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螞蚱還能賺錢?”這恐怕是很多人的疑問,在天津大學讀研究生的于紅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解除了人們對于螞蚱致富的疑問,并把養殖昆蟲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一個電視節目讓他迷上養蝗蟲
于紅雨今年29歲,畢業于山東建筑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大學畢業后他曾做過幾年建筑施工管理工作。2006年他考取了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NBA)研究生,現在仍是一名學生。
2005年夏天,于紅雨休假在家。很偶然地從電視上看到關于養殖蝗蟲的報道。一向喜歡思考的他心動了。“如果在家里承包一些土地,能人工養殖蝗蟲,銷路一定會不錯的。”
說干就干,他很快便風塵仆仆地趕到電視中報道的那家養殖基地,虛心向養殖師傅們請教學習。在養殖場住了四天,于紅雨認真觀察了蝗蟲的養殖環境,并且記錄下每一個階段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如棚里的濕度太大不利于蝗蟲的繁殖等等。帶著滿滿一本的養殖經驗,于紅雨回到了老家。
趁著假期,于紅雨一邊著手說服父母,一邊進行建房、打井等工作,不到一個月,他便建起了占地40多畝的養殖基地。一開學,于紅雨把養殖基地交給父母和姐夫打理,而他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參與基地的建設規劃和蝗蟲的銷售。
初遇挫折他曾想到過放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懷揣著厚厚的養殖經驗,但是真的到了田間地頭,這個從來沒有種過地的年輕人還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直到今天,于紅雨提起那些難忘的經歷,仍然會有一些激動。
2005年的7月,正是濰坊一年中風最大、雨最多的時候,于紅雨好不容易把5個養殖大棚建起來,把從外地引進來的種子像寶貝一樣一顆一顆種在棚里。指望著不多久,就會蹦出很多的小蝗蟲,為此,于紅雨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會呆在大棚里,仔細地查看棚里的溫度、濕度,小心翼翼地侍奉著這些即將出來的“小家伙”。
天有不測風云,7月底的一天夜里,狂風暴雨突然襲擊整個濰坊,暴雨過后,于紅雨搭建的大棚有一半不見了蹤影,剩下的幾個也被吹得東倒西歪,一些引進的種子早就被水淹得一塌糊涂,根本不可能再出來了。
怎么辦呢,于紅雨一個人坐在地頭,有了想放棄的想法。可想了半個上午,他最終決定要重新開始。他找回了被吹走的網子,把那些東倒西歪的架子全部換掉。到市場上買來最結實的竹竿,整整忙活了兩天,瘦了一圈的于紅雨終于又看到了5個整齊結實的大棚重新在基地亮相了。他又千里迢迢到外地,重新引進種子,這一次他更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些來之不易的小蝗蟲。
在隨后兩周的時間里,于紅雨每天都蹲在棚里,測試溫度、濕度,盡量為這些蝗蟲寶寶創造最佳的生存條件。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到第15天的時候,第一茬的蝗蟲成功出土了。好幾個月的辛苦奔波終于換來了收獲,于紅雨用欣喜若狂來形容當時的心情。
隨著蝗蟲一天天長大,笑容漸漸從這個年輕人臉上隱去,因為新的更大的問題一一蝗蟲的銷路擺在眼前了,而且刻不容緩。能把蝗蟲養出來不過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而能把蝗蟲賣出去才能真正實現養殖效益。不認識多少人,也沒有多少關系的于紅雨這回是真的犯難了。
飯店不敢要,推銷遇難題
想來想去于紅雨決定去當地的飯店推銷自己養殖的蝗蟲,但是,當他興致勃勃把蝗蟲拿到飯店去的時候卻吃了個閉門羹。飯店說雖然都知道野生的蝗蟲可以吃,但是誰也不敢保證真的拿到飯店就會有人買,況且他養殖的東西,質量上誰敢保證呢?萬一有顧客吃完蝗蟲有過敏之類的反應,不光是賠償醫藥費:那飯店的生意肯定也就完了。
雖然遭到了飯店的拒絕,于紅雨并不灰心。因為他最清楚自己養殖的蝗蟲是完全的天然產品,連蝗蟲吃的草都是純天然的,這種綠色食品一定能夠走上人們的餐桌。跑了十幾家飯店后,于紅雨想出一個新的辦法。
他先是和一家飯店達成協議,先免費供應一部分,讓飯店嘗試著去做去賣。如果效果不錯,再接著供應。飯店很猶豫地答應了。誰也沒有想到,這種稀罕的食品一到餐桌就受到了顧客的青睞。這家飯店也高興地和于紅雨簽訂了一年的供應合同。
一家的市場打開了,很快好消息就傳到了多家飯店,于紅雨的蝗蟲銷路打開之迅速、銷售之好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連飯店的經理都說:“我賣了以后,他再收我的錢,這個方法很好,吃飯的客人說好,這比我說要好得多。”
全面開發昆蟲食品
銷路打開了,養殖蝗蟲也越來越規范。于紅雨很快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飛蝗騰達昆蟲有限公司。如今3年多過去了,于紅雨的飛蝗騰達養殖基地已成為本市最大、最早的昆蟲養殖基地。煙臺、青島等地的經銷商都慕名而來,紛紛簽訂合作協議。
“蝗蟲養殖投入少,而市場需求比較旺盛。濰坊地區的市場價為每公斤40元,每公斤的利潤在3Q元左右,這樣的話,一個大棚賣種和成蟲的收入可以超過10000元。”于紅雨說,現在濰坊的不少酒店、飯店都來聯系蝗蟲,還有來自煙臺、青島、濟南的客戶,市場需求旺盛。現在基地有20個大棚,他打算今年建到30個,明年擴展到40個。
談到未來的發展,于紅雨說,他準備再進一步開發昆蟲產品,像蟬等昆蟲他也準備養殖,這些昆蟲除了進飯店之外,還可以進行深加工,做成罐頭、即開即食類食品等等,甚至他還想到了進行深加工后,將產品推銷到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
“年輕人就業要務實”
如今,養蝗蟲帶來的可觀收益已經讓于紅雨成為同學中的“致富小明星”。
“剛開始養蝗蟲時,有的同學覺得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再回老家搞養殖業,好像是一件比較可笑的事情。”于紅雨說,當時很多同學都是在假期到一些外企或大型管理公司實習,而搞養殖的,整個學校就他一個。
談到現在就業難的問題,于紅雨說:“我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難找工作的原因是眼高手低,因此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在創業過程中,于紅雨總結出了“創業一年比上班三年學得更多”的經驗,所以,他建議正準備就業的年輕人,應當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找工作,如果有機會,不妨走走自主創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