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江蘇省鎮江市為例,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現狀 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圖分類號:F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11-248-02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既是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更是發展農業經濟的要求,還是農民生產、銷售、維權活動的要求,是新形勢下黨和政府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推廣農村新技術和新成果、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已成為現實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現狀
據統計,江蘇省鎮江全市共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2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84家,農民專業協會118家。在202家專業合作組織中,從事種植業的有117家,占57%,從事家禽養殖的有74家,占36%,從事加工的有8家,占3%。從合作領域看,主要是生產資料購買、聯合銷售農產品、農業技術服務等。從合作形式看,主要是以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為主的松散型合作,和實行統一提供生產資料、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注冊品牌、統一銷售產品的專業合作社。從整個合作形式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多數是以一種農產品為紐帶的合作和聯合,經營服務內容有很強的專業性。其中以市場化、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蔬菜、水果、花卉及家禽、家畜和水產品的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協會為主要形式,圍繞某一產品或產業開展技術、信息服務和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經營服務活動。
從調研情況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一些合作經濟組織已初步形成了高效農業,也具有特色,但生產規模小、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和出口的品種少、集約化程度較低。(2)一些合作組織尚不規范,內部治理機制尚不完善, 開拓市場的能力不足。(3)一些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織缺乏必要的指導、服務和支持。(4)一些合作經濟組織社(會)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缺乏,沒有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和調動農民積極性。而以上這些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二、如何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以高效農業規模化為重要支撐
1.高效農業規模化是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增效的重要手段。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實踐證明,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建設,正是向農業本身要效益的有效途徑。目前,一些地方已初步形成了高效農業,也具有特色,但生產規模小、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和出口的品種少、集約化程度低等問題比較突出。應該說鎮江的農業資源優勢比較獨特,區位優勢也很突出,生態優勢明顯,高效農業已有一定基礎。只要充分挖掘資源潛力,走規模發展道路,優化區域結構和生產布局,將現有高效農業由“盆景式”做成“花園式”,形成規模優勢,就能促進全市農業效益的整體提高。
2.高效農業規模化是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增收的有效途徑。從許多縣市農民收入的構成情況看,農民來自一產的收入占25%左右,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收入,發展高效農業勢在必行。要進一步提高農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就必須在擴大規模上下功夫。通過農業結構調整,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專業生產基地集中,形成規模優勢,產生更強的示范、帶動、輻射效應,促進農民來自一產的收入得到較快增長。
3.如何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要找準發力點:一是在理清思路,科學規劃方面下更大的力氣。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必須理清發展思路,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建議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鎮江農村近幾年高效農業發展已有新亮點,但鎮江發展高效農業空間還非常大,無論是在面積上、在效益上,還是在規模上都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二是政府立項引導,市場機制帶動.鎮江的高效規模農業尚屬起始階段,很多農業結構調整項目雖然有些“亮點”,卻還是農民自發的多,零散的多,向前再走一步,形成規模,必須由政府組織,抓項目,抓投入。三是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集聚資源、技術、信息和項目資金等優勢,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開發之路,把產業發展到鄉、基地建設到村、增收效益到戶;在投資主體上想足辦法,在興辦農業企業上下功夫。首先要高度重視引導工商資本的投入。實踐證明,凡是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得好的地方,都有大量的工商企業投入農業。其次要鼓勵龍頭企業加大投入。重點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對其進行擴能改造,發展產業化基地。再次要務實高效地招商引資。認真抓好項目的包裝,真正拿出項目的具體品種、面積、政策,讓投資者選擇,緊緊扣住高效農業規模化這一主題開展和客商對接。黨員干部帶頭、大戶引路、農民參與、整村推進、規模發展,更大力氣地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二)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把加大政策扶持與加強指導服務作為重要保證
