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寶寶,媽媽總想把世上最好的東西給他?什么是最好的呢?什么是寶寶真正需要的呢?愛寶寶,其實首先要給嗷嗷待哺的寶寶以母乳,而不是價格昂貴的配方奶。
每年的5月20日是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199O年5月10日衛生部決定,將每年的5月20日作為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今年是第19個年頭。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寶寶0-6個月,純哺喂母乳;持續哺喂母乳到寶寶兩歲以上。國內與國際組織所倡導的母乳喂養,媽媽們做到了嗎?
母乳對寶寶的好處
母乳營養豐富,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生理食品。母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等低聚糖成分,鈣磷比例適宜,適合寶寶的消化和需要,不易引起過敏反應。
母乳中含有多種增加寶寶免疫抗病能力的物質,可使寶寶在第一年中減少患病,預防各類感染。特別是初乳,含有多種預防、抗病的抗體和免疫細胞,這是任何代乳品中所沒有的。
母乳中幾乎無菌,直接喂哺不易污染,溫度合適,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隨寶寶的需要增減,可以隨時喂晡,既方便又衛生。而且母乳有利于寶寶味覺發育,長大較少挑食。
母乳中含的鐵有50%能被嬰兒所吸收,是各種食物中吸收最好的。因此母乳含鐵量雖不多,卻已夠嬰兒需要。
母乳喂養可促進寶寶與母親的感情建立與發展。母親對寶寶的照顧、撫摸、擁抱、以及母親胸部、乳房、手臂等身體的接觸,都是對寶寶的良好刺激,促進母子感情日益加深,可使寶寶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也是寶寶心理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
母乳喂養降低過敏幾率。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母乳喂養的寶寶對面包和面條等谷物類食品過敏的幾率比奶粉喂養的寶寶少一半。
母乳對媽媽的好處
寶寶的吸吮能促進母親催產素的分泌,促進子宮收縮,加快產后子宮恢復,減少并發癥;有利于消耗掉孕期體內堆積的脂肪,促進媽媽形體恢復;促進母子感情的建立,使媽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降低母親乳腺癌與卵巢癌發生幾率;方便、衛生、經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育兒的壓力。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兒童基金會都十分重視母乳的喂養,要求4個月以下寶寶的母乳喂達到85%以上。據研究,母乳是寶寶出生后4-6個月內最佳營養食品。金水銀水不如媽媽的奶水。的確,母乳的價值對寶寶來說是任何其他食品無法代替”
在分娩后的頭一個小時內,大多數新生兒對哺乳或愛撫都很感興趣,利用這段時間啟動母乳喂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盡早地吸吮乳汁,這樣會給寶寶留下一個很強的記憶,在以后就可以很好地進行吸吮。
母乳喂養我行動——準備篇
乳房的護理,不是等小寶寶生下來再護理,而是在孕期就要進行,才能保證生育過后母乳喂養的成功。
行動1:按摩乳房
