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韓國的許多農產品競爭力薄弱,為抵制國外優質、廉價農產品大量進入其國內市場沖擊本國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生產,韓國一直以來運用各種貿易壁壘,限制了國外農產品的進口。近年韓國運用關稅限制農產品進口的范圍有所下降,但采用非關稅壁壘的種類多針對性強,并加強了通關壁壘以及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的運用。這對有著比較優勢與區位優勢,出口潛力很大的中國農產品進入韓國市場也形成了較大阻礙,并進而成為影響中韓長期貿易逆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韓國 農產品進口 貿易壁壘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1-098-02
韓國的農場規模較小,平均為1.4公頃。多年來,韓國農產品生產主要靠政府的扶持和邊境貿易保護來維持。而WTO協議允許的政府對農民的直接支付卻很低,近年韓國運用關稅限制農產品進口的范圍有所下降,但非關稅壁壘的種類多、針對性強,對農產品的限制效果顯著。
一、韓國農產品貿易壁壘種類多、針對性強
由于韓國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差,加上近年來韓國勞動力成本逐漸提高,使得韓國許多農產品的競爭力較為薄弱。為了抵制國外優質、廉價農產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沖擊本國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生產,韓國采取了與日本等國相同的做法,設立了各種貿易壁壘。一方面對本國農產品生產提供大量的補貼,韓國2006年給予農民的補貼額分別為53%,在世界居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位;同時強硬實施限制國外農產品進口策略。為此,韓國采用了各種限制國外農產品進口手段,其中有高峰關稅、關稅配額、調節關稅以及農產品特別保障措施等關稅及其管理壁壘,還包括進口限制、技術貿易壁壘、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貿易保障措施。
韓國的總體關稅水平高于中國,而且采用的貿易壁壘有著較強的針對性。2006年韓國的關稅平均水平為12.1%,而中國平均關稅水平只有9.9%,2006年韓國農產品簡單平均稅率高達47.8%(非農產品簡單平均稅率為6.6%)。韓國對許多農產品進口實施了抵制進口效果非常明顯的調節關稅、關稅配額、關稅高峰、農產品特別保障措施以及進口限制等措施。
2006年度韓國適用調節關稅的共有17種,平均稅率為37.4%。根據2006年度韓國貿易數據統計,在適用調節關稅的產品中,過半數產品的進口來自中國。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韓國獲準對大米、玉米等67種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受配額管理的商品征收200%以上的配額外關稅。中國大部分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均在韓國關稅管理范圍之內,而且配額外關稅非常高。
根據中國企業反映,2007年中國對韓國出口生曬參的特保稅率為300%,紅參甚至達到了700%,韓國對人參維持的保護性進口關稅,給中國相關產品對韓國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2007年,中國對韓人參藥材出口共計249噸,281萬美元;2007年1月至11月,中國對韓國人參藥材出口共計147噸和193萬美元。同比數量下降了41%,金額下降了31.3%。
2006年韓國征收44種農林產品特別保障措施關稅,其中21種產品與中國產品相關。韓國政府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如綠豆、紅豆、蕎麥、大豆、花生、人參等44種農產品的進口量超過一定數量時,韓國將征收1067%的農產品特別保障措施關稅,同時該國還降低了19種農產品的進口基準數量,這意味著韓國可以在更低的進口量的情況下征收農產品特保措施關稅。根據韓國統計數據,自中國進口的綠豆、紅豆、大豆受該措施的影響最大。2006年進口量較2005年減少了20%~30%。
近年來,韓國還以各種理由限制、甚至禁止中國具有優勢的多種農產品進口,所涉及的產品主要有大蒜、人參、泡菜、添加紅色素的調味醬、水產養殖產品、中藥材、新鮮水果等。
二、關稅限制進口有所縮小但中國主要出口產品涉及較少
隨著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WTO對各成員的約束性不斷加強,作為WTO成員的韓國,也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對農產品保護的方式,但他們都遵循著在不明顯違背WTO規則的前提下,通過所謂“合規性”貿易壁壘的運用,盡量對本國農業提供有效的保護??傮w上來看韓國也在逐漸降低關稅壁壘在抵制農產品進口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擴大給予不發達國家特惠稅范圍,將零關稅產品比例增加至75%;2007年1月至6月,韓國共對30個類別的產品適用比基本稅率低的配額內關稅,其中包括飼料用原料,如玉米。
2.2003年韓國征收的進口調節稅的產品種類為23類,其中涉及中國的產品有22類,至2006年減少為17種,2007年韓國又取消了香蕉和鰩魚的調節關稅,但這兩項產品中國對韓國的出口量不大。
3.2006年,韓國對63種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2007年,韓國又取消了15種農林產品的關稅配額。
4.韓國針對農產品征收的特保措施關稅的產品有所減少。為防止農產品進口價格下跌對韓國國內生產者造成損害,韓國對某些農產品進口農產品維持了多年的特別保障措施關稅制度。2007年,韓國在2006年對44種產品征收特別保障措施關稅的基礎上剔除了加工谷類以及甘薯淀粉等14類進口量不大或國內無生產的產品。但仍對綠豆、人參等30種產品保留特別保障措施制度。
