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為例,分析了對新員工入廠所進行的培訓教育工作,闡述了“五心”管理法對新員工從學校學生向企業員工轉變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油田 新員工 “五心”管理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1-190-01
新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后備軍,新員工的管理歷來是企業最為重視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之一,而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做好新員工的穩定工作更是成為人力資源管理棘手的問題。
一、實施背景
新員工入廠后要實現“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企業、從單純的學習到工作加學習”的“三個轉變”,完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身與廣大工人師傅相結合”的“兩個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新員工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差,表現出對環境的不適應,生活習性的不習慣等,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地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從心理、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關心和愛護,實現新員工穩定工作。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堅持“保持穩定、和諧發展”的原則,結合工作實際,將新員工隊伍的穩定工作作為實現油田持續、有效、快速、和諧發展的重點內容,不斷拓展新入廠員工穩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積極探索出了“五心”管理法,實現了新員工從學校學生向企業員工的轉變,確保了新員工隊伍的穩定。
信心:文化上的凝聚。堅持把文化傳統教育作為新員工入廠教育的第一課和必修課,積極搞好對新員工傳統作風的傳、幫、帶,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長慶精神,繼承“四個特別能”和“忠誠事業,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團隊精神,使企業的基本理念為新員工所了解、認同和接受;以油田形勢任務教育為主題,深入開展講形勢、講目標、講責任、講發展、講效益的“五大講”活動,加強對新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感召和激勵廣大新員工扎根油田,奉獻油田,建功油田,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同企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誠心:情感上的交流。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注重加強與新員工的思想溝通與交流,以一顆坦誠的心對待新員工,使他們盡快融入油田大家庭中。為了及時了解新入廠員工的思想動態,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采取每季度召開一次新員工懇談會、基層單位每月召開一次座談會、經常性地舉辦聯誼活動的形式,詳細了解新員工的需求和想法,耐心解釋企業相關規章制度和規程措施,不厭其煩地當好宣傳員和講解員,增進了員工與企業、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起到心齊氣順、心系油田的效果。同時大力實施“親情化管理”,倡導老員工與新員工交流、交心、交朋友,基層單位每兩個月同新入廠員工父母通一次電話,交流工作生活情況,搭建起了企業同員工、同員工家庭溝通的橋梁,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
熱心:生活上的關愛。新入廠員工來自天南海北,以四川和西北地區的居多,民族信仰、飲食習慣各有不同,來到油田,人地生疏。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抓起,從關愛新員工日常生活入手,著力營造家園文化,讓新員工感受到“家”的溫馨。為了調劑好新員工的飲食,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按照“集中分配、集中管理、集體生活”的原則,將人員集中分配到靖安油田和吳旗油田的部分基層單位,把少數民族員工集中分配到有回民食堂的基層單位,在回民相對集中的井區實習、工作。針對新分四川員工較多的情況,發揮后勤管理“專業化管理、賓館化服務”的優勢,對伙食菜譜進行了調整,盡可能地讓員工都有喜歡的菜吃,都能夠吃到家常菜。同時,各基層單位還利用到周邊城鎮跑生活的機會,順便把新入廠的員工帶上,讓他們自購生活必需品,緩解工作壓力。
耐心:工作上的引導。新入廠員工的工作適應期間,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根據每名新員工的專業特點,量身定做了詳細的實習計劃,指定實習技術(業務)指導人,規定崗位輪換次數,將新員工的實習工作落到了實處。新員工最先被集中安置在作業區、井區,便于其對基層的生產組織運行和管理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發動老員工主動地與新員工結成“一對一”、“二對一”的幫帶對子,耐心解答新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將以往的教育指導變為幫助引導,避免新員工在適應期產生厭煩心理,造成情緒不穩定。
悉心:成長上的激勵。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先后制定完善了《采油三廠實習生管理辦法》、《采油三廠高校生見習管理辦法(暫行)》、《采油三廠專業技術人員激勵機制》等工作制度。制度規定人事部門每周向基層單位詢問一次新入廠員工動態,每季度到基層單位進行新入廠員工的調研,每半年組織一次座談會,對新入廠員工實習、學習、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交流,基層單位每月度對新入廠員工的實習、學習情況進行摸底,確保新員工管理的及時性、科學性。第三采油廠還通過完善員工激勵機制,搭建員工成長平臺等方式,激發廣大新員工積極投身石油事業,在油田的快速發展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作者單位:長慶油田第三采油廠 寧夏銀川 760005)(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