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偏僻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么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百合的心里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卻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諷刺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偶爾也有飛過的蜂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么努力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呀!”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賞析]
林清玄,臺灣省高雄人,1953年生。17歲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起連續7次獲臺灣省《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臺灣省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通過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愿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么,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圣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記得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就是這樣用文學的語言,表達出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揭示人們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道路的生活哲理。
遲婷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