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lulu
寶寶生日時,我們要吹蠟燭,分蛋糕,秘“長壽面”,那么,祖國過生日的這一天——10月1日,我們年輕的父母應該怎樣帶著孩子慶賀呢?
國慶節正是對寶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時機,靈活運用各種活動、游戲,給寶寶上一堂愛國教育課吧!讓寶寶從小就有愛祖國的良好品德和意識,讓他為自己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而自豪,對其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也許有的父母很為難:對于習慣于形象思維的小寶寶來說,相國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寶寶在理解這一概念時往往會只“及一點,不顧其余”,比如,有些寶寶會唱國歌,一聽到《新聞聯播》前面的國歌播放就激動地站到小凳子上“敬禮”,但對祖國的版圖卻從無概念。孩子因為年齡小,經驗與知識儲備不足,他們列國家的依戀和熱愛,主要來源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還不夠全面和認識完整。因此,依據寶寶們的年齡特點,父母應從多個角度,采用多種方式對寶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盡量使其具體化。
看升旗儀式,學唱國歌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小朋友從小被教導:觀看升旗儀式時不僅要“聽國歌”,而且要“唱國歌”。眼到、口到、心到,國歌歌詞中昂揚的民族精神和赤子之情,才能日復一日地影響到孩子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激發出他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父母不妨在每天的《新聞聯播》前,教孩子一句一句跟著旋律唱《義勇軍進行曲》,然后把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和為什么把它選為國歌,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講述給孩子聽。
觀看重大體育比賽時,當中國運動員得了金牌,一樣會升國旗、奏國歌,這時,教會寶寶一些參加升旗儀式的禮儀,包括站姿如何、怎樣行注目禮、以及唱國歌如何跟上節奏等,這樣,養成寶寶在任何一個地方聽到國歌都產生莊嚴肅穆的情感的習慣,讓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神化到他的血液里。
有條件的話,父母可帶寶寶到所在城市的重要廣場去觀看升旗儀式,如果能去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效果更佳。可以在網上查到秋季升旗開始的時間,提前約半小時到達,等待“國旗班”的正步進入,“國旗班”戰士的莊嚴儀表、踢正步時發出的整齊踏步聲,抖開國旗時的漂亮手勢,以及國旗在朝陽中冉冉升起時激動人心的場面,都會給寶寶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成為他童年記憶中極為深刻的一幕。
插放國旗,為中國搖旗吶喊
很多國家在國慶日,父母會帶著孩子參加自發的集會慶祝活動,并在窗臺上、汽車上、建筑物的柵欄門上插上尺寸不一的國旗。我們國家的國旗插放制度比較嚴,對國旗的尺寸、顏色、新舊程度有著嚴格的規定,不過,在規定范圍內,許多家庭也養成了在國慶日插放國旗的習慣,為了祖國的運動員搖旗吶喊,人們不僅帶著國旗進入比賽場地,還在小娃娃和自己的臉上,畫上國旗抒發自己的情感。
爸媽可以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解釋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的含義,教育寶寶愛護國旗,告訴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插放褪色的國旗,也不能用國旗來做衣襪等裝飾品。爸媽還可以讓寶寶看今年春天奧運圣火傳遞過程的視頻或錄像,海外華人為了“護圣火”而進行的大游行活動,這種世界上所有中國人都團結一心的場面,會給寶寶以很大的震撼,從小培養出他的愛國主義情感。
看中國地圖,認識我們的祖國有多大
結合國慶假日,爸媽可能帶寶寶去外地游玩,在名勝之地流連的時候,爸媽不妨拿出中國地圖,不失時機地告訴寶寶,哪怕是北京長城、大連海濱、泰山和黃山、湖南張家界、四川九寨溝等面積廣大的風景區,在中國地圖上只是一個十分微小的“點”,外出參觀瀏覽時結合地圖知識,可以讓寶寶比較形象化地理解我們的祖國有多么遼闊,而自然和人文的美景又是這樣地多。
