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2002年10月莫斯科歌劇院的恐怖劫持時間舉世震驚。本刊于2008年11(上)期介紹的俄羅斯2005年票房之冠的電影《生死倒計時》就取材于這一事件,圍繞這一事件的行動集中體現了當今社會大型公共建筑物內部劫持與反劫持人質的諸多要素。這是一個典型案例。值得我們回首分析。
反建筑物內部劫持人質行動具有特殊性
反建筑物內部劫持人質行動比較特殊,其行動主體、作戰對象、作戰行動和行動方法等均與常規戰不同。在行動主體上,反恐特種部隊已成為最重要的作戰力量,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在作戰對象上,主要是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等各種極端勢力,而不是一般的刑事犯罪分子。在作戰行動上,包括了防、打、救三方面的內容,不僅強調堅決果斷的軍事打擊,而且要求抓住有利時機,通過強大的武力威懾和有效的防范行動,力求將恐怖活動遏制在萌芽狀態;同時,還要以對民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及時有效地做好救護救援,將恐怖分子襲擊破壞的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由于反建筑物內部劫持人質行動通常發生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和大中城市等比較敏感的地區,作戰行動可能涉及民族政策、國家法律和國際法等政治問題,其行動具有敏感性、特殊性,因此,反建筑物內部劫持人質行動必須嚴格依據國家和國際的有關法律法令行事。
基本戰法透視
由于建筑物,特別是多層建筑物的整體性好、抗毀性強,恐怖分子可以以其為依托組成綿密的立體交叉火網,形成堅固的防御堡壘,這是防守建筑物的一大優勢。但防守多層大型建筑物也有劣勢的一面,即需要層層把守,導致力量分散,指揮、協同不便,易被分割和包圍。針對這些特點,反建筑物內部劫持人質行動應著眼強攻,采取先圍后打、先外后內、上下結合、逐層攻占、分割圍殲的戰法,全方位奪占被劫建筑物。
圍繞上述基本戰法,特種部隊在遂行反建筑物內部劫持人質行動時,一般可編組成封控隊、火力隊、爆破隊和強擊隊等。封控隊在接近恐怖分子占領的多層大型建筑物后,通常以少數兵力從建筑物正面建立封控線,并以部分兵力向其翼側或側后實施迂回包圍,肅清周圍劫匪,占領臨近建筑物,對恐怖分子形成圍攻態勢;火力隊利用有利地形和鄰近建筑物,封鎖建筑物的門窗和射孔,摧毀恐怖分子組織的中、下層火力點和外圍目標,壓制樓頂平臺和遮蔽物后的敵人,同時,對恐怖分子實施射擊;爆破隊則迅速排除建筑物周圍的障礙物,以破壞敵射擊或在建筑物下層墻壁上打開缺口,摧毀隱蔽的火力點;強擊隊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圍的有利地形和火力掩護,迅速接近建筑物,從門窗或墻洞突入建筑物,殲滅劫匪,解救人質。
行動中,通常先消滅建筑物內底層的敵人并封鎖地下室出入口、電梯間和樓道,爾后采取由下向上或由上而下、上下夾擊的打法,逐層逐室殲滅藏匿的恐怖分子。
由下向上攻擊時,以若干個強擊隊交替掩護,利用門窗、墻洞或地下入口快速進入建筑物,首先肅清底層房間內的恐怖分子,然后再逐步向上攻擊,一層一層向上清除,邊打邊鞏固。根據恐怖分子的戰斗特點,行動中應盡量避開門窗,以防恐怖分子以火力封鎖門窗或設置陷阱,造成傷亡。向上機動時,通常沿樓梯口、門窗之間的死角部位進入。
由上而下攻擊時,通常以部分兵力采用懸索垂降或直升機機降的方式,首先搶占和控制樓頂平臺,炸開樓頂,爾后由上向下逐層攻擊,還可從已占領的毗鄰的樓房頂部或窗戶利用溜索進入要攻打的樓房上層。
對于較高的樓房,還可采取上下夾擊的打法,即首先以部分兵力進入建筑物,封鎖底層出入口,爾后與從樓頂攀入或機降至樓頂平臺的強擊隊緊密配合,上下夾擊敵人。
在樓房內戰斗時,各強擊隊和單兵要互相掩護。當恐怖分子對樓梯、走廊進行火力封鎖時,可在墻壁和天花板上用炸藥和工具開鑿洞孔,逐層逐室進行攻擊。進入房間時,要指定人員把守門口,避免接觸門把手,以火力射擊將門打開,防止遭恐怖分子設置的爆炸物殺傷。對敵情顧慮較大時,應事先向屋內投擲殺傷或眩暈手榴彈,然后乘爆炸的煙幕沖入房間,先敵開火,并避免誤傷人質。
典型戰例剖析
截至目前,反建筑物內部劫持行動已有很多案例,本文以一個著名的案例——俄羅斯莫斯科歌劇院反劫持人質作戰為例作剖析。
