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英特爾春季信息技術峰會(IDF)在一片鑼鼓聲中拉開帷幕。與往屆不同的是,英特爾宣布將更加專注于應用和體驗,繼續深耕移動計算技術,完善處理器架構的兼容性和擴充性,以滿足從移動終端到超級計算機對高性能永無止境的需求。
1965年,摩爾定律告訴人們,“每平方英寸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每年會翻一番”;若干年后,安迪#8226;格魯夫的“軟件螺旋理論”提出,“軟件不斷發展以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同時硬件性能的不斷進步帶動軟件的發展,如此不斷往復”;以太網始祖梅特卡夫認為,“網絡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如今,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擴容和產業的不斷融合,當所有的定律疊加在一起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什么樣的未來?
“在未來,僅有技術和工藝是不夠的。”在IDF上,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敘表示,英特爾將從應用和體驗出發,與業界一同創造更多奇跡。
移動計算:
個性化、時尚化
在上世紀80年代,PC只是個令人厭煩的米色盒子,不能隨身攜帶、外形千篇一律、噪音大且沒有“個性”。現在的PC不僅可移動、美觀,還可進行個性化設置。那么,未來的個人電腦會怎樣呢?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兼移動事業部總經理浦大衛(David Perlmutter)把“實現移動化,盡享個性化”看做是移動計算領域的未來趨勢。“移動計算設備的外形尺寸、個性化和時尚設計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因素,這需要廠商提供全新的技術與能力。”浦大衛說。
今年6月,英特爾將推出面向筆記本電腦的研發代號為“Montevina”的新一代英特爾迅馳2處理器技術,它將為筆記本電腦帶來更高的性能和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在可視化、3D圖形處理以及對藍光DVD高清內容提供本地硬件支持等方面也表現更加突出。
根據調查,未來人們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包括重量與厚度、電池的續航能力、互聯網接入、性能、安全性和外形與設計等。“Montevina能夠滿足上述所有要求!”浦大衛表示,Montevina是英特爾首款集成Wi-Fi和WiMAX無線接入可選組件的筆記本電腦平臺,它在尺寸上縮小了40%,非常適合制造迷你型筆記本電腦,其功耗可降低至25瓦。而在Montevina之后,英特爾計劃于2009年推出研發代號為“Calpella”的筆記本電腦平臺,它將包含一個基于Nehalem微架構的處理器,可管理性更強、功耗更低,并具備全新的視覺體驗。
讓更多的人體驗互聯網的樂趣,就意味著電腦要更加經濟實惠、易于使用。IDF上展示的兩款英特爾“上網本”(Netbook)概念型產品,無疑將為用戶帶來移動應用的個性化浪潮。“上網本”相關產品將于2008年6月面世。這種簡易、低成本、以互聯網應用為中心的產品可以處理上網瀏覽、視頻播放、網絡社交和教育等任務。英特爾專門設計的全新低功耗架構,加上其行業領先的高-K制造工藝,非常適用于這個全新的市場機會。
同時,浦大衛還介紹了英特爾正在開發的全新英特爾防盜技術(Intel Anti-Theft Technology),這是規避因用戶身份被盜、數據泄露、計算機失竊等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綜合安全解決方案。此項技術將加強現有的解決方案在防盜管理和數據保護領域的表現。目前聯想、McAfee、Phoenix Technologies和Utimaco Safeware等廠商都與英特爾展開合作,預計該技術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應用于筆記本電腦產品。

互聯網普及
MID崛起
截至2007 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達13 億,Google 可用搜索語言達36 種,用戶平均每月在線32 小時,Facebook 上每天增加140 款新程序……同時,互聯網使用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全球網民每天有30億分鐘用在社交網絡,社交網站是今天互聯網主要的增長點之一。互聯網正在邁向移動化,這就要求手持設備要有電腦一樣強大的處理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希望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無線寬帶上網,這種需求將推動新型計算密集型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出現。但當前大部分手持設備提供的互聯網體驗都較差。”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超便攜事業部總經理阿南德(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個人移動計算將成為推動人們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的關鍵催化因素。
在IDF上,英特爾推出了面向移動互聯網設備(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的5款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研發代號“Silverthorne”)以及英特爾迅馳凌動處理器技術,兩者都是專門為MID全新設計的,可以在口袋大小的設備上實現最佳的互聯網體驗。
凌動處理器是英特爾迄今為止尺寸最小的處理器,也是功耗在3瓦以下的處理器中速度最快的產品。它的主頻最高可達1.86GHz,支持英特爾增強型SpeedStep技術,部分版本還支持英特爾超線程技術。此外,英特爾迅馳凌動處理器技術讓設備制造商得以支持各種無線連接選擇,包括Wi-Fi、WiMAX和蜂窩數據通信網絡。這些處理器還適用于運行嵌入式應用的無風扇、外形規格較小的設備,例如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用于零售業的便攜POS機以及工業制造中的機器人等耐用計算設備。
