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什么新貨了?”閑時逛逛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已經成了iPhone迷們的習慣。3D彈球、虛擬寵物、祖瑪、德州撲克……這些或經典或新穎的游戲不僅套牢了一群忠實的用戶,而且給蘋果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手機市場的焦點已經從硬件轉到軟件的開發和增值業務的擴展上。特別是在諾基亞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和Google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之后,這種趨勢愈發明顯。
正是看到了蘋果iPhone應用程序商店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內容提供商紛紛跟進,谷歌、微軟、諾基亞、RIM等廠商都宣布將推出自家手機應用程序商店,并在2009年開始把時間表正式提上日程。不管這是效仿、還是時代的必然趨勢,應用程序商店正形成一個移動互聯網商圈。
應用程序商店打破了外部開發者必須同移動運營商合作的傳統格局,在外部開發者和手機用戶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這種體驗就像在沃爾瑪購物一樣方便,而對于軟件廠商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在渠道銷售下功夫值得嘗試。而這,也促使電信運營商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為是蘋果
iPhone火了,iTunes也火了,App store讓蘋果又轟動了一次。100萬美元,這是史蒂夫·喬布斯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開張第一個月,向業界拋出的令人艷羨的日均銷售業績。
App Store剛出現時,還是蘋果的專屬用語,而現在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蘋果應用程序商店自從去年7月在網上開張,盡管大部分軟件都需要收費,但在第一個月,用戶下載iPhone應用程序的數量達6000多萬個。2009年1月16日,蘋果宣布其應用程序數量已經達到1.5萬款。今年2月,美國網站Apptism監測到,蘋果應用程序商店可提供下載的iPhone應用軟件數量已突破2萬。這意味著,App store實現了不到一個月出現5000款新軟件的速度,6個月里,用戶就貢獻了5億的下載量。
“如果銷售保持當前的速度,蘋果應用程序商店的年收入至少將達到3.6億美元?!眴滩妓拐f這話的時候,是2008年的8月。當時,就有投資機構預測,App Store的2009年營收可能達到12億美元。盡管這個數字在蘋果的年報里比重不大,但軟件的增長空間相比硬件往往更難以預計。
蘋果App Store的推出,為iPhone 3G在應用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持。這些軟件范圍包括了商務應用、日常生活、社區服務以及游戲娛樂等等眾多方面,既豐富了iPhone、iPhone 3G等產品的應用擴展性能,也使得蘋果成功進入利潤豐厚的游戲領域。終端產品與應用網店的結合的商業模式,成就了APP store的成功,當然這也歸結與蘋果一直堅持的一個原則,軟件產品的自主開發與封閉應用軟件端口。
3G時不我待,中國聯通和蘋果公司的“親密”關系也愈發清晰。雙方甚至計劃在2009年5月共同經營App Store程序商店,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曾表示,將會高度關注3GiPhone在內地應用的可能性。不過,可能性抑或可行性,關鍵還是運營商如何處理好增值業務的關系。而如果從運營商全業務運營的角度,中國聯通與蘋果的合作恐怕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走封閉路線還是開放路線,將會對未來蘋果進入中國和之后的合作模式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移動旺鋪第二戰
IDC的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第四季全球的手機銷量衰退12.6%,但同期智能手機銷量卻逆勢增長22.5%,背后最大的助力就是酷炫好用的應用程序。去年,蘋果發了第一槍,今年,以谷歌、諾基亞等廠商為代表的應用程序商店打響了“應用網店”的第二戰。
在App Store之前,蘋果的iTunes已經建立起一個非常成功的渠道機制,但是蘋果獨特的硬件設計和獨有的開發環境,決定了想復制蘋果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 在互聯網陣營里,谷歌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動作明顯更迅速。2008年8月,谷歌推出了Android Market平臺。程序開發商通過注冊和添加程序描述,就可上傳程序。谷歌顯得更為“另類”的一點是,外部開發者在Android Market上出售任何一款應用程序后,谷歌不要求與這些開發人員進行收入分成——蘋果則要求每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中出售一款應用軟件,就要獲得其中30%的收入。就在不久前,Android平臺的程序商店Android Market開始開放對付費程序的支持,移動設備游戲公司Gameloft,首批就攜20款經典游戲加入AndroidMarket,彌補了谷歌軟件應用不豐富的缺陷。 在200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諾基亞和微軟紛紛宣布建立自己的應用網店。諾基亞承諾將會把來自其應用網店“Ovi Store”收入的70%分給軟件,開發者,在“OviStore”上的合作伙伴還包括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網站以及EA等游戲公司,在即將推出的N97上,用戶就可以看見這些應用程度附加給終端的額外魅力。諾基亞的硬件制造能力無庸置疑,但是制作一部有靈巧軟件的手機卻是另外一回事。與蘋果相比,諾基亞的應用軟件和服務渠道明顯要青澀和脆弱很多。
微軟的應用程序商店:sky Market,是微軟在windowsMobile平臺基礎上對內容與服務的擴展。微軟握有軟件認證機制、數字版權管理、各類基礎開發工具和電子商務引擎等優勢,并且深諳渠道之道,XboxLive服務銷售的游戲和其他內容的成功經驗很容易平移,但是,缺少自行開發和設計的手機,始終是這個軟件廠商必須正視的問題,微軟采取授權軟件給其他制造商的策略,卻沒有能與iPhone抗衡的產品。
就在三大運營商還未確定將以何種姿態與SP服務提供商建立合作之時,中國移動也學習蘋果商店的商業模式,開發類似的產品,名為“Mobile Market”。不過,Mobile Market需要使用移動電話帳戶內的余額進行支付。有時,運營商身份的優勢反而會成為阻礙,事無巨細未必會獲得利益的最大化。
沖擊與重構
一個公司,發起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沖擊了一個時代。應用程序商店的熱火,將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和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的復雜關系擺上了桌面,新的商業模式給不成熟產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問題,運營商未來的路在哪?如何處理與內容提供商的關系?不開放還是開放,開放到什么程度?接下來,將是對合作關系一系列的沖擊與重構。
對于運營商而言,更看重的是終端廠商帶來的在數據業務和上網服務的提升。全業務運營時代互聯網的應用需要把固網寬帶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實現多終端互聯網接入,例如中國移動的飛信就是運營商全業務運營的產物。
對運營商來說實現平臺開放,把機會留給服務提供商,利用自身的用戶與基礎架構優勢,加入到這一爭奪戰中是比較容易的辦法,但是運營商往往會選擇服務商共同合作開發的辦法為用戶提供服務。理由很簡單,將業務開放很可能會導致繞過運營商收費的運營模式。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曾表示,iPhone通過針對互聯網的獨特設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iPhone的主要應用iPhone等只能運行在蘋果的平臺上,不能支持其他平臺。運營商在目前不明朗的產業格局中失去了原有的主導判斷優勢,通過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來提升網絡的使用率,從而提升業務收入。
對于終端廠商來說,涉足移動互聯網有利于改善自身單一的業務及盈利模式,增強抗風險能力。終端廠商對基于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開發,增強了硬件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也拓展盈利渠道。而對于應用程序網店這種新的移動應用服務來說,“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還是“家長式”的控制?“增值業務開放,基礎業務回收”,騰訊、盛大已經有概念,對于移動互聯網同樣值得借鑒。
應用程序商店帶了沖擊,也將重構更加成熟的3G移動互聯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