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年前曾在大學校園中擁有眾多“粉絲”的陳一舟,在SNS(社交網絡)的大潮下,具有將校內網演繹成具有“中國特色”的Facebook的實力嗎?
“我們2月份的廣告收入已經有400多萬元人民幣了,以后會越來越多的。”陳一舟坐在記者的面前,表情顯得很單純。
在眾人開始質疑SNS在中國是否能續寫Facebook的神話時,這位還在創業的征途中左右拼殺的互聯網“老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在SNS上,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只是時間,他們比我們早做2年。”
陳一舟拿出一組校內網的數據給記者,被千橡互動收購后的短短一年半間,校內網進入3000所大學、85000家公司和8000所高中,擁有了2000多萬注冊用戶。
“我們的流量并不亞于門戶網站的社區。今年年初,中國人搜索行為研究中心正式發布的《2007中國空間社區(博客)研究報告》顯示,校內網的訪問用戶量超過新浪、搜狐博客,位居QQ空間、51.com之后,排名社區類網站的第三位。”
中國SNS的“鼻祖”
直到現在,陳一舟并不承認現在的校內網是他當年ChinaRen壯志未酬的夢想延續,他否認了所有記者對這個問題的直覺,他告訴外界,做校內網是他和千橡集團的戰略抉擇,在這條路上他將義無反顧。陳一舟的意思是,“我并非活在既往的輝煌當中,而是存在于當下的現實選擇中”。
作為和張朝陽、馬化騰、丁磊同一時代的網絡名人,陳一舟對外界給他的“中國SNS鼻祖”這一稱謂則是笑納。2004年2月,Zuckerberg在哈佛大學的寢室里創建Facebook網站,當時的內容僅僅是在幾個朋友間分享以往考試的題庫,而1999年陳一舟的ChinaRen已經提供了更為復雜的校友錄功能。
“ChinRen當年在全世界的確是絕無僅有。”陳一舟說,“但它生不逢時。” 2000年網絡泡沫破裂,陳一舟的ChinaRen融不到資金而無以為繼,萬般無奈中,陳一舟只得將它出售給搜狐。
世易時移,2007年10月,微軟以2.4億美元的代價獲得Facebook僅僅1.6%股份,按此估值,整個Facebook的市值已經超過150億美元。Facebook的估值從傳媒巨頭維亞康姆的7.5億美元、雅虎的16億美元,一直到飆升到150億美元。
“我現在最佩服Zuckerberg,他很年輕,才23歲。” 陳一舟在記者面前難掩對Facebook創始人的景仰之情,“他有兩大優點,一是對產品極度關注,一個公司的CEO一天到晚研究產品并不多見;第二,一年前,他拒絕雅虎16億美元購買部分股權的收購要約。一個這么年輕的人能夠拒絕巨大財富的誘惑,很不容易!”
當年,陳一舟出售ChinaRen的價錢是3300萬美元,網絡泡沫的破滅曾讓他一度心灰意冷。“現在,我有時會后悔當初沒有堅持下去。”陳一舟說,“但那不是失敗,而是我的一個挫折。”陳一舟說。或許是創立ChinaRen的壯志未酬和Facebook的融資神話,讓這位“中國SNS鼻祖”對校內網寄予了外人難以理解的希望。
浪漫的創業者
陳一舟認為自己和別的創業者的不同之處在于,有挫折的經驗卻依然能夠保持浪漫和激情。從多年前的ChinaRen,到投身“光通訊”,再到“千橡互動”多個項目的創業均是如此。
“我不希望永遠都在創業。如果能不創業最好不要創業,我不是以創業為生的人。” 陳一舟說。2000年,陳一舟賣掉校園社區網站Chinaren,2006年,從創始人王興手中買下成立剛一年的校內網,陳一舟花了6年回到了校園交友社區這一原點,創業環境有何不同?
陳一舟認為,現在創業比以前難。“同樣是跑馬圈地的時代,ChinaRen時期所圈的地是荒地,搞一匹馬就可以圈一塊地;現在則是所有的地都讓別人圈住了,要從新產品、新角度去圈地。”
不僅如此,中國互聯網行業是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市場的環境非常復雜,不可控因素很多。“在這個行業,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公司,絕對是好樣的。”陳一舟告訴記者,他曾去美國和日本考察過,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競爭如此慘烈。
就以剛剛起步不久的SNS來說,國內大大小小的社交網站已經超過200家,而國外諸如Facebook、frindstire虎視眈眈,隨時都準備介入中國市場。但是,“我相信兩年后,中國的Web2.0公司魚龍混雜的局面就會消失,也許用不了兩年,非網游的Web2.0網絡公司能夠堅持下來的不超過4家”。
陳一舟這樣憧憬他的校內網:校內網與Facebook的成長速度差不多,一年半后,校內網至少比現在大3~4倍。“我不會賣掉校內網,我們的戰略目標就是將千橡集團打造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網絡公司,而校內網在這個宏大的戰略計劃當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
理性的投資者
“和張朝陽、丁磊他們比起來,目前的陳一舟算不上成功者。”一位互聯網業的資深人士朱先生認為,陳一舟在關鍵的時候總是能大把大把地融來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一位理性的投資者或經營者”。
事實上,陳一舟的投資天份在他多年的創業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從Chinaren的創立開始,到高價拋出搜狐的股份,以及為千橡融到幾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再到收購校內網,都顯示了他很好的投資感覺。
而最富有戲劇性的是,在第一波互聯網泡沫破滅期的2000年,陳一舟能將ChinaRen賣到3300萬美元。而2006年9月,陳一舟又以沒法讓校內網創始團隊討價還價的投資額一錘定音買下融資失敗的校內網,并與旗下5Q校園網進行整合,與此同時,將千橡互動旗下漫長的戰線收縮,將精力聚焦到校內網和貓撲上。
陳一舟反復向記者強調:“我摔過跟頭,我頭上的包就是財富 。”“我現在的業務非常集中,永遠不會去觸動那些可能會讓自己腰包里沒錢的‘雷區’,不會讓公司進入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
在談到千橡集團的財務狀況到底如何時,陳一舟的答復是:“貓撲和校內網都不缺錢,目前我們與剛剛融資后的狀態是一樣的。”陳一舟的意思是,包括校內網在內,整個千橡互動集團的財務運作已經實現收支平衡。
在2007年中,校內網通過一系列公益和慈善活動,在大學生中迅速推廣開來。而2000多萬的注冊會員數,已讓校內網不僅占據了中國高校SNS網站75%的市場份額,還將觸角伸向了高中生和白領。
看著校內網的服務器從剛剛收購時的幾十臺,增加到超過了600臺,陳一舟感覺自己每天都像在打仗,雖然看不到硝煙,但內心充滿著成功的信念。(來自:計算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