將按摩油或膏涂在乳頭和乳房上,輕輕地按摩,使乳頭表皮增厚并富有彈性,乳房皮膚光滑,幫助促進乳腺導管發育成熟。按摩的方法是:準媽媽取坐位,用雙手手掌在乳房周圍輕輕順時針按摩1-3分鐘,然后用五個手指輕輕抓揉乳房10-20下。按摩之后,把按摩膏和油洗去,再涂上潤膚霜于乳頭和乳房皮膚上。如果按摩過程中出現子宮收縮即腹部發緊、硬的情況應立即停止按摩。
行動2:糾正乳頭內陷
內陷的乳頭給寶寶帶來吸吮障礙,準媽媽一定要重視。如果乳頭內陷,可致產后哺乳發生困難,甚至無法哺乳,乳汁淤積,繼發感染而發生乳腺炎。所以對乳頭內陷的準媽媽,應該于懷孕最后1個月開始設法糾正。內陷的乳頭于擦洗干凈后,用雙手手指置乳頭根部上下或兩側,同時下壓,可使乳頭突出。乳頭短小或扁平者則可用拇指與食指壓緊乳暈兩側,另一手自乳頭根部輕輕外牽,也可用真空拔火罐方法向外吸出。這些都是簡便易行的糾正方法,每日可進行10分鐘,甚至更多,長期堅持,可克服內陷使乳頭突出。
行動3:增強乳頭抵抗力
在懷孕的最后1個月,使用干毛巾或溫水毛巾磨擦乳頭30-40下,擦洗時不要太用力,以不出現乳頭的刺激感或酸痛為準。這樣能增強乳頭的韌性,有助于預防乳頭破裂。準媽媽也可在清洗乳房后,用少量油脂置于大拇指和食指上,然后拇指和食指輕柔地旋轉乳頭30秒,將油脂均勻地涂在整個乳頭上。
行動4:防止出現大小乳房
仔細觀察一下,媽媽的兩個乳房都不完全一樣大。在懷孕期間,由于雌激素增多,從而使乳腺的導管增生,血量供應增加,脂肪沉積,乳房此時的體積和重量都增大。此時,睡覺時盡可能不要經常性地側向固定的一邊,要均勻地兩邊側睡,以免產后乳房變成一邊大一邊小。也可適當多按摩小側的乳房。
行動5:不要穿過緊的乳罩
衣服和乳罩的纖維堵塞乳管,是現代媽媽奶水少的原因之一。準媽媽戴上乳罩后,由于乳頭在乳罩的壓迫下致使乳頭和乳罩之間摩擦加劇,造成乳管堵塞,引起奶水少或無奶的現象。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準媽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懷孕期不要戴過緊的乳罩,要買比懷孕前大號的乳罩,穿上胸衣后應呼吸順暢。
2 不要光身穿化纖衣服或在乳罩外直接穿著毛類衣服。
3 不要將乳罩與其他衣服放進洗衣機內混洗,乳罩應單獨清洗。
4 每次換用乳罩前要將其內側的灰塵、纖維拂凈。
5 最好選用棉織品的乳罩。
母乳喂養我行動——技巧篇
母乳喂養,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它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讓哺乳過程順順利利,如何安度這個磨和期呢?
行動6:母嬰同室早接觸
分娩后,母嬰皮膚接觸應在生后30分鐘以內開始,接觸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
分娩過后,醫生就會將寶寶抱到媽媽身邊,保持母子肌膚相親。使母親在經過較長時間的待產、分娩后心理上得到安慰,也使初生的寶寶在皮膚接觸時很快表現安靜,此項措施不僅促進母嬰情感上的緊密聯系,也使新生兒的吸吮能力盡早形成。
行動7:生后30分鐘內開始吸母乳
在分娩后的頭一個小時內,大多數新生兒對哺乳或愛撫都很感興趣,利用這段時間啟動母乳喂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盡早地吸吮乳汁,這樣會給寶寶留下一個很強的記憶,在以后就可以很好地進行吸吮。如果寶寶出生后第一次就給以人工喂哺,會使寶寶拒絕吸吮媽媽乳頭,使以后的母乳喂養遇到困難。盡早地讓嬰兒吸吮媽媽乳頭,可使母親體內產生更多的催產素和泌乳素。前者增強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乳房充盈。
