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中國大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遭受到了嚴重“創傷”,接踵而來的企業倒閉、裁員或放假導致大量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失業或提前回家,金融風暴吹亂了他們像候鳥一樣“東南飛”的遷徙節奏。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統計,中國1.3億農民工中,有2000萬人因金融危機失業返鄉。這一狀況,是近十幾年來罕見的。然而,作為失業民工中的一員,江西的李成邦卻巧妙地將“危機”轉化成“機遇”,投資了多重效益、利潤豐厚的新工藝釀酒行業,實現了成功創業。
2008年10月5日,李成邦的村子里敲鑼打鼓、人聲鼎沸,不知道的還以為哪戶人家結婚或生子呢?原來今天是他的“成邦釀酒廠”揭牌開業的日子。“成邦這小子真是發了……”“瞧人家,大把大把的賺錢,看的我眼饞啊!”圍觀的鄉親們羨慕著議論紛紛。
李成邦,男,35歲,創業前曾在深圳某酒水廠做推銷員,月薪2300元,勉強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妻子在家務農,收入微薄。但隨著孩子上學花費不斷增加,父母年老體弱多病,整個家庭的重擔壓得他苦不堪言。可是,做了四、五年酒水推銷的李成邦卻對酒行業的了解頗有研究,他深知中國白酒的巨大利潤及不斷拓展的巨大市場,做夢他都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茅臺酒廠”。皇天不負有心人,“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頭腦的人”,在一次工作之余,李成邦無意間看到《故事會》雜志上的一條信息:釀酒養豬,穩賺不輸,新工藝釀酒產量比傳統高20~40%左右,并可串蒸出不同的口感,而且利用酒糟配制成高效飼料的“無成本養豬法”每頭豬可實現比傳統多賺400多元的利潤。看到這個消息,李成邦興奮不已,這不正是適合農村人創業的釀酒項目嗎?
懷著好奇的心情,李成邦走進了一本機械龍崗公司。三天的新工藝學習讓他大開眼界,釀酒養豬的確是一項值得考慮的小本投資項目,非常適合回家創業。選擇創業不僅需要勇氣和魄力,更需要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項目和因地制宜的營銷策略。正式投產后,李成邦憑借新工藝釀酒的產量比傳統高出20~40%的優勢,再加上各種輔料工藝的獨特技術,他采取“買十斤送一斤”“買白酒送醬油”“兩斤大米換一斤純糧白酒”等一系列讓利措施來吸引顧客。除此之外,他又在逢集時間去集市中心“現蒸現品”做宣傳,讓做酒過程完全展示在消費者面前,此舉一出便得到十里八鄉的一致肯定。就在春節前夕,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大批農民工兄弟提前返鄉,這看似壞透的消息卻給李成邦帶來了巨大的潛藏利潤,青壯年勞動力待業回家,無形中增加了白酒的需求市場。所以僅僅在春節前,李成邦就足足賺了兩萬多元,每天600多斤的產量很快就供不應求起來,當地的各大商店超市紛紛要求代銷。
經濟雖然不好,但春節喝酒吃肉的風俗不會更改。李成邦就是抓住了這一消費契機,恰當地利用新工藝養豬法飼養了50頭豬仔,為了解決50頭豬的溫飽問題,李成邦利用一本機械“一糧九釀”的技術釀制出上好醬油與當地飯店換回潲水,用潲水養豬。飯店每桶潲水一百斤售價10元,李成邦用20斤醬油就能換來一桶潲水。同時,酒糟加秸稈粉配制的高營養全價飼料更是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三個月后,小豬仔成功出欄,此時正趕上春節前置辦年貨,豬肉需求量大增,價格高漲,李成邦狠狠的賺了一把。釀酒加養豬,李成邦的腰包鼓起來了,在當地也算得上一個不大不小的老板了,小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當前形勢下,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人都在談創業,但選擇什么項目去創業似乎困擾著每一個創業人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專家認為,選擇創業項目必須客觀對待,不能盲目追隨,需求量大、回報率高、多重效益的小本投資項目最適宜中國目前的農村市場。所以,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政府也已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村創業人員的重要措施。筆者善言:創業需謹慎,選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投資項目才能穩操勝券。
小王
200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