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劉雨林
寶寶最近總是一直哭鬧,而且脾氣變得壞起來。煩躁不安,還總喜歡搖頭,甚至連奶水都不愿意吮吸了,我該如何是好呢?
寶寶吃東西的時候總是拿手撓自己的耳朵,我覺得可能是寶寶嚼東西多了臉頰帶動耳朵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可是等寶寶不吃飯的時候他還是在撓耳朵……媽媽別大意,寶寶也許是中耳炎。
致病原因
在1周歲之前,將近65%的寶寶都會遭受一次較為嚴重的炎癥,而由于耳朵結構的特殊性,很多寶寶的耳朵會成為受害對象,經常出現的病癥就是中耳炎。
原因一:中耳炎,它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并發癥,是鼓室黏膜發炎的癥狀。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時就產生炎癥,寶寶會覺得耳朵里邊疼痛,在晚上休息時,會痛得更厲害,而且還會發熱、總覺得冷、小便變紅或變黃、大便秘結。
原因二:與成人相比,寶寶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狀,而且較寬、較直、較短,所以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影響中耳,就會引起中耳炎。
原因三:另外寶寶在吃東西時,發生嗆咳、嘔吐,食物容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或寶寶采用了不太正確的擤鼻涕方法,給寶寶洗澡或者讓寶寶游泳時耳道進水,這些都有可能使寶寶的耳朵產生炎癥形成病變。
原因四:寶寶的免疫力不強是寶寶遭受病毒侵犯的關鍵誘因,也是造成中耳炎反復發作的決定因素之一。
癥狀表現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很多媽媽由于經驗不足,容易緊張,其實只要一步步應對,就知道寶寶中耳炎并不是多么可怕的病癥。
癥狀一:寶寶總是發燒和嘔吐,有時候夜間會痛醒。
如果中耳發炎,寶寶常會感覺到耳朵疼痛,炎癥嚴重的寶寶就會引起發燒嘔吐。在吸吮奶水、吞咽食物或者咳嗽時會痛得更厲害。
癥狀二:寶寶不停啼哭,而且脾氣變得壞起來。
較大的寶寶會和媽媽說耳痛,但年齡較小的寶寶還不能說話時,就會表現為煩躁、哭鬧、不睡覺、搖頭或用手揉耳朵等,媽媽應特別注意。
癥狀三:寶寶總用手抓撓或摩擦他的耳朵,有時候會聽不到你的說話。
由于寶寶中耳炎會造成寶寶耳道內發生腫脹,影響寶寶的聽力。
癥狀四:情況嚴重的會有膿水從寶寶耳朵中流出。
寶寶化膿性中耳炎時,可能疼痛會減輕,但這時情況會更加嚴重,表示寶寶的耳膜已經出現破裂。媽媽應盡快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小動作,預示大問題
有時候寶寶的一些小動作就會預示著寶寶的耳朵出現了問題,媽媽應細心觀察寶寶的小動作,提前預知寶寶存在的疾病,以便及時護理。
寶寶時常搖頭、用小手去撓耳朵
這說明寶寶的耳朵有不舒服的感覺,媽媽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導致病情加重。
寶寶情緒不穩定
情緒不穩定的寶寶時常是由于身體方面的不舒適引起的。寶寶因為不能用語言進行表達,只能用哭鬧來引起媽媽的注意進而解決身體的不舒適。
不愿意吸吮奶水,而且寶寶的耳道有紅腫現象,耳邊皮膚有紅點出現。
寶寶身體的不適導致心理的厭煩,所以不愿吸吮奶水,寶寶耳朵有紅腫出現就是耳朵炎癥發作的表現,耳朵皮膚有紅點就是中耳炎對耳外皮膚的感染。
預防寶寶中耳炎
防治感冒
感冒,特別是鼻涕比較多的時候,寶寶特別容易患中耳炎,可以用醫用吸球幫寶寶吸除鼻腔中黏液。在醫生指導下還可以在孩子的鼻腔中滴入一些潤舒劑以保持鼻腔暢通。
清潔耳道
游完泳,最好用棉簽給寶寶掏掏耳朵,吸干耳朵里的水。已經有慢性中耳炎的寶寶,千萬別去游泳,游泳時很容易造成耳朵進水,耳朵進水會加重病情。
讓寶寶少含奶嘴
很多爸爸媽媽喜歡讓寶寶平時含個奶嘴在嘴里,其實寶寶頻繁的吸吮動作容易使病菌從鼻腔后端進入到咽鼓管,無論奶嘴采用了多么先進的工藝技術,都不會避免增加寶寶感染中耳炎的危險。所以在寶寶10個月大之后,就別再使用安撫奶嘴,可以用小布娃娃和小絨狗等玩具代替奶嘴。
不要躺著喂奶
因為水或奶可以逆行通過耳咽管感染到中耳里去。當寶寶平臥吮奶時,或乳汁流出過急時,乳汁可以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給寶寶喂奶的時候,媽媽最好抱著寶寶,不要躺著。
調整寶寶睡姿
讓寶寶采用仰臥或側臥的睡姿,比采用其他睡姿的寶寶患中耳炎感染的概率低30%。據說仰臥和側臥的睡姿可以增加幼兒睡覺時的吞咽動作,從而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
不打寶寶耳光
打寶寶耳光有可能會把寶寶鼓膜給打破,鼓膜穿孔后,臟東西就有可能進去,其攜帶的病毒就會侵襲寶寶的耳道引發中耳炎。所以千萬不要打寶寶耳光。
按時注射預防針
給寶寶按時注射預防針也有助于預防寶寶中耳炎。現在還沒有專門預防寶寶中耳炎的預防針,可是一些與中耳炎相關的預防針對寶寶預防中耳炎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比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中耳炎如何護理
目前還沒有辦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發生,但媽媽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護理方法,來降低寶寶患中耳炎的幾率,從而降低疾病給寶寶的聽力帶來的損傷。
由于各類中耳炎癥誘發情況不同,所以媽媽應該根據不同的誘發原因來進行特殊護理使寶寶中耳炎及早治愈,減少后遺癥。
1 因為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媽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寶寶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但是切不可盲目亂用抗生素。給藥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這樣可以使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灶,發揮作用。
2 向耳道內滴藥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藥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藥物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
3 滴入寶寶耳朵藥液后,要用手指輕壓寶寶的耳屏數次,使藥液能夠到達患處起到殺除病毒的功效。
4 如果寶寶的耳朵有出膿的現象,應在24小時內送醫就診。
5 平時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不要忘了那句老話——病從口入。
6 如果寶寶反復發作,有可能誘發慢性中耳炎,所以當發現寶寶的耳朵有異常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診治,必要時還需手術治療。
7 寶寶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擤鼻涕,然后換另外一側。但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8 一定要注意給寶寶洗澡時,防止水進入寶寶的耳道。如果不慎進水,一定要側過頭讓水從耳朵當中完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