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祁志龍的個展在印尼雅加達國家美術館開幕。這次展覽展出了祁志龍從1992年至2008年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這些作品主要來自于CP基金會余建安先生的收藏,其中有2、3幅是從個別藏家手中借來展出的。這位樸素的印尼華人,這幾年一直都在關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展覽的開幕式非常的隆重,中國駐印尼大使館負責人、印尼文化部長、印尼華人收藏家齊聚一堂。這是自去年周春芽在印尼舉辦個展之后,第二位來到這里舉辦個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展覽的現場,很多人對祁志龍的創作非常感興趣。“我找的模特大部分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因為這些人比較清純。雖然青春已經離我遠去,但是我的內心依然對青春有種說不清的思念?!苯鼛啄?,印尼華人對于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非常熱心,在金融危機的當下。CP基金會主辦祁志龍的個展,雖然展覽是在幾年前約定好的計劃。但是,同樣透露出了對于中國未來的信心。
祁志龍從八十年代到今天,祁志龍反復探索著一個主題,物質流動時代的女性。從90年代藝術發展的邏輯看,祁志龍無疑是較早通過藝術方式敏感地感到個消費時代和流行文化即將占據日常生活和意識的中心,并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家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祁志龍敏銳的感覺到了生機勃勃的消費主義大潮,正在將傳統的革命意識形態娛樂化。他預感到消費文化是結構主流意識形態最有力的力量,因此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知先覺”對這一現實進行了反諷。創作的第一個系列作品就是《消費系列》,批評家栗憲庭在看到這些作品之后,也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雖然一直得到栗憲庭的肯定,但是祁志龍在市場上的表現卻不盡人意,直到2006年才嶄露頭角。祁志龍回憶起當時見到栗憲庭的情景,栗憲庭一直在慨嘆“遺憾”,他剛剛錯過了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征集。栗憲庭又馬上將祁志龍的作品推薦給了正在籌備“后89”大展的張頌仁,雖然張買走了張他的《消費形象》三聯作,但卻沒有在展覽中展出,理由也正是祁志龍刻意表現的創意——廣告味兒太濃。由于這個展覽后來停了下來,祁志龍感覺自己漸漸被人遺忘。真正令他是來運轉的是2005年由大收藏家??嘶I劃的《麻將》展覽。祁志龍的作品成為展覽畫冊的封面,也被選上了美術館的巨幅招貼,之后祁志龍的作品在拍場上也一路高歌猛進,“大器晚成”。
余建安:金融危機也是機會
CP基金會籌辦中國藝術家展覽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因為喜歡,并且要給印尼當地人介紹中國的當代藝術家?;饡詹刈髌返臉藴室埠芎唵?,“我們收藏優秀成功藝術家的作品”。至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余建安認為經濟危機對于中國當代藝術有影響,同時也相信未來將更好。其實cP基金會在購入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時已經是價位非常高的時間段,余建安對此的回答仍然是非常的超然 “雖然買的時候不是最低,但是當時也不是最高的”。
在余建安眼中,當前的價格下調,反而是收藏的好時機。很多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作品,不再奇貨可居,作品質量相應更好。雖然,現在畫廊的數量仍然在不斷的減少,交易數量也在下降。但是對于收藏家和基金來說,卻可以憑借另外的介入方式尋找新的機會。CP基金會就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同藝術家直接合作,獲得了繼續向前走的動力。相對于畫廊依靠大部分陌生客戶、零散買家的狀況,收藏家與基金會的優勢開始凸現出來。
這次金融危機對于CP基金會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半m然資產在縮水,但是藝術品的價格也在縮水。購買藝術品占用的資金比例,并沒有什么變化?!盋P基金會在市場特別好的時候也只是認定幾個藝術家的作品購買,并且“僅僅是收藏”,我們沒有通過中國當代藝術獲得經濟上的利潤,所以也就談不上什么影響。如果沒有這場金融危機,藝術家、畫廊良莠不齊,“所以我覺得金融危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