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課堂開設已經1年,我們共學習了12節課。本期-來到最后一節課:綜合課。當年教育部在高考中加入綜合科目的主要目標是:強調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著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根據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這節課主要將前面的知識為大家做簡單總結和梳理。
溫故而知新 學習共實踐
語文課讓我們明白了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數學課讓我們知道了投資理財中+、-、×、÷的應用;思想品德課提醒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理念,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美術課給我們清楚地描繪了勾勒財富藍圖的步驟;物理課則告訴我們如何給資本以加速度;化學課讓我們知道了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物”的重要性;歷史課讓我們對照過去,知道如何更好地前行;生物課上生物體的應激反應,啟發我們培養風險對沖的概念,更好地實現自我保護;地理課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從而以全球化的眼光來投資;心理課上,我們知道自己需要面對的兩大敵人是貪婪和恐懼;運籌學課學習了如何建立數據模型,為決策提供支持;宏觀經濟學培養我們如何具備一定的全局觀,及對宏觀經濟政策的敏感度。以上12門課不是完全獨立,而是相輔相承的。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也需要培養綜合應用的能力,將這些學科融會貫通,這也正是我們學習綜合課的目的所在。
彼得·林奇說過:“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由此可見學習和研究對于投資的重要性。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和沃倫·巴菲特,都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閱讀習慣。投資者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滿足于現狀。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會把新的知識和舊的理論結合,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知識固然重要,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投資領域同樣適用。盡管關于投資的理論和知識非常多,但是僅僅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仍然只是紙上談兵。不經過多次的實踐,也很難將理論自如運用。
心理是關鍵 快樂是原則
由于投資行為與人賴以生活的金錢息息相關,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在某種程度上比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盡管我們知道,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需要保持理智和冷靜,但在盈利時很難不驕傲自滿,虧損時也很難不浮躁郁悶。當我們受到情緒左右,作決策時就會把理論拋之腦后,結果就往往過于保守或激進。不過,投資者都要經歷多次的成功和失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后才能成長起來。
正所謂“精明理財,快樂一生”。最后,我們要做快樂的投資者,不用對自己過于苛刻。再成功的投資者也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投資大師們,經常也錯失投資良機,或者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我們對自己的投資失誤也不用看得太重,起碼我們已經先行一步,有了投資的意識。保持快樂的心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