勢,但是成都的優勢不止這些。成都在國際交通上已經不成問題。最近成都開了到歐洲、美洲、日本等很多條直航的航線。在互聯網建設上,成都開辟了出海的纜線,網速可以媲美沿海城市。而且,成都人才的流動率很低,沿海城市大約是15%,成都只有5%。
政策上的優勢
記者: 高新區提供了哪些優惠的政策和配套環境來吸引企業落戶?
傅學坤: 成都市和高新區為軟件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制定了從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到產業扶持的完整的政策體系,即根據企業引進和發展的不同階段配置不同的政策。
我們為國內外知名企業,配置了土地優惠、房租減免、人才招募、人才培訓、稅收減免和獎勵、產業扶持等系列招商引資政策,幫助企業實現人才“本地化”和產品“成都造”;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制訂了科技創新政策,包括房租優惠、創業幫扶、資金爭取、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其快速發展、保護其核心競爭力;為較大規模、處于發展臨界點的企業制訂了產業扶持政策,根據其在發展中遇到的資金、人才、市場、資質等方面的瓶頸,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2007年,高新區制訂發布了《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軟件產業發展優惠政策》(試行)等一系列政策。
可以舉幾個例子,有一家跨國企業要到成都來投資,但它的全球CEO很苦惱,因為中國區的CEO一直沒有找到。我們通過獵頭的幫助,為他提供了很多人選。最后選的CEO雖然不是我們提供的,但是他從心里感謝我們。后來,他們也到高新區落戶了。另外的一個例子是,有一個本土企業融資遇到了困難,高新區就為其牽線搭橋,找到了項目。
記者: 您和一些跨國公司有過很多接觸,他們投資落戶最大的顧慮是什么?
傅學坤: 他們有一些顧慮,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綜合環境是否符合;第二,所需要的人才夠不夠;第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是否完善。我們的政策針對這些方面做了相應的改善。
記者: 發展軟件業,最缺的是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成都政府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傅學坤: 政府不是辦高校,所以政府的職責是“打通人才的最后一公里”。為此,高新區成立了“軟件聯盟”,為培養人才提供從尋找到培訓等一條龍服務。
比“班加羅爾”晚20年
記者: 前幾年,國內很多城市都稱要當中國的“班加羅爾”,成都也在大力推進軟件外包的發展,您認為成都目前離印度的“班加羅爾”有多遠?印度的軟件外包的發展對成都有哪些啟示?
傅學坤: 主要差距是時間,班加羅爾的發展比成都發展早了20年。我去過好幾次印度,班加羅爾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人才培養,印度注重人才培養10年如一日;第二,印度注重本土企業的培養,目前印度的塔塔等企業都是國際型的,能參與到國際的競爭中;第三,印度能把古老的印度文化和現代文明完美地嫁接起來。印度的文化像中國一樣悠久,但能很好地和現代文明嫁接起來。
記者: 與大連軟件園、上海浦東軟件園等相比,成都高新區發展軟件業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傅學坤: 這些城市發展軟件業都有成功的做法。大連軟件園和浦東軟件園以企業為主體經營管理、推動產業發展的模式值得成都高新區學習和借鑒。目前,高新區推動產業發展以政府為主導,少了些市場因素,多了些總體規劃和協調,在成都產業發展的這一個階段,我們認為是適合的。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引進國內外先進軟件園管理機構自建園區,引入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經驗,在區內形成“一區多園”,相互促進、共同競合的良好局面。
記者: 軟洽會今年已經是第六屆了,軟洽會對成都吸引投資、促進軟件業發展等方面有什么樣的作用?在“以會促產業發展”方面,您認為還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傅學坤: 通過前5屆軟洽會的舉辦,成都軟洽會已經成為國內較為知名的業內峰會,每年吸引眾多國內外知名軟件及軟件外包廠商和資深經理人參加,在吸引投資、宣傳和推介成都軟件業、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把軟洽會辦成有利于本土企業對接跨國公司, 使其國際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的業界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