此外嬰兒早吸吮,可以早獲得第一次免疫。乳腺初次生成的乳汁稱為初乳,是一種發黃的或清澈的糖漿樣液體。初乳富含蛋白質和抗體,可以保護新生的小寶寶避免感染,還能幫助排出體內的胎糞、清潔腸道。
行動8:讓寶寶順利的吃到奶
寶寶含乳頭要含住乳暈,才是有效的吸吮。
1 媽媽用一只手握住乳房,將拇指放在上面,其他手指在下面,呈C型。然后用媽媽的乳頭或手指,從寶寶的鼻子到上唇輕輕的敲打,這樣能誘便他張開小嘴。
2 當寶寶張嘴時,逐漸移動寶寶讓他靠近乳房,當寶寶張大嘴的瞬間,將乳頭及乳暈(乳頭周圍的黑色區域)送入口中,即所謂含接。他的嘴自然就能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
嬰兒吸奶時,往往會將空氣隨乳汁一塊吸入腹中,吃飽后如因換尿布或翻身,致使腹中氣體上升外溢,易造成溢奶甚至吐奶、噴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寶寶的胃腸道括約肌還沒有發育完善,括約肌松弛,導致寶寶吃奶后容易發生溢奶王叨象。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換尿布最好在哺乳前進行;喂完乳后,媽媽可先將嬰兒頭部向上貼著媽媽胸部豎起抱一會兒,并用手輕輕拍拍嬰兒的背部,這樣可使嬰兒腹內的空氣溢出、奶汁順利通過胃腔,而不發生或減少溢奶。
行動9:正確的哺乳姿勢
正確的哺乳姿勢應該是母子均感到舒服的姿勢。
哺乳前媽媽洗凈雙手、用溫水擦洗一下乳頭,將嬰兒抱于懷中,讓嬰兒的頭部枕在母親的臂彎上,取坐位哺乳最為適宜,嬰兒的頭部可稍高,因為這樣母子都不費力,還可防止嬰兒吐奶。新媽媽抱著寶寶喂奶時,要做到“三貼”:即“胸貼胸、腹貼腹、寶寶下巴貼乳房”嬰兒的嘴及下頜部緊貼媽媽乳房;媽媽與寶寶胸部緊貼胸部;腹部緊貼腹部。這樣做寶寶很容易將媽媽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吸入口中。寶寶才能有力地吸吮并可預防乳頭皸裂。
行動10:哺乳看寶寶不看鐘表
現在大多數醫院都設立母嬰同室,就是指母親和寶寶24小時在一起,最長分開不超過1小時。母嬰同室的好處就是為了促進母乳喂養。有些媽媽認為白天還好,在夜間喂奶太累了,不好堅持。其實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寶寶要吃,媽媽就喂,寶寶睡了,媽媽也睡會兒,就可以很好的堅持下來。
母乳喂養并不像配方奶那樣強調八個小時喂一次,她更尊重媽媽和寶寶的意愿,按他們的需要來進行哺乳,如果寶寶餓了,或是媽媽感覺乳房脹滿,就可以進行哺乳。這樣寶寶會感到安全和滿足,而產生的乳汁可以盡快排空,對于媽媽的乳腺健康和保證乳汁的分泌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行動11:確認寶寶吃到奶
當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汁時,怎樣篚確認寶寶確實吃到奶了,而且吃飽了呢?
喂奶時如果媽媽有足夠的乳汁,喂奶時可聽到嬰兒的吞咽聲,在乳汁開始旺盛分泌之前的幾天,寶寶大概要吸吮5—10次,才能獲得足夠的乳汁來吞咽。一旦乳汁開始旺盛的分泌了,每次吸吮都可以聽到吞咽的聲音,而且媽媽有泌乳的感覺,喂奶前乳房飽滿,喂奶后較柔軟。兩次喂奶之間嬰兒非常滿足、安寧,嬰兒眼睛明亮,反應靈敏。嬰兒尿布24小時尿濕6次以上,嬰兒經常有軟而黃色的大使,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嬰兒體重每周增加125克。
另外,要想母乳充足,每日喂奶最少在9次,夜間催乳素的分泌為白天的10倍,千萬別停止夜間哺乳。
奶水不足有辦法
有些媽媽因乳腺炎或用藥等問題暫停幾天母乳,會造成奶水不足,怎么辦呢?