莫斯科時間2002年10月23日晚21時,一伙車臣恐怖分子攜帶武器、炸藥闖入位于莫斯科東南區的軸承廠歌劇院,劫持了歌劇院內的近千名觀眾和演員,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劫持人質事件。面對危險復雜的局面,俄最高決策層確定了談、打并舉,必要時利用武力解決的方針。各強力部門為武力解救人質進行了認真準備,圍繞著防止爆炸、捕殲匪首兩個重點,制訂了周密的預案。26日凌晨5時30分,埋伏于劇院內外的特種作戰分隊向恐怖分子發動迅猛攻擊,經半小時激戰,一舉擊斃包括匪首巴拉耶夫在內的40余名恐怖分子,成功地防止了大爆炸的發生,解救了700余名人質,參戰人員無一犧牲。
事發突然
2002年10月23日晚21時(北京時間24日凌晨1時),40多名車臣恐怖分子,攜帶各種槍支和爆炸物,分乘4輛汽車來到莫斯科東南區的軸承廠歌劇院,迅速沖入歌劇院,按事先部署控制了劇院的各個關鍵位置。當時劇院內正在上演一部關于飛行員生活的戲劇《東北風》,第三幕剛剛開始。幾名身著迷彩服、手持武器的蒙面人沖上舞臺,將不知所措的演員推到一邊,并向空中鳴槍,隨即劫持了劇院內的近千名觀眾、演員,其中包括60多名外國人。恐怖分子出現后,一些機敏的觀眾和演員乘亂跑出劇院。稍后,恐怖分子為了向公眾顯示其“善意”,又釋放了十幾名兒童和婦女,當晚總共有150余人脫險,但被扣在劇院中的人質仍有800多人。
現場有觀眾使用手機報警,治安警察和特警分隊接到報警后迅即趕到歌劇院,并與恐怖分子發生交火??植婪肿雍暗溃骸拔覀兩砩辖壷ㄋ?,還在樓里布設了炸藥,如果你們不停止攻擊,我們就炸毀劇院,與人質同歸于盡!”警察感到事態嚴重,于是停止進攻,向上級報告情況,要求支援。
事件發生后,車臣恐怖組織馬上在自己的網站上聲稱對此事負責,卡塔爾“半島”電視臺也很快播放了恐怖分子事先錄制的錄像帶,恐怖分子在錄像中聲稱此次行動惟一的目的是要求俄政府從車臣撤軍,結束車臣戰爭。恐怖分子還威脅道,若其政治要求在7日內得不到滿足,就將炸毀歌劇院,與人質同歸于盡,隨后,又將7天的期限改為3天。
此次劫持人質事件是經長期策劃、精心組織、內外呼應的一次恐怖活動。車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的地下組織預先在郊外靠近機場的一個偏僻地方租用了一棟民房,作為秘密貯存武器的倉庫。到事發前,匪徒們已經在這棟民房里存放了數十件各類槍支和近兩噸爆炸物。行動前3個星期,匪徒們開始按計劃采用化裝出境、偷越封鎖線、繞道國外等方式陸續離開車臣,潛入莫斯科。
事發地原是一個軸承廠的文化宮,翻修后改建為一座可容納1400名觀眾的大型歌劇院??植婪肿又赃x擇這里作為襲擊目標,是經過精心考慮的:一是歌劇院位置有利,距克里姆林宮只有4.5公里,但又坐落在相對偏僻的工廠區,安全警衛松懈二是常有外國人光顧,車臣恐怖分子認為,只有綁架較多外國人質,才能引起國際社會更多關注,從而為外部勢力干涉車臣事件創造條件;三是該歌劇院上座率高,觀眾較多,據稱,在23日遭到劫持時,劇院上座率超過50%;四是劇院里有車臣匪徒的秘密窩點,能夠為車臣恐怖組織在俄心臟地區制造恐怖事件創造有利條件。
緊急籌備
此次劫持人質事件是在俄首都莫斯科市發生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惡劣的恐怖事件??植婪肿拥哪康氖窃诙砹_斯的心臟地帶制造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流血事件,摧毀俄羅斯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并喚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從而挽救處于窮途末路的車臣非法武裝。劫持事件發生后,俄總統普京立刻召集總理、各強力部門領導人及莫斯科市市長交換意見,制定了決不妥協、談判和動武兩手準備、立足武力營救的方針,令強力部門迅速制定行動計劃,在最大限度保證人質安全的前提下,堅決消滅恐怖分子。根據總統指示,成立了以聯邦安全總局局長帕特魯舍夫為首的聯合應急指揮中心,具體領導危機處置工作,并直接對總統負責。該指揮中心成員包括內務部、國防部、緊急情況部和莫斯科市內務總局等部門的領導人。聯邦安全總局第一副局長則擔任現場總指揮,負責指揮協調各強力部門參戰部隊。由莫斯科市市長盧日科夫和總統助理亞斯特任布斯基指揮談判工作。
根據總統的指示,由安全總局牽頭在現場組建了緊急營救指揮中心。此前,最早得到警報的莫斯科市內務總局在第一時間內向現場派出了莫斯科內衛軍區第55內衛師和第1特種大隊各一部共450人,于當晚22時抵達現場,迅速包圍歌劇院,控制附近制高點,并在距歌劇院100m和300m范圍內設置兩道封鎖線,疏散附近居民。同時,聯邦安全總局所屬“阿爾法”特種作戰小組也趕到現場。為防恐怖分子聲東擊西,在莫斯科其他地區制造更大規模的恐怖活動,內務部和國防部于當晚迅速調集大批軍警,加強市內巡邏檢查及對重要目標的守衛。(待續)
下期預告
本文下篇將繼續介紹關于莫斯科歌劇院反劫持人質事件中的談判斡旋,制定反劫持預案、行動實施等方面的情況,敬請關注!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