同時,與凌動處理器相搭配的英特爾系統控制器中心(Intel System Controller Hub)是一種全新的高度集成的低能耗解決方案,具備行業領先的低功耗3D圖形處理、720p和1080i制式高清視頻硬件加速解碼功能,以及英特爾高清晰度音頻技術,并整合了PC和手持設備的I/O功能,如PCI Express、USB主機/客戶端和SDIO。
移動互聯網設備可以讓用戶使用通信、娛樂、信息訪問、在移動中辦公等應用,還可以作為下一代的基于Internet的新型便攜式視頻播放器、導航系統、聚合式平板電腦和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來使用。阿南德表示,為了獲得滿意的體驗,手持設備必須同時滿足超便攜性能、互聯網兼容性與軟件一致性和無線連接。在面向MID的全新英特爾系統控制器中心家族(此前研發代號為“Poulsbo”)中,英特爾采用全新的設計,其高度集成的單個芯片封裝可以在大幅降低功耗的同時,提供高性能解決方案。
阿南德透露,在基于英特爾迅馳凌動處理器技術的產品設計方面,英特爾已經與PC、消費類電子產品和手機等領域的眾多系統制造商展開了緊密合作。愛國者、華碩、明基、Clarion等廠商正計劃在本季度末和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新技術的MID設備。此外,英特爾正在與全球各地的服務提供商合作,在其網絡上部署基于英特爾迅馳凌動處理器技術的移動互聯網設備,這其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Clearwire、韓國電信、NTT DoCoMo、SK Telecom、Sprint、T-Mobile、UQ Communications和Willcom等。
高性能計算
引領企業級應用
如今,英特爾架構(IA)處理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從移動互聯網設備(MID)到高性能服務器(HPC)的各種計算設備中。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數字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帕特#8226;基辛格(Pat Gelsinger)將英特爾架構的兼容性和擴充性比喻成美猴王的金箍棒,它能充分利用其伸縮性,以滿足從手持設備到超級計算機對高性能永無止境的需求。
在HPC領域,目前世界上5大頂級高性能計算系統中有3個采用了英特爾的至強處理器,而在2007年,英特爾也占據了全球高性能計算處理器市場大約4/5的份額,涉及金融分析、石油勘探、設計模擬、基因研究和醫學成像等領域。
目前,英特爾基于7300芯片組和四核至強7300系列處理器的Caneland平臺,為多路服務器提供了理想的虛擬化平臺。而將于2008年下半年面世的、研發代號為“Dunnington”的處理器,能夠安裝在Caneland平臺的處理器插槽上,它是英特爾第一款6內核IA(英特爾架構)處理器,基于45納米高-K制程技術,并且擁有大容量共享緩存。它還采用FlexMigration技術,可以實現單一的兼容虛擬化庫。在IDF上,基辛格還展出了英特爾下一代安騰處理器Tukwila,它包含四個內核、總計30MB緩存,擁有QuickPath互連技術、雙集成型內存控制器和主機級RAS特性。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成了20億個晶體管的微處理器,預期性能將是當前安騰處理器的兩倍以上。
在去年提出的“Tick Tock”發展模式下,英特爾的服務器平臺正在進入下一代45納米的處理器Nehalem。Nehalem處理器將于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批量生產,首先將應用于高端臺式機和雙路服務器系統,2009年會逐步擴展到其他細分市場。Nehalem微架構產品的內存帶寬將是當前性能最高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系統的4倍。借助高達8MB的三級緩存、7.31億個晶體管、Quickpath互連技術(數據傳輸率最高達每秒25.6GB)、集成內存控制器和可選的集成圖形處理功能,采用Nehalem微架構的處理器將徹底從筆記本電腦一直擴展到高性能服務器領域。
基辛格還特別提到了可視計算(Visual Computing)。這種可提供栩栩如生的游戲、圖形、高清視頻和音頻應用體驗的下一代技術,對PC的性能和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可視計算需要完整的平臺,包括高性能微處理器、芯片組和圖形卡,以及軟件和相關的開發工具。英特爾將繼續在這個領域增加投資,開發技術、產品和平臺,加快可視計算的發展進程。基辛格透露,英特爾將在今年年底首次展示面向可視計算的Larrabee架構,這將是英特爾發展可視計算平臺的下一個關鍵步驟。
鏈接

鐵道部信息技術中心與英特爾成立“聯合創新中心”
英特爾公司與鐵道部信息技術中心舉辦了“聯合創新中心”啟動儀式。這項合作將促進雙方的協作創新,使領先的信息技術和產品在鐵路信息化領域中得到更廣泛和深入的應用,滿足鐵道部IT基礎架構更高的穩定性、安全性、靈活性和可管理性的要求,為中國鐵路步入高速時代構建和諧鐵路保駕護航。“聯合創新中心”將就客運專線的信息系統、運調系統和遠程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發。
CSCI與中國電子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IDF上,國際信息與通訊產業環保組織——電腦產業拯救氣候行動計劃(Climate Savers Computing Initiative,CSCI)與國內大型電子行業節能工作組織——中國電子學會節能工作推進委員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宣布雙方將在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等方面共享相關技術和信息。雙方的合作具體包括:共享產業環保領域的資源和平臺,建立統一標準;約束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能源浪費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大氣環境;倡導以創新技術開發更高能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