雖然韓國近年來運用各種關稅壁壘限制農產品進口的產品范圍有所減少,但從上述分析可見,那些韓國不再實施各類關稅壁壘的農產品中多數是中國出口量比較少的,而絕大多數中國出口量比較大的農產品,仍要面對各類強有力的關稅壁壘。
三、加強了通關壁壘以及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的運用
1.韓國還利用特殊的進口通關程序阻礙農產品進口,尤其是中國農產品進口,而且有加強的趨勢。韓國自2000年開始以防止“低價報關逃稅”為由對部分農產品實施通關審查,目前,實施通關前稅額審查制度的農產品已經增至18種。這18種產品主要來自中國。另外,被列入審查對象的農產品在通關前均需接受韓方的價格審查,只有對判定價格適當的產品海關才予以放行。這些做法無形中增加了通關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農產品的進口。2003年7月起,韓國海關大幅提高對進口農產品的抽檢率,農產品高達20%,對冷凍辣椒和混合調料的抽檢率為100%。目前,韓國海關在不斷強化該審查制度和抽撿制度。2007年9月韓國大幅度延長進口養殖水產品的通關時間,時間由4天延長為8天,這不僅使養殖活水生動物的暫養費成倍增加,而且嚴重影響這類產品的質量。
另外,韓國實施的稅前審查制度增加了相關產品的通關時間,變相阻礙了產品出口。這一制度的實施表面上不區分原產地,但事實上這些產品主要甚至全部產自中國。
2.衛生以及植物衛生措施也是韓國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的貿易壁壘。這一壁壘是通過對進口產品設置苛刻且不合理的檢驗標準和檢驗程序來限制產品進口的。韓國運用這一措施限制外來農產品進口,尤其在限制中國農產品的進口中效果明顯。這一方式有著保護本國居民對進口產品使用安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又能得到發達國家的理解與支持。因此,韓國也比較重視這一措施的運用。他們針對各類產品的檢疫檢驗標準復雜,而且還在不斷修改。
韓國不承認出口國的試驗和認證,取樣和檢測程序繁瑣,一些標準更嚴格。韓國法律規定新鮮水果須經韓國檢驗檢疫部門進行病害蟲風險評估后才能進口,而這一評估過程往往耗時數年,到目前為止,除櫻桃外,其它新鮮水果至今仍未得到韓方的進口許可。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分別于2007年8月和9月發布了《中藥重金屬含量標準及測試方法修正案》(草案)和《中藥二氧化硫殘留標準及檢測方法修正案》(草案)。韓國次此修訂涉及品種非常廣泛,將姜黃、大黃等72種中藥材中二氧化硫殘留限量規定從200ppm、500ppm、1000ppm、1500ppm(毫克/公斤)全部修訂為30ppm。并規定了水鋅礦、朱砂等23種傳統礦物中藥中重金屬含量的最高限額。韓國近年來頻繁修改和提高中藥材進口的相關監測標準,每一次修訂都對中國中藥對韓國的出口產生結構性和數量上的影響。
在疫病區域化問題上,韓國違反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關于疫病區域化的原則,一直將中國全境視為一個整體,一旦發現某一個地區在韓國有禁止入境的動植物疫病或害蟲,則中國其它非疫區生產的同類產品也將被禁止進口。
四、韓國農產品貿易壁壘措施靈活多變提高了限制效果
韓國農產品的進口壁壘不僅方法多樣,運用靈活,而且還經常對一種農產品設置多層次的壁壘。韓國進口關稅包括基本關稅、臨時關稅、彈性關稅。臨時關稅和彈性關稅由韓國政府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和征收。尤其是彈性關稅在調節韓國進出口、保護國內相關產業,尤其是農業產業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反傾銷稅、調節稅和物價平衡關稅所占比重最大。韓國運用調節關稅對農產品實行臨時性保護,適用調節關稅的農產品種類和稅類具有不確定性,每年都有所更改。這對中國的出口商來說缺乏可遇見性,不能很好的安排生產、采購、銷售,對中韓之間的貿易穩定性也有一定的影響。盡管韓國逐年減少了適用調節關稅的產品種類并下調稅幅,但其削減幅度十分有限。
海關實施稅額審查的方法多變,海關在審查過程中有較大的隨意性。2006年,韓國突然改變計稅方法,提高海關基準價格,即不以發票金額作為征稅依據,而在政府估價的基礎上征收關稅。計稅方法的突然變化不僅使中方相關產品的貿易缺乏穩定性,也導致了中國出口企業的巨大損失。
韓國對進口“混合產品”的稅率進行選擇時,經常按照產品的“主要成分”,甚至“進口目的或動機”進行分類。這種做法往往使產品適用不合理的高關稅。
五、謹慎使用反傾銷措施
由于反傾銷作為WTO允許的一種法律手段,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實施、能夠有效地排斥外國產品進口的特點,各國紛紛將其作為保護本國農業的有利武器,韓國也不例外。2000年韓國以中國大蒜傾銷為由,單方面采取對中國大蒜貿易制裁手段而導致一場貿易大戰。面對韓國的不公平待遇,中國政府采取了報復性措施,就此兩國貿易戰升級。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兩國政府進行了磋商談判,最終達成了短期協定,才平息了這場“大蒜風波”。自此以后,韓國對中國農產品單方面采取反傾銷措施格外謹慎,至今還沒有再采取相關的制裁措施。
綜上所述,韓國通過設置多種針對性較強的農產品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進口進行了阻礙,而且還將影響未來較長時間。因此,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需要充分了解韓國農產品貿易壁壘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應對策略,以有效規避韓國的農產品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阻礙,并進一步促進中國農產品的出口。
(作者簡介:任澤珠,哈爾濱商業大學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理論研究;金明華,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