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斗智斗勇的較量——陳燮霞奪冠背后的故事
總成績212公斤、六次試舉六次成功——這位廣東番禺的25歲姑娘以破奧運會紀錄的好成績,為中國軍團獲得北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舉摔柔中心主任馬文廣贊嘆:“腿部有小傷的情況下,僅僅恢復了28天,就以破紀錄的成績拿到金牌,真是奇跡!”奇跡的產生緣于一場斗智斗勇的較量。一開把就要了最重,抓舉要了92公斤,挺舉要了113公斤。這樣的開把重量很關鍵,它能夠牽制和威懾對手,可以最后出場,靜觀其變,將壓力送給對手。結果陳燮霞的開把重量一下子打亂了對手的節奏,包括衛冕冠軍塔伊蘭都亂了陣腳。領先進入挺舉后,陳燮霞變得保守起來。以不變應萬變。盡管她保持著120公斤的世界紀錄,但開把要的只是¨3公斤。穩中求勝,陳燮霞的113公斤舉得讓人十分放心。第二次試舉,陳燮霞要的重量就是115公斤。這只是平了奧運會紀錄,顯然這是不夠的。所以,第三次,重量升到了117公斤,沒有任何的困難,穩穩舉起,金牌和紀錄,就這樣同時降臨。一場斗智斗勇的比賽,一個圓滿的結果。
請以上述材料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自選角度,自擬文題,自擇文體,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這則材料在審題方面的難度較小,要確定中心立意是比較容易的。材料的題目“斗智斗勇的較量”,中心指向也很明確。陳燮霞何以能獲得北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她的“中國力量”自然重要,但從材料看,其智和勇在關鍵時候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審題時我們可以從“斗智斗勇的較量”這一中心出發,明確立意:做任何事情,是智慧的較量,也是勇氣的抗衡。接下來我們可以根據材料進一步分析智勇所在:抓好開把:以不變應萬變,穩中求勝。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挖掘智勇所在的其他方面,如:攻其不備;避其強,擇其弱;處變不驚,將自信的微笑寫在臉上等等,從而豐富智和勇的內涵。這樣,寫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材料
為了父親的承諾——拼命三郎蘇麗文
北京奧運會跆拳道賽中,今年二十八歲的蘇麗文在嚴重膝傷下咬牙撐完三戰,雖在銅牌戰不敵克羅地亞的馬丁娜,只獲得第五名,但她拼搏不退,銅牌戰十一次倒下后,十一次站起來,她的奮戰精神感動了全場。她雖沒能奪牌,價值卻遠勝一枚金牌。
蘇麗文在對韓國林秀貞時就傷了左膝韌帶,原本要放棄比賽,但賽前,她承諾父親:“我拼金牌,老爸拼健康。”在輸了首戰后,跟金牌無緣,心中還是想著這個承諾。她說:“不管如何,我要踢下去。”經過六個多小時治療,受傷的左膝包上厚厚繃帶,第二戰她倒地七次,咬著牙,終于以一比零擊敗鐘羅蘋,對手不禁稱贊她是“勇敢的對手”。
準備銅牌戰前,全隊都勸她放棄,蘇麗文堅持上場,說:“我是為父親而戰,請不要剝奪我的夢想。”總教練侯緯星說:“勸她下場,太殘忍;看著她在場上拼命,心更痛。”
終結比賽,蘇麗文趴倒賽場,她掙扎爬起敬禮,全場響起掌聲。她,沒有讓老爸丟臉,更帶給中華臺北隊本屆奧運最動人的光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億萬兒女頑強拼搏的精神。
請以上述材料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自選角度,自擬文題,自擇文體,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奧運會是體育的盛會,也是精神的盛會。比金牌更可貴的就是永不放棄的執著追求精神、永不言敗的頑強拼搏精神、永不退縮的攻堅克難精神。材料中的蘇麗文,不是以金牌贏得觀眾的喝彩,而是以精神贏得掌聲,征服世人。審題時,抓住“精神”二字即可。那么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怎樣的體育精神?概括起來,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立意:
1 孝心無價。
蘇麗文在賽前對父親的承諾:“我拼金牌,老爸拼健康。”在受傷嚴重,全隊都勸她放棄時她說:“我是為父親而戰,請不要剝奪我的夢想。”是對父親這一份拳拳孝心支撐著她完成比賽。從這一角度寫作文章無疑是切題的。
2 贏在精神。
金牌可以丟,精神不能輸。蘇麗文頑強拼搏的精神書寫著偉大的傳奇,其精神有著比金牌還要耀眼的光芒,直射我們的心靈,感動了全世界。
材料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圍欄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圍欄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圍欄的高度由原來的1米加高到2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圍欄的高度加高到1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圍欄?”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全面理解材料,選擇最佳的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這是一則限制性很強、審題難度較大的材料。要確定好中心立意并不是那么容易。寫作前須認真審清題意:材料中講了一件什么事:管理員為防止袋鼠跑出來而不斷地加高圍欄。結果有沒有解決問題?沒有。為什么不能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加高圍欄,而是關上門。通過追問原因可知:管理員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基,因而不能解決問題。由此引申出結論:要善于抓問題的關鍵(根本)。從這個角度立意才算切合題意,才是最佳的。如果立意為:“要持之以恒”、“要有合作精神”等就完全偏離了題旨,只能按三類卷甚至四類卷評分。經過分析后,我們發現,像這樣有難度的材料,如果我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即從事情的結果出發去探尋有關原因,題旨也就水落石出。
編輯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