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始終有一種愿望想表達,就是對自己的看法或者對生活的看法。但我不喜歡特別觀念,像宣言一樣空洞的東西,也不是要什么時髦就做什么。如果說修煉的話,修煉是很苦的,但我沒有覺得苦。可能一種很平靜的心態我有。非常安靜,不會跟隨社會、環境而忽上忽下。這就是性格吧。”
當記者將喻紅幾十年堅持穩定的創作形容為“修煉”的時候。喻紅這樣回答。從1999年到2008年十年間,喻紅一直在不間斷地創作《目擊成長》的系列作品,45幅時代新聞照片,以及她以自己和女兒從出生到現在為對象的59幅繪畫作品,兩個部分的作品均以一年為單位。通過時代的新聞圖像和個人自傳性繪畫的對比,映射出從1966年畫家出生到現在的中國社會的時事變遷。而2009年4月10日將于廣東美術館開幕的喻紅個展《時間內外》,是《目擊成長》系列在廣東美術館第一次亮相,同時藝術家在2007-2008年創作的新作品:12米長的油畫作品《春戀圖》和巨幅油畫作品《天梯》,以及部分近期創作的樹脂雕塑及絲綢上作品都將同時展出。
喻紅過硬的繪畫技術和寫實功底在國內恐怕是數一數二的,她多年前畫的大衛堪稱中央美院素描作品的典范。從1988年到1994年這一段時間。剛剛畢業的喻紅圍繞著肖像創作,用寫實的、單色的作品復制身邊的朋友。1994年以后,女兒劉娃出生,喻紅大概有四五年沒有畫畫。1999年以后喻紅重拾畫筆,但她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青春期脫離。一方面看著孩子長大。一方面靜下來反觀自身成長的過程,其中每一個細節的觀察成為她主要的創作主題。兩代女人的成長。與兩個時代的社會背景相呼應,個人和歷史的這種互相的關照,《目擊成長》系列在北京遠洋藝術中心、深圳的何香凝美術館、湖北美術學院巡展,至今喻紅依然在以每年兩張的速度創作著這一系列。
《天梯》和《春戀圖》。是從06年底開始創作的。這兩件作品是對中國和西方的傳統美術史里很經典的作品的改寫和再創作。《天梯》是根據埃及西奈山圣·凱瑟琳修道院的宗教藏畫《天梯》的構圖創作的,原畫是關于宗教、修行和救贖的歷程,在上帝接引下很多人在修行之路上行走,有的人被魔鬼誘惑掉入地獄。喻紅很喜歡天梯的結構,所以將這一個宗教圖像改寫成對現實的描繪,“天梯”上行走的都是世俗凡人。所有的人看似漫無目的的往上走,往前走,上面的不是天堂,下面也并非地獄。梯子無頭無尾,人們忙碌盲目。有人到了盡頭會落下來,但依然面帶快樂和享受。
《春戀圖》根據《搗練圖》而進行構圖創作。在這里,原畫中完整的敘事性被打斷,沒有一個連續的故事。每一個片斷都是獨立的,每一個畫中的女性也都是個體。它更像現代女性生活的碎片,畫中有作家、音樂家,也有街頭檳榔女。她們沉浸在自己的狀態中不能自拔。喻紅仍像以往一樣關注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畫面上現實生活中或堅毅或脆弱或新銳的當代普通中國人及其生活的某時某刻,在他(她)們身上,時代變遷的巨大背景對于個人生存的深刻影響:面臨的時代境遇在個體身上的明顯烙印;生命個體對于自己的身份認同和想象;他(她)們全然變得具有個人意志和敢于凝視已降的命運。
王璜生(廣東美術館館長):主動出擊,拿出強勢態度做事情
從2004年,喻紅的《目擊成長》系列在何香凝美術館展出之后,特別在2006年劉小東在廣東美術館舉辦個展之后,廣東美術館就多次邀請喻紅舉辦展覽。之后我也曾經到北京看了她的最新作品,看到她一直在嘗試轉型的全部過程。我認為《目擊成長》是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所以成為這次展覽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她的新的嘗試,包括硅膠和絲綢的作品都會在這次展覽中呈現出來。這樣,這個展覽就展示了一個女藝術家完整的發展歷程,為她的學術歷史進行了梳理。