1 象喂新生兒那樣頻繁哺喂,24小時之內喂12次以上。
2 如果有條件,安排幾天時間,讓寶寶不離自己身體,把寶寶整天抱在懷里,一有機會就喂奶;這樣堅持三天,肯定見效。
3 喂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哭鬧,不要急著給奶粉,而是換一邊繼續喂。一次喂奶可以更換乳房數次。乳汁不會被吃干的,而是越吃越多。
4 如果已經混合喂養,逐漸減少奶粉次數,而且不要先喂母乳、再喂奶粉,而是在確認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另外加一頓奶粉。要讓寶寶有幾頓純粹吃母乳,不期待著奶粉。
壓力大可能會阻礙激素的正常分泌,而且心情不佳或睡眠不足也都會使食欲降低導致母乳分泌量降低。所以,哺乳媽媽要暗示自己:我一定有充足的乳汁哺喂寶寶,我的心情很愉快,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行動12:哺乳要吃完一側再吃另一側
媽媽的乳房如果每次都能吸空,就能促使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一次只吃掉乳房內一半乳汁,下次乳房就會只分泌一半乳汁,經常這樣,會使乳汁分泌越來越少,甚至全部消失。所以盡量讓一側乳房先被吸空,是最好的促使分泌充足的乳汁的辦法。
具體做法是,每次哺乳先讓寶寶完全吸空一側乳房,然后再吃另一側;下次哺喂時讓寶寶先吸未吃空一側的乳房,這樣可使每側乳房被輪流吸空,可保證乳汁充分分泌,使寶寶獲得充足的母乳。這種方法也可使乳腺保持暢通,減少宿乳瘀滯,有效防止乳腺管壅堵,避免乳腺炎的發生。
行動13:頻繁吸吮,讓乳汁源源不斷
寶寶看似沒完沒了的吮吸實際上是在告訴媽媽:我想吃奶,請盡量多的制造乳汁吧。吮吸越早越勤,乳汁就會分泌得越多。在乳汁的生成過程中,泌乳素和催產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寶寶對乳腺的吮吸可刺激大腦,向血液中釋放泌乳素,泌乳素使乳腺腺泡細胞自血液里吸收水和養分,生成乳汁。而當寶寶吮吸、覺醒和哭鬧時,大腦可向血液中分泌催產素,乳腺腺泡周圍的肌肉細胞收縮,驅出乳汁供寶寶食用。
行動14:正確從嬰兒嘴里抽出乳頭
當媽媽結束哺乳要從寶寶嘴里抽出乳頭時,要注意不要硬拉,否則媽媽會感到疼痛。一般寶寶吃飽了會主動松開乳頭,但有時寶寶還會咬住乳頭,硬拉會拉傷乳頭。
巧妙拉出乳頭的辦法是,當寶寶吸飽乳汁后,媽媽可用手指輕輕壓一下嬰兒的下巴或下嘴唇,這樣做會使寶寶松開乳頭;也可將食指伸進寶寶的嘴角,慢慢地讓他把嘴松開,這樣再抽出乳頭就比較容易了。
母乳喂養我行動——飲食篇
新媽媽的飲食,對乳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果吃得不對,可能造成媽媽和寶寶的痛苦。
行動15:產后第一周飲食清淡
分娩后的第一周內食物宜清淡,應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質為主。可以喝些有營養的蛋花湯、鮮魚湯、豆腐湯、蔬菜湯、面湯、米湯等,以滿足母嬰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如果第一周內就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會使初乳過于粘稠,容易引起乳腺導管堵塞,繼而出現乳腺炎。
行動16:多喝湯水
哺乳期的媽媽容易口渴,因此媽媽要多喝湯湯水水,如果汁、牛奶、豆漿等營養品。
魚湯、排骨湯、雞湯等各類湯品,也可促進乳汁分泌。但哺乳媽媽喝肉湯也有學問。肉湯不宜過濃,肉湯過濃,脂肪含量就越高,乳汁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越多。含有高脂肪的乳汁不易被寶寶吸收,往往引起新生兒腹瀉。
媽媽只要感到口渴就喝,但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行動17:哺乳媽媽注意選擇食物
哺乳期的媽媽飲食應該營養全面,雞、鴨、魚、肉、水果、蔬菜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調方法,采取清蒸、清燉的方式,使食物不能過于油膩。
此時媽媽吃東西一定要考慮到寶寶的需要,比如不能吃辛辣的食品、未完全煮透的半生食品,也不要吃含有防腐劑的食品或飲料。盡量少吃或不吃食性燥熱之物,如大蒜、韭菜、巧克力等,這些食品易上火,造成哺乳媽媽內熱,進而影響寶寶。
行動18:哺乳期用藥要慎重