從了解中國地圖的輪廓和主要城市來說,再也沒有比讓寶寶看每天晚上19:35的天氣預報更直觀的教育了。從天氣預報節目中,寶寶不僅可以了解祖國的輪廓如一只大公雞,兩只“雞爪”分別是我們的寶島臺灣和海南島,還可以分東北、華北、華南、西南、西北、東南等片區,報出重要的省份和省會城市。每天觀看《天氣預報》節目,不僅讓孩子對祖國主要城市的方位有所了解,還可以了解到祖國的幅員遼闊和季候的多樣化,如十月初,海南和廣西廣東福建,還可能是炎炎夏日,華北和華東地區已進入金秋,而黑龍江的漠河和新疆的阿爾泰地區已經開始飄起第一場雪,這種氣候上的巨大差異,會讓寶寶意識到我們的祖國“面積排名世界第三”的含義。
很多小游戲可以幫助寶寶進一步認識和記憶中國地圖,例如爸媽用硬紙板做中國地圖,然后把地圖上的不同省份涂上不同的顏色,把地圖按每個省份剪開,再讓寶寶拼成完整的地圖。這一游戲可以配合認識中國地圖上的大江大河,重要湖泊和豐富物產。也可以用在中國地圖上粘貼小圖標的標志,把各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重要的出產標在地圖上,如讓寶寶認識國寶大熊貓生活的地方、藏羚羊生活的地方、滇金絲猴生活的地方;在地圖上找出寶寶愛吃的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煙臺紅富士蘋果分別產自哪里;也可以在地圖上標出“中國之最”:如,中國最大的湖泊在哪里,最大的瀑布、最大的盆地、最大的原始森林又在哪里。了解中國之最不僅可以極大程度地豐富孩子的地理知識,也對寶寶初步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想著“我將為祖國媽媽做點什么”,這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深入和強化。
如果是比較小的寶寶,對理解地圖標識有點困難,那么“開火車”的游戲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個游戲可以在小椅子上做:把家中所有的小椅子排成一列,爸媽和寶寶都面向椅背坐下來,做出扳動方向盤的姿勢,一同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唱:“開火車,開火車,去哪里?我去北京天安門”;“開火車,開火車,下一站,去哪里?我去天津給你帶大麻花,還有狗不理的香包子”;“開火車,開火車,去哪里?我去濟南看噴泉,還要去大明湖劃船”……在開火車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把各地的物產與氣候特征用順口溜的方式編成兒歌,教寶寶唱出來,這樣有意識地用“開火車”的方式帶動寶寶“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也可以加深幼兒對祖國地域特征的認識。
認識中國有56個民族,
我們都是一家人
這個活動可以發動孩子在幼兒園和社區里的小伙伴一起來搞,比如用民族風情服飾把寶寶打扮成“載歌載舞的藏族寶寶”、“會敲長鼓的朝鮮族寶寶”、“會騎馬的蒙古族寶寶”、“頭戴銀飾的苗族寶寶”等,讓孩子從小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民族的娃娃都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我們都是一家人”。父母還可以從網上找一些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興趣的民俗習慣的圖片給孩子看,如“朝鮮族娃娃蕩秋千”、“彝族娃娃爬竹竿”、“傣族娃娃過潑水節”、“蒙古族娃娃玩套馬”、“滿族娃娃睡秋千搖籃”等等,讓孩子理解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而每一種民俗文化都是值得關注、保護和尊重的, “我們56個民族才組成了祖國大家庭,我們要像兄弟姐妹一樣地相親相愛。”
實地參觀,
了解祖國的建設成就
父母可借“地利”之便,帶寶寶去參觀家鄉或外地的建設成就,讓寶寶為祖國人民的聰明智慧而自豪,這些建設項目可能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如成都附近雖遭大地震依舊能造福鄉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歷時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曾為抵抗外來侵略做出了貢獻的萬里長城等;也可能是近20年來能代表城市驕傲的建設成就,如蘇通長江大橋、上海東方明珠塔,北京的鳥巢和水立方等。“紙上得來終覺淺”,這些“世紀工程”的落成,標志著中國的崛起和做為一個中國人地位的提升,帶寶寶實地去看一看,寓教于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寶寶對家鄉、對祖國的家,讓他不由自主地去考慮:“我將來為祖國媽媽做點什么事?”從而使寶寶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感落實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成為其奮發努力的動力。做到這一步,愛國主義教育才算“初試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