廣東美術館一直以來就致力于通過藝術家個案研究建立學術體系。從劉小東、吳山專、喻紅,到今年還將舉辦的方力鈞、張小濤個展,都是歷史性、文獻性的展覽。在當代藝術研究中,廣東美術館是力求主動出擊。雖然都說這是個人心不穩定的時期,但我接觸到的,包括美術館和藝術家并沒有太明顯的反應。這次展覽也投入不少資金,其中畫冊制作就耗費很大,長征空間和喻紅本人都提供了資金和收藏的支持。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文化藝術更應該拿出強勢的態度,積極地去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長征空間:合作是緣分、信任和友情的結果
喻紅是長征多年合作和代理的藝術家,是中國最好的女藝術家,在架上繪畫領域是承上啟下的一代。
為什么和喻紅合作7因為長征一貫關注女藝術家群體,長征臺作的女藝術家數量甚至超過男藝術家,從老代來自民間的郭鳳儀,從事裝置雕塑創作的林天苗、姜杰,到年輕一代從事多媒體創作的丁潔、李妹睿,都是杰出的女藝術家。那么在架上繪畫這一塊,喻紅是最關鍵的一個人物。和喻紅的合作是多年的緣分、信任和友情的結果,包括這次給王小帥投資拍攝喻紅的紀錄片,也是想用展覽項目的形式將這同代人對于社會和歷史的記憶連接起來。
這次和廣東美術館的合作是幾方面共同努力促成的結果,一拍而合,美術館方面幾年前就定下了喻紅個展的計劃,而作為喻紅的代理畫廊,長征自然也要介人其中。長征有很多與美術館合作策劃展覽的經驗,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公關推廣能力和文宣服務,三方合作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展覽的有效性和可能性。
現在當然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事情,大家也都在關注知名藝術家的動態。不過藝術家也分兩種,一是對市場市場不理解,急功近利過度商業運作的藝術家,去年也許跟很多畫廊合作,畫銷售的也不錯,但是今年市場不火了,就會很急躁;另一種,是有長期計劃的藝術家,幾年來只和一個畫廊合作,雙方都很信任的長期發展,質量和學術都有保障。喻紅就是這樣一個嚴肅的藝術家,作品價格也合理,不管外界怎么變化,她都會保持沉穩踏實。甚至現在會比以往更加努力地活躍。
郭曉彥(策展人):喻紅已經逐漸走向更成熟的創作狀態
喻紅展覽是幾年前我在廣東美術館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當代藝術家系列展覽之一,當時的定位是為重要的當代藝術家做以創作線索為主的個展。在中國男性思維為主的社會中(無論怎么說,這是現實),女性寫作經過90年代的發軔和之后的發展,在材質、題材和方法上終于形成了自己的脈絡,雖然她們并非完全自覺,充滿矛盾修辭。而喻紅的創作主線十分明顯,她作為女性藝術家,一直在試圖定位自己,定位了自己從被動到主動思考和嘗試闡釋的一個過程。《目擊成長》是她最明確的作品系列,也是因為這個系列廣東美術館在兩年前就決定為喻紅舉辦個展,而新的作品《天梯》和《春練圖》進一步明確了以時間空間作為策展線索的思路。新的作品討論了關于作者和作品的互相介入的關系,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關注,由被動到主動,由感知感受到隱喻思考,包含了女性對于自身身分認同的思索,在意志上更加堅定而沒有游移。材質或者凝固或者輕盈,喻紅已經不關注肖像的問題,她的作品與她現在作為一個成熟女性的經歷和認識是相吻合的。
在這個時候策劃展覽自然有它的難處,藝術家、美術館和畫廊,代表了剖作、學術和推廣的各個組成環節,他們的合作就是為了能最大限度的解決這些問題,努力呈現最好的效果,這個契機也正好說明了我們當代藝術界現在真實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