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新聘大學生入職前的疑問、困惑與期待,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培訓。從計劃制定到實施培訓再到效果評價,整個過程對新聘大學生適應新環境、做好角色轉換都是積極的、有益的實踐,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崗前培訓 大學生素質 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1-189-02
剛剛踏入職場的大學生,心中裝滿了新奇、憧憬與期待,總感覺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同時腦海里總有一個問號:“我已經‘學有所成’,公司能讓我干什么呢,我什么時候可以大展身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還只是一個坯件,尚未經過打磨和精工鑄造,因此不是一件成品。做什么?關鍵看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公司好比一臺銜接精密的機器,需要每個新聘大學生更好地認知公司、了解過程、熱愛崗位,學好相關的技能,這時“公司能讓我做什么”的疑問也就有了答案。如何引導他們進入職業軌道、幫助他們消除心理壓力、適應新環境、融入公司大家庭中,盡快做到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從學校到工廠的轉變、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呢?崗前培訓將成為新聘大學生的必修課。筆者結合我們中國石化濟南分公司對新聘大學生開展的崗前培訓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制定培訓計劃
崗前培訓的目的是引導新聘大學生學會認識自我,了解公司,正確處理個人與公司間的關系,學會如何把個人職業生涯與公司發展相結合,實現個人與公司的共同成長。一位培訓公司的經理曾經說:“員工培訓是公司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性投資。”如何做到這一點,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成為崗前培訓成敗的關鍵環節。培訓計劃不僅要考慮公司的現狀、文化和發展規劃,還要結合新聘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培訓計劃要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增加新聘員工對公司認同感、歸屬感的教育,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的特點。
二、培訓計劃的實施
1.培訓從報到開始。第一時間、第一印象都是難以忘懷的。剛剛畢業的學生來公司報到的第一天也是如此。做好充分的迎接準備:制作歡迎標語、導引牌,熱情地接待,辦理入廠手續,下發培訓計劃書,發放學習、生活用品大禮包(就餐卡、乘車卡、門禁卡、雨傘、筆、本、洗漱用品等),讓一開始入廠的新聘員工就充滿了家的溫馨,享受公司的溫暖和關愛,這些對消除新聘員工的心理壓力,降低新聘員工的離職率都是很重要的。
開班典禮要做到隆重而簡樸。首先,人力資源處的負責同志以“邁好職業生涯第一步”為題演講,作為送給新聘大學生的見面禮。介紹公司發展概況、生產概況、薪酬福利、企業文化建設等情況;然后,結合實例就大學生應當如何具備和培養適應環境能力、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調整能力、溝通配合能力、完成任務的能力和不斷總結的能力進行講解。對個人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時,要注意強調人才成長發展規律,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要有目標;為幫助大家養成一個好習慣,建議大家閱讀《優秀員工50個習慣》這本書,仔細體會書中的精華,盡快適應角色、進入角色。
安排新聘大學生與公司領導見面。其目的,一方面體現領導的關心與關愛;另一方面更深層次地了解公司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規劃,激發新員工內在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激情。同時,告誡新員工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扎根一線,崗位成才。
2.安全培訓是第一課。煉化公司特點是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成為公司一員后,如何預防和避免事故的發生?安全培訓成為入職后的第一課。大量的工傷事故分析統計資料表明,工傷事故與年齡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工傷事故的最大值發生在18歲到30歲之間,而且發生在入廠工作的頭一兩年,即剛入廠工作不久的新員工最容易發生工傷事故。因此,必須對新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培養良好的安全素質,增強其預防事故的能力。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理念,安全培訓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止各種事故的發生,而且能夠達到長期深入的教育效果,確保在實際工作中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
