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豪與孤兒
李圣豪曾經在雷州當教師,早年因擔任搶險突擊隊隊長圍堵堤壩而導致脊髓受損致殘,癱瘓的他從此告別了講臺。他被安排到了教育局工作,其間,一心想成為“合格”教師的李圣豪沒有放棄對業務的鉆研。在他的輔導下。他的3個親生兒女全部考上大學。這讓李圣豪一下子出了名。1985年,李圣豪退休,來找他補課的人絡繹不絕。于是,“義務輔導學生”成了李圣豪退休后生活中的“必修課”。1987年,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李圣豪的退休生活。那年8月,他回到老家陽江。在那兒,李圣豪看到鄰居收養了一個失去雙親的8歲的女孩。他想著這孩子無依無靠,若把她接養過來,教她文化知識,將來會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在得到鄰居同意后,他將孩子帶回了雷州。那個女孩,就是他收養的第一個孤兒,叫李寧蘭。現在,老人身邊還有3個孩子。9歲的善巧是從醫院門前的紙箱里抱回來的。8歲的小英是6歲時被人送來的,7歲的小玲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20年來。他收養過的孩子有十多個。那些曾經被李圣豪收養過的孩子和接受過他輔導的孩子長大后也沒有忘記李圣豪。他的幾個學生湊錢在龍門水庫附近為老人建了一座小院子。2007年8月11日,雷州市遭遇兩百年一遇的洪水襲擊,發生洪水時,李圣豪和他現在所收養的4個小女孩就住在這里。癱瘓了38年的老人,在4個小孩子的拼力幫助下,奇跡般地爬上了5米高的水泥平臺,最后被安全救出。
王文田、謝鳳運生死攔截
2007年6月,廣東九江大橋意外被運砂船撞斷。當時是凌晨5點,霧氣彌漫,能見度很低,行進在橋上的車輛很難注意到橋已經斷了,還在全速前進。危急時刻,兩位60多歲的老漢王文田、謝鳳運出現在離斷橋處只有5米的地方,冒著生命危險揮動雙手拼命呼喊,攔截駛向斷橋的車輛。當那些車輛終于一一停下來后,兩位老人又悄然離開了……
為了表彰兩位老漢英勇搶險救人的壯舉,廣東省獎勵他們2.5萬元,但是,僅憑收廢品糊口的他們,卻分文未取,而是把這筆錢捐給了學校。給孩子們讀書用……
奮勇救人三人組
2006年10月1日22時許。呼和浩特市哲里木路立交橋下發生了一起兩輛出租車迎面相撞的交通事故。其中一輛使用天然氣燃料的出租車突然起火,熊熊大火正在快速接近油箱和燃氣罐,隨時可能發生爆炸。路過的顏吳和顏曼兄弟倆毅然決定救人。哥倆不顧一切地砸碎車門玻璃,用力扳拽車門,可車門卻怎么也拽不開。受傷司機的鮮血已經將其上半身全部染紅,車廂內火勢越來越大,營救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危險了。哥哥顏吳一看火勢越來越大,就對弟弟顏曼喊著:“不要再管車門了,直接救人。”被喊醒的司機看到眼前的一切,費力地喊著:“哥們兒,我太疼了,別管我了,汽車馬上就要爆炸了,你們快走,別把你們拖累了……”說著他就又昏了過去。火勢越來越大,兄弟倆誰也沒有選擇離開,下定了拼死救人的決心。這時大學生常勝也加入進來,三個人同時用力將車門拽開,連推帶拉把司機救出來。當他們抱著司機離開車廂不到10米遠時。身后的汽車便“砰”的一聲爆炸了。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彰顯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勇氣和智慧,烘托了一個時代的主旋律。
每一個公民在社會中都具備作為主體的獨立人格。他們是權利的主體。是社會的主人,更是社會的建設者。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不是社會的旁觀者,也沒有人能夠凌駕于他人之上。真正的平民英雄不但能夠獨善其身。更能夠盡自己之力服務社會。表現出社會責任、人性良知和高貴精神。平民英雄不是一種偶像,但是,當平民英雄越來越多時,社會進步就能得到穩定的力量來源。平民英雄不但能形成和保障社會自身的良性循環,而且能進一步推動政府管理機制改革,引導政府權力的合理使用。保障公民權利和利益。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就需要以這樣的平民英雄為經,以法律制度做緯。用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穿針引線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