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從小就喜歡“算計”錢財的緣故,我十幾歲時就曾想涉足投資領域。由于年齡小沒有本金,只能望洋興嘆。我不像別的小孩子那樣有了零花錢就揮霍,而是把它攢起來。經過10年的積累,到高三的時候,我的資產居然有1萬元了。
初涉外匯黃金路
恰逢高三那年,國際金價屢創新高,我感覺機會來了,便用我積攢的1萬元,到中國銀行開了個紙黃金賬戶——這是我接觸到的第一種理財工具。由于對市場不了解,買進的第2天國際金價就開始獲利回吐,使我損失近千元。
總結了失敗的教訓,我又學習了大量關于黃金投資的知識,將之付諸實踐,通過1年的投資我基本上收回虧損。我自成一派,將一年的所得所感總結出個金價(不論是紙黃金、保證金和實物金)的周期變動規律。我將它歸納為“三段論”,如圖所示。
第一階段:11~12月份是西方的圣誕節,會增加市場對黃金的需求,金價上漲。
第二階段:12月~次年2月份是中國的春節,也會增加市場對黃金的需求。
第三階段:4~5月份是印度傳統的結婚高峰期,同樣會激起黃金的需求。
到了大學,我讀的是投資理財專業,發現金價的波動跟國際油價與美元的匯率也有關(黃金、油價與美元匯率成反比;黃金和油價成正比)。于是,我在中行開了外匯寶,兌換了100美元,在2006年12月開始了外匯交易。有了之前紙黃金交易的經驗,做起外匯來比較得心應手,而且第一單就旗開得勝。之后我利用MACD線進行技術分析,開始做多加拿大元,做空美元,最后獲利15%。我認為,在短期外匯投資技巧中,頂背離和底背離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當價格和技術指標背離時,意味著短期內翻轉及走勢調整或將馬上出現。
經過半年的投資,我學會了分析K線圖及其他技術分析工具,也為我接下來做股票投資奠定了基礎。
進抵投基路
2007年4月份,我開始涉足基金投資,與我的同學“合資”認購了當時新發行的華安中小盤成長基金和上投摩根雙息基金。一直持有到7月份獲利7%。
通過投資基金,我慢慢了解了一些概念,如基金定投與一次性投資;基金現金分紅與分紅再投資;封閉式指數基金、開放式指數基金和大盤指數基金的差異。同時我也學習到一些基本的基金知識,比如,基金定投適合收入不多、工作忙、少有時間打理家庭財務的工薪階層;一次性投資較適合白領一族或有較大閑置金額的人。
在基金投資中我也得出一些經驗,一是選基金要買有實力的基金公司,比如,匯豐晉信、工銀瑞信、信誠基金、上投摩根等,因為這些基金公司實力雄厚、有優秀的基金經理、有專業的基金團隊和豐富的經驗。二是成長型的基金公司也是合適的選擇,比如,匯添富、博時基金、華安基金等,這些基金公司發展快、投資較靈活。三是如果不懂基金想買基金,我個人建議可以直接買大盤的指數基金,如上證50ETF和深證100ETF,因為買大盤的指數基金可以減少一些人為的操作、心理因素的波動和宏觀政策的影響。
在大牛市里,所有的基金都在漲,基金公司的業績均較好,基本上看不出隱藏的風險。一旦到了大熊市,風險就開始顯現,如果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沒有一個堅定的投資組合或投資理念,或對市場的周期變化沒有相關經驗,就很難應對。有實力或成長穩健的公司,應該是首選。
踏上理財路
理財是一生的事,講究全面生活規劃和合理組合投資。大盤震蕩,在基金與股票投資高收益背后也蘊含著高風險。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控制風險是首要問題。
在投資配置比例上,和股票市場關聯度高的基金可以配置在總資金的80%以上。如股票基金配置40%,指數基金配置20%,偏股型基金配置20%,債券基金10%~20%;也可以做一個上證50ETF和深證100ETF的組合,新基金與老基金的組合。一個好的基金組合可以保證資產后院不著火,保證前方的投資順利進行。另外,投資組合并不是購買的基金數量多,構建基金核心組合才是最重要的。為分散風險,也可以在核心組合之外,買點債券或者貨幣型基金。在選擇基金核心組合的時候,最好在偏股型基金中選擇不同的投資基金。
股票投資組合同樣重要,可以選擇價值型和成長型來組合,如工商銀行與招商銀行,貴州茅臺與民生銀行等。
儲蓄也不可忽略。由于它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在理財組合中一定比例的活定期存款必不可少,可考慮通存通兌。
保險也要考慮。收益類險種最近兩年頗為火爆,因為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但其中的風險也不可小覷。對于三口之家來說,還是保障為先。要購買意外險,一定要買定期壽險,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去購買重大疾病險。
理財是我的興趣所在,我理財,我快樂!不論做什么投資都要時刻記住,在資本市場上獲利,回報率只是一個符號,而構成這個符號的不僅僅是實力,更重要的是信心和智慧。幾年的努力和實踐,讓我從懵懂無知的新手逐步成長為成熟的理財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