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IBM中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2008年,他們將用“先鋒計劃”、“林海計劃”和“雙五計劃”為中國做出承諾。
3月19日,IBM在北京召開2008年新春策略發布會。在今年“成就中國創新,締造全球價值”的主題下,IBM分享了全球最新的創新和技術發展趨勢,回顧2007年IBM在中國的成果,并發布了IBM中國戰略方向和業務重點。作為每年規格最高的戰略發布會,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IBM大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率領大中華區高管團隊集體亮相。
2007年成績喜人
在會上,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拿出了IBM中國2007年的成績單,在人員和業績上都有所增長。在建設了太原、石家莊、蘇州、寧波4家分公司之后,IBM在中國已經有26家分公司。“藍天計劃”使IBM在300多個城市有服務網點和服務對象。
“隨著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IBM的技術、科技、產品、服務是不是真正幫中國的客戶帶來了更大的價值。這是在成績單里是最最重要的。”錢大群表示。
錢大群舉例說,通過數據系統整合,工商銀行的服務能力提高了,加強了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力; 華為通過與IBM合作,節約了財務成本,并取得了全世界的認同; 而深耕國內市場的蘇寧在與IBM配合之后,通過轉型服務、打造ERP,從平均一年在國內開40家店做到平均3天開一家店,穩步走在競爭對手之前。依據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IBM通過綠色數據中心技術將100個小型服務器變成一個大型的z9服務器,一年可以節省上百萬元的電費。
3月11日,IBM在北京宣布成立首個供應鏈創新中心,并將為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提供創新解決方案。2008年,IBM拿出了三個“承諾”,幫助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先鋒計劃”、為中國培養服務人才的“林海計劃”,和解決民生的“雙五計劃”。“IBM不僅是一個公司,IBM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大的資源和前瞻性的看法,如果能夠結合起來,IBM中國會變成中國更有用的國家資產,IBM希望作為對中國有用的一個社會貢獻者。這是我們的期許。”錢大群總結道。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表示,“IBM公司的發展戰略實際上只是按照三點: 第一,成為一個全球整合的企業; 第二,關注開放技術和高附加值的解決方案; 第三,為客戶在創新和整合方面帶來價值。這就是IBM公司全球的戰略。”
實際上,IBM既是可靠的基礎設施提供者,也是技術領導者。他們的成功得益于對未來技術的把握,在對未來3~5年的展望中,IBM提出未來整個計算機跟計算系統要重新來設計和創造,這點5年內一定會發生,而互聯網將會開拓更多應用,云計算將成為未來企業的計算核心,更多的社區可能使Web變成一個新的運算平臺,手機等移動設備將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辦公。
“林海計劃”打造服務科學人才庫
“一個司機在路上向美國的一家麥當勞點餐,通過話筒點了一份套餐,并在窗口取走自己的食物,而他不會知道剛與他對話的那個人遠在菲律賓。”大中華區首席技術總裁葉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說明現代服務的廣泛應用。
“服務科學學科”是IBM針對現代服務業的飛速發展形成的一套包含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新學科概念,將計算機科學、運籌學、產業工程、商務管理、社會認知等學科綜合在一起,培養現代服務業發展所必需的相應技能。
中國雖然具備大量軟件業初級人才資源,但人才在語言技能等“硬技能”,及實踐能力等“軟技能”方面均存在差距。
據葉天正介紹,IBM的“林海計劃”從教學、實踐和教師培養三方面開展,與政府、高校全面合作。截至2007年,通過課程共建,共有來自59所高校的156214人次的學生參加了IBM技術相關學分課程學習。學生通過IBM提供的案例進行實踐,分析客戶需求,在組織策劃、項目管理等方面培養服務科學能力。IBM還定期開展科學研討會和師資培訓,引進先進教材、分享經典案例,全力支持“服務科學學科建設”的相關教學實踐。
現代服務型人才是創新與服務相結合的“超越時間”人才,葉天正表示: “無論是‘T’型人才還是‘π’型人才,都是要在某些領域精通,并具有服務科學素質、創新和高科技管理等多方面知識的人才。我們并不局限在IT領域,更是要做熱整個服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