3.企業文化教育不可少。企業文化是一種高于規章制度之上但不能簡單理解為公司規章的一種制度。員工只有真正對公司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意識后,其能力和潛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發揮,進而表現為工作績效的提高。企業文化伴隨公司的成長而形成,是公司生存、發展的靈魂。中國石化濟南分公司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責任文化,“責任煉就事業”是企業精神,“負責、高效、務實、進取”是企業核心價值觀。開展責任文化教育,加強新聘員工對崗位責任、公司責任、社會責任的引導,做到熱愛公司、忠誠公司、奉獻公司是企業文化教育的目的。
4.老員工現身說法做指導。比爾·蓋茨曾說過:“成功是一個令人生厭的老師,即便是非常聰明的人也會為成功所迷惑,陷入思考的怪圈——如何才能不失去已擁有的東西。”有效的員工管理,對整個人力資源管理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公司的發展離不開老一代人的艱苦創業和拼搏,通過老領導現身說法,讓大學生了解大慶“三老、四嚴”的鐵人精神,了解公司從小變大,幾代人拼搏創新的歷史演變過程,了解公司過去,就是要珍惜現在,更好地開拓未來。其次,通過優秀年輕干部講述個人成長經歷,告誡新聘員工如何在人生起點上沿著正確的跑道加速,而不在起點處徘徊,總之,新聘大學生盡快做好角色轉變的同時,還要把握好初入職場3~5年的機遇期,規劃好自己職業成長生涯。再次是參觀裝置,通過現場與師傅面對面交流,新聘大學生不僅對整個生產裝置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而且感受到公司員工的敬業與熱情。
5.商務禮儀是個人“名片”。在儒家的理念中,“禮”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所謂“禮”就是當代的“禮儀”。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難免要和別人打交道,說話得體、行為得當、尊重他人,這些都是必備的基本功,也是走向成功的“名片”。禮儀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學習禮儀的根本目的是豐富人的內涵,提高自身素質的,體現自身價值,增進人際交往,營造和諧友善的氣氛。作為社會的人,我們每天都少不了與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那么在生活中、事業上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加強個人禮儀修養,處處注重禮儀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對你的尊敬,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趨融洽、和諧。
6.軍訓、素質教育培養團隊意識。有人說“80后”是被“愛”淹沒的一代,也有人說他們是“承受社會轉型帶來巨大壓力”的一代,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一路走來,與考試相伴,與分數壓力同行,特別是就業前帶來的恐慌與挫折。為幫助大學生養成吃苦耐勞、迎接挑戰的工作作風,安排軍訓非常必要,軍訓不僅磨煉個人意志、培養團隊的作風,同時還強調了理解、協作、配合、服從、執行等因素在具體工作中的應用。通過素質教育和才藝展示活動,一是展現大學生多才多藝、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二是發揚團結一致、勇于拼搏的精神;三是一名新員工的自豪心情與對未來工作的美好憧憬。
三、崗前培訓帶來的轉變
隨著培訓課程的進行和大學生認知公司的深入,新聘員工逐步發生了轉變:一是由認識公司到了解公司再到熱愛公司;二是“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未來”,擺正心態,從零開始,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自己的工作,踏踏實實地學習,老老實實地做人,做好自己的工作,走好自己的路,這是新聘大學生培訓后結束時,感言中發出的共同聲音;三是領導們對大學生的殷切希望,讓大學生們明白了責任的意義,從報到之日開始,已經不再是一個只知道索取、無憂無慮的學生,而開始用自己的行動奉獻公司、回報社會。
通過組織公文寫作實用課程專題培訓,全面提高了新聘大學生公文寫作水平和質量,也為他們今后開展具體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后續課程設計
1.名師帶徒。推行“名師帶徒”制度,即新入廠大學生每個人由車間指派兩個師傅,一個是班組骨干,一個是車間技術員,通過簽訂師徒責任書,明確師傅與徒弟的責任與義務。每聘任期內,帶徒津貼每人每月50元。通過專項技術攻關、現場言傳身教,使高技能人才的實踐經驗和絕招絕技得以傳承,加速員工快速成長。
2.跟蹤考核。學員在實習期內,由所在單位組織兩次考核。考核結果和考核意見上報人力資源處。學員實習期滿后,應達到本單位各裝置中級工及以上操作水平,并能具備獨立上崗條件,同時還要撰寫一篇實習論文。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學員,除不能按期轉正定級外,還應取消師傅帶徒資格。另外,學員考核成績作為今后師傅評優、晉級的主要依據之一。
3.輪崗培訓。為鼓勵員工扎根一線,崗位成才。針對大學生理論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特點,適時調整崗位,培養一專多能人才。
五、崗前培訓綜合評價
崗前培訓是新員工職業生涯的基礎培訓,是個人工作、成長、發展的基礎,是崗位培訓和業務培訓的基礎。通過培訓加速了新聘員工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理想與現實的對接,專業文化知識與具體崗位工作的融合,也加速了新聘員工對工作崗位的適應速度。據統計,近幾年新聘大學生實習期滿后的綜合評價,30%的大學生提前3~6個月達到獨立定崗的水平,70%的大學生能按期轉正,3~5年后就成長為公司的骨干力量。培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和目的,同時也帶了人力資本的增值。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濟南分公司人力資源處 山東濟南 25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