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合全國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現狀和高職院校科研激勵機制的運行情況,針對科研中存在的問題,就加強師資隊伍的科研能力建設與科研激勵機制建設,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 科研激勵 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1-152-02
為全面了解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狀況與高職院校科研激勵機制現狀,掌握第一手資料,本課題組花了4個月的時間,對湖南省內16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過程中共發放問卷215份,收回209份,有效問卷207份,采集了大量原始數據,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湖南省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現狀和各院校科研激勵情況,旨在管中窺豹,從中反映出全國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現狀和高職院校科研激勵機制的運行情況,以期各院校能從中發現科研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師資隊伍的科研能力建設與科研激勵機制建設。
一、被調查院校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的16所院校分布在湖南省各地市,涵蓋了外貿、農業、機械、民政、物流、工程、網絡、工業、制造、環保、管理等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具有較為廣泛的代表性。從被調查院校辦學歷史看,20年以下的1所,占6.3%;20~30年的2所,占12.5%;30~40年的7所,占43.8%;50年以上的6所,占37.4%。從在校學生規模看,3000人以下的2所,3000~5000人的5所,5000~10000人的7所,10000人以上的2所,分別占被調查院校的12.5%、31.3%、43.8%和12.4%。在職教師人數100~200人的1所,200~300人的3所,400~600人的10所,600人以上的2所,分別占被調查院校的6.3%、18.7%、62.5%和12.5%。
二、被調查教師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采用隨機發放的方式,接受調查教師的年齡結構:20~29歲的教師占32.5%,30~39歲的占38.1%,40~49歲教師占22.7%,50歲以上的教師占6.7%,中青年教師占絕大比例。職稱結構組成:初級職稱占37.6%,中級職稱占42.7%,副高職稱占17.9%,正高職稱占0.8%。教師來源組成:有35.3%的教師是直接由院校分配進入高職院校的,44%的教師是由中專升格后轉入高職的,5.8%由中學調入,8.2%由其他高校調入,6.7%為其他渠道調入。學歷結構:專科4.7%,本科74.9%,碩士研究生19.6%,博士研究生0.8%,絕大多數為本科學歷,碩士研究生占相當比例,基本反映目前高職院校中的師資結構,總體說來學歷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對目前高職院校科研現狀評價調查
對目前高職院校科研現狀調查課題組分三張表格呈現。表1是教師對科研提高學院品位、知名度、對學院教學、對教師發展、教學的促進作用等方面調查結果,體現了高職院校教師對科研重要性的認識。表2是教師對高職院校目前科研水平的評價調查。表3主要調查的是教師所在學校科研所處地位、科研氛圍、科研時間、規范管理、教研室(科研處)對提高教師科研素質的影響、科研經費投入等現狀。
表1顯示,①絕大多數教師認為在高職院校開展科研工作對于提高學校品位、知名度和學校整體的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②絕大多數接受調查的教師認為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學術地位與教學質量,對個人將來的發展有好處。③在學院領導重視科研工作這個問題上,認為比較重視和不太重視的教師的比例基本上相等,說明在學院領導重視科研工作這個問題上,還需院領導加強引導,提高認識。④在教師是否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這個問題上,約有一半的教師認為高職高專教師的主要精力和任務就是教學,教學是高職教師的第一要務,科研有時間和精力則搞,無則順其自然;另約一半教師則認為教學的同時必須花精力搞科研,教學與科研應該兼收并蓄,相互促進。該項調查結果與第②項有相矛盾的地方。
表2顯示,①有約60%的教師認為現在的科研水平差,30%的認為一般,只有約10%認為滿意。②大多數的被調查教師認為,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素質和能力一般或不滿意,并且弄虛作假現象嚴重。③絕大多數教師認為目前高職院校的科研信息閉塞,近八成的教師認為高職高專在教師科研方面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培訓。④被調查者中,約半數的教師認為學歷層次低、理論基礎差,而同樣約半數的教師則不認同,分歧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①約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四成的教師認為學校科研氛圍比較濃厚。②在科研管理方面,84%的高職高專院校有獨立的科研管理部門,但仍有16%的院校無獨立的科研管理部門,科研工作歸屬教務處或其他部門管理。③近七成的教師認為學校科研的激勵制度缺乏,激勵效果差。④在科研投入問題上,僅有26.7%的教師認為本校科研投入非常充足或較充足,有63.6%的教師認為學校的科研投入不足,從被調查的院校情況來看科研投入不容樂觀。⑤有61.7%的教師認為學院缺乏科研平臺。⑥反映老師科研時間較少或無時間的占42.7%,半數老師代課任務較重,沒有精力搞科研。
四、教師個人科研情況調查
對老師的科研素質,課題組主要從教師是否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對科研程序的了解程度、進行科研的動力或者原因,以及所進行的課題的來源四個方面進行調查。①從研究方向上看,8.7%的教師有固定的研究方向,29.8%的教師研究方向比較固定,50%的教師的研究方向沒有固定,還有11.5%的老師沒有研究。②研究在對科研程序的了解程度方面,只有3.3%的教師非常了解科研程序,51.5%的教師基本了解,33.8%的老師不是非常了解,11.4%的教師不了解。③對于進行科研的原因,19.7%的教師是為了改進教學,46%的教師是為了評職稱,6.6%的教師是為了為了拿學位,15.4%的教師是為了提高個人能力,12.3%為其它。④從教師進行科研的課題來源來看,46.7%的教師課題來源于教學實踐,17.8%的教師課題關注學術熱點,23.9%的老師的課題是由上級安排,11.6%的教師的課題完全是個人興趣。
在教育科研方法調查中,71.7%的教師選擇論文是最主要的科研成果表現形式。60%的老師反映上網是獲得科研信息的主要途徑,35%是通過雜志報刊,5%為其它途徑。在年購書費用的金額上,在600元以上的教師占23.6%,100元以下的占18%。從周讀書時間來看,每周用于讀專業書籍和學術雜志的時間較少,一部分教師讀書時間每周不超過3小時。

五、高職院校科研定位調查
在關于高職院校科研定位調查中,81.4%的教師認為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科研應定位在應用性研究上,即根據社會需要,把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轉化為生產力,或直接與企業合作,在企業生產的第一線尋找研究課題,切實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32.6%的老師認為本校科研成果有重大或較大應用價值,認為社會價值不大或只有個人利用價值的占48.8%。
六、教師科研成果調查
課題組還對教師近五年編寫教材、發表論文、承擔課題、成果獲獎等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主編、參編過教材3次以上的占5.2%,2次以上的占10.5%,64.1%的教師沒有編寫教材的經歷。在正規、公開發行的學術雜志、報紙上發表5篇以上論文的占11.2%,3~4篇的占21.4%,23.6%的教師沒有發表過論文。教師承擔各級科研課題和獲獎的情況分別是:僅有0.9%的老師承擔過國家級課題,10.3%的承擔過省部級課題,10.7%的教師承擔過市級課題,23%的教師承擔過校(院)級課題,48.4%的老師未承擔過課題。從成果獲獎情況來看,0.6%的教師獲得過國家級獎勵,13.9%的獲得過省部級獎勵,14.3%的教師獲得過地市級獎勵,72.2%的教師未獲過獎。
七、對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建議的調查
為加強本課題研究的針對性,課題組對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建設進行了調查,被調查教師選擇了如下建議:15%的教師認為應該加強專家指導與科研培訓,23.4%的教師認為應該增加科研經費,29.3%的教師認為應完善科研管理與激勵制度,11.7%的教師認為要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17%的教師認為應搭建科研平臺。5.6%的為其它。
(作者單位: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