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各級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是為農民、幫農民、富農民,因此,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優惠和扶持就是對農民的優惠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相關的扶持政策作了專門規定,有關部門要保證這些政策的全面落實。一是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稅收優惠。對已登記注冊成立的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向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和勞務所得等收入實行稅收減免優惠。二是要落實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資金扶持。政府要想支持合作社,要想使有限的資金支持達到最佳的效果,必須轉變思路,運用貸款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補貼的方法,帶有約束性和激勵性的貸款比直接撥款補貼更有效。作為政府一方面,必須讓銀行有動力為合作社貸款,而且在貸款過程中,銀行必須感覺有收益且風險較小。另一方面,必須讓合作社有能力、有資格獲得銀行的貸款。政府在其中扮演的是一種中介的角色,目的是促進銀行和合作社之間的信息交流,并設計一種機制,滿足銀社雙方的需求和愿望。解決銀社合作的一種方式是政府運用貼息的方法,為合作社獲得貸款提供幫助。
除了資金方面的扶持之外,政府還應該幫助合作社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調查鎮江農民合作社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合作社在基礎設施建立方面的滯后,直接影響了合作社業務的開展。一些必須的儀器或者設備一般而言價格較高,合作社在發展初期很難有財力進行設施建設或購置儀器,致使很多業務難以開展。政府如果在基礎設施、設備等方面給予支持,將極大地促進合作社的發展,甚至可以運用這些設施開發出一些新型的融資機制。
2.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更離不開政府的指導與服務。政府要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在強化為合作社的服務方面要下更大的力氣。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維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為農服務。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是當前農業科技推廣的擋路虎,利用專業合作組織這個平臺,可以提高科技推廣的廣度和深度。以專業合作組織為單位,采取聘請專家講課、現場技術指導、組織參觀學習等方式,提高農技推廣的效果和農民素質。建立農業信息發布制度,構建現代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農業品種、技術、市場信息等直接到社到戶到人。
(三)完善組織內部治理機制與積極有效開拓市場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組織內部治理機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營的風險既來自于外部,也來自于內部。人們往往注重外部風險,而對內部風險認識不足。實際上,從一定角度看,來自內部的風險可能更大一些。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實踐的發展,我們應該逐步認識到,內部治理機制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發展、和諧發展的“黏合劑”,內部控制標準體系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防范風險、控制舞弊的“防火墻”。如果管理混亂、內控乏力、治理無方,很難想象它能可持續發展,并給農民帶來收益。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和加強內控標準體系建設,無論從宏觀社會層面,還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微觀個體層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治理機制是一整套賴以指導、監管和控制合作社運作的制度和方法。仿照公司治理結構框架,合作社也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及各專業委員會等機構。但如果在實踐中難以發揮作用,治理結構就會成為空架子。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就要形成互相制約的機制,并對管理人員形成有效激勵以達到業績目標,推動整個合作社經營狀況良性發展。建立健全的合作社的治理體系,不僅包括“機構設置完整”,還包括“功能到位”:一是要尊重社員權利和按照章程辦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管理、財務管理、合并與分立、解散與清算及正常業務的開展都按照法定程序辦理。二是要實施經營透明和信息披露;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合作組織內部要求實行獨立會計核算,并定期向社(會)員公布收支情況,接受社(會)員的監督,實行民主理財,不搞暗箱操作,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明處,讓社員明白放心,防止腐敗形成,對事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這是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得好不好、有沒有凝聚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關鍵。有條件的專業合作組織應對成員實行“二次返利”,并建立風險保障機制,以正確處理合作組織與其成員、積累與消費之間的關系。另外,還要實施有效地戰略、計劃管理,健全風險管理。
2.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除了完善組織內部治理機制外,還應積極有效開拓市場。按照邁克爾·波特的企業組織競爭力理論,企業競爭優勢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是由一個產業中的五種競爭力量(即進入威脅、替代威脅、買方的議價能力、供應方的議價能力和現有競爭對手的競爭)所決定的。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狀況及其綜合強度,決定了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從而決定了產業最終的獲利潛力。要對抗這些競爭力量,企業就要采取相應的發展策略,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有效地開拓市場,必須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的產品行業競爭態勢分析為切入點,選擇正確的發展策略。
(四)把發揮能人帶動作用與調動農民積極性結合起來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在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時,必須重視能人的作用。不僅大力挖掘培養當地的能人,還把外地的能人引進來,把外出務工發家的能人請回來,創造寬松環境,提供發展平臺,讓他們牽頭建合作社、辦產業,鼓勵城市工商資本投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和創業,目前很多合作組織是依托龍頭企業或能人興辦的。但在合作組織成立后,在其發展過程中更不能忽視能人的作用,要重視思想工作,及時解決這些社會能人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思想問題,鼓勵他們用手中的銷售渠道、加工技術、資金實力,帶領農民發展致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性,要樹立主人翁意識,與合作組織同舟共濟,共同進退。
(作者單位:鎮江行政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3)(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