對哺乳媽媽來說,雖然大部分藥物在一般劑量下,都不會讓寶寶受到影響,但仍建議哺乳媽媽在看病時,要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況,以便醫生開出適合服用的藥物,并選擇持續時間較短的藥物,達到通過乳汁的藥量最少。切忌談藥色變,哺乳期媽媽患有發熱、感染等疾患需要必要的藥物治療,不可因為哺乳就耽誤自己的治療而引發更加嚴重的并發癥和不良后果。
另外,媽媽應在喂了寶寶母乳后服藥,這樣乳汁內藥的濃度最低,寶寶才會更加安全。
母乳喂養我行動——誤區篇
母乳喂養的誤區也不少,媽媽大多是在無意中犯了錯。但現在開始,就要避免。
行動19:避免心情緊張
在剛開始哺喂母乳時,很多媽媽都會感到緊張,擔心自己的乳汁不足以供給寶寶的營養所需。這樣的心態很不好,從一開始就否定自己的能力,自然會對哺乳表現有消極影響。要知道,壓力大可能會阻礙激素的正常分泌,而且心情不佳或睡眠不足也都會使食欲降低導致母乳分泌量降低。所以,哺乳媽媽要暗示自己:我一定有充足的乳汁哺喂寶寶,我的心情很愉快,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行動20:避免一開始給寶寶吃奶嘴
有些媽媽剛生下寶寶后,暫時沒有奶,尤其是剖宮產的媽媽,下奶晚一些。家人著急,就給寶寶使用奶嘴。這是非常不好的。一旦寶寶吸慣了奶瓶、奶嘴,就不會想吸母乳,因為對寶寶來說,吸吮乳房比吸奶瓶更費力。吸奶瓶、奶嘴,就像吸手指頭,寶寶嘴巴撅起來就吸得到。但是,吸吮媽媽乳房,寶寶嘴巴需要張很大,像含住拳頭一樣,把整個乳房前端含到口腔深部,而且寶寶的上顎、舌頭和兩頰肌肉也要用力擠壓,才吸得出奶水。
如果寶寶餓了,而媽媽沒有奶時,可以使用湯匙或空針筒等容器喂食,避免往后寶寶不吸媽媽的乳頭。
行動21:不要用香皂清洗乳房
哺期媽媽經常使用香皂擦洗乳房,不僅對乳房保健無益,反而會因乳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乳頭容易干裂而招致細菌感染。因此,要想充分保持哺乳期乳房局部的衛生,讓寶寶有足夠的母乳,最好還是用溫水清洗,盡量不用香皂,更不要用酒精之類的化學性刺激物質。如果迫不得已需要酒精清洗、消毒,則必須注意盡快用清水沖凈。
行動22:不要把初乳擠掉
母乳中最珍貴的就要數開頭幾天的乳汁了,醫學上稱為“初乳”。它色黃質稠,量少(10-40毫升)。有些媽媽認為這種奶臟而將它棄之,這實在太可惜了。要知道,初乳中含有嬰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和抗病物質,它能授給嬰兒殺菌的武器,幾乎能抵抗和殺死所有可能遇到的病菌。因此,即使初乳再少或者準備不喂奶的母親也一定要記住把初乳喂給寶寶。
行動28:不要化妝哺乳
愛美的新媽媽這時候可不該涂脂抹粉,哺乳的媽媽倘若化妝,化妝品的香味驅散了身上原來的氣味。寶寶便會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媽媽,因而情緒低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安、哭鬧,甚至拒哺,久久不愿入睡。化妝品對延緩皮膚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媽媽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后,給寶寶哺乳,或者親吻寶寶,甚至寶寶自己抓摸媽媽后再把手指含在嘴里,均有可能在不經意之中傷害到寶寶。
行動21:不要用微波爐加熱乳汁
有些媽媽休完產假照樣回去工作,媽媽上班前將乳汁吸出存放起來,由家人幫助喂養寶寶。一般來講,合理儲存的母乳營養成分損失不到1%。但很多家庭處理不當導致母乳的營養成分受損:比如,有些人用微波爐直接把乳汁加熱,這樣是不對的。正確做法是:奶水吸出后放奶瓶內立即冷凍,需要用之時,先放到冰箱冷藏室解凍,然后連容器(奶瓶)一起放入熱水中溫熱。雖然麻煩了點兒,可是卻能最大程度保障營養。
建立信心,尋求支持
要順利地哺喂母乳,需要多方支持,支持來自于:
1 媽媽自己首先要樹立起堅定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行。
2 獲得足夠的外部支持。家人的支持則是最堅強的后盾。有了親人的支持和鼓勵之后,媽媽的焦慮和無助感將大大減輕,繼續哺喂母乳也有了更大的動力。
3 媽媽們也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成熟資源,比如向朋友詢問成功的哺喂經驗、通過網絡和其他媽媽交流心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