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帶一只手表可以很容易知道現(xiàn)在的時間,同時擁有兩只走時不一樣的表時反而難以判定精確時間。
這是所謂的“手表定理”:對一個企業(yè)而言,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時設(shè)置兩個不同的目標(biāo),否則將使這個企業(yè)無所適從;對于個人來講,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于混亂;同樣,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
對于投資理財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股市里,我們耳熟能詳?shù)某晒雍芏啵h(yuǎn)的如巴菲特、羅杰斯、彼得‘林奇,近的如但斌和趙丹陽。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套投資價值體系和原則作為基礎(chǔ),盡管差異巨大,但每一個都足以成為指引我們投資方向的那塊手表。
先看但斌。他是“買入并持有偉大公司股票”理念的踐行者,在A股市場這輪波瀾壯闊大牛市興起之初,嚴(yán)格遵循他的價值投資理念的那些人,不論是2·27、5·30還是進(jìn)入2008年以來的跌跌不休,始終對那些“金字塔尖上的企業(yè)”從一而終,不離不棄,最終成為把萬科和招行等股票從底部捂到牛市頂峰的為數(shù)不多的人群。雖然他們也必然要承受從6000多點大跌下來的磨煉,但從整體上看,其盈利仍遠(yuǎn)超市場平均水平,所以他們是贏家。
再看趙丹陽。他是中國大陸陽光私募的“教父”,于2005年最早明確指出,A股市場將迎來一輪大牛市。然而又是他在大盤漲到3000多點后就認(rèn)為,整個A股市場估值太高,找不到幾個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了,開始大幅度減倉,并在2008年1月2日,也就是在此輪大盤從5500點開始暴跌之前的幾天,宣告他旗下管理的私募基金(赤子之心)集體清盤。那些完全認(rèn)同和領(lǐng)會他的投資理念、并嚴(yán)格地遵守他的投資準(zhǔn)則和投資紀(jì)律的人,雖然錯過了從3500點到6000點這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下半場,但也避免了從5500點到2400點的慘烈下跌。從整體上看,其盈利水平也遠(yuǎn)遠(yuǎn)超越市場,所以他們也是贏家。
手表再好,我們也只能選擇其中一塊作為基準(zhǔn)。若一味貪婪地添加手表,只會使我們增加壓力,失去方向,增加犯錯的次數(shù)。占絕大多數(shù)的散戶們,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本就讓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思考。今天看看羅杰斯是這么說的,明天又跟著趙丹陽過早地離開了股市,后天再模仿但斌持股不動了,弄不好每一次的風(fēng)格轉(zhuǎn)換都剛好踩到了錯誤的節(jié)拍,沖動和搖擺不定使得這些人成為了最后的埋單者。
手表最好只有一塊。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校準(zhǔn)自己的手表,并以此作為標(biāo)準(zhǔn),聽從它的指引行事,這才是投資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