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TELAF之所以如此成功,其秘訣在哪里?
本·TEFAF的成功在于它的目標遠大,而且有制度加以保證。TEFAF有22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始終對展會的品質有著嚴格的標準,而展會品質的保證就是參展商的質量。對于參展商我們要看它的聲譽以及影響力的大小、經營歷史的長短以及經營作品的特色、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選擇參展商的具體標準。但是我們不會墨守成規,TEFAF一直在前進中。以前我們給與了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參展商以展示的空間,現在我們又給與了設計、攝影藝術以新的機遇。因為如果我們認可了市場的某種明確趨勢,那我們就會全力以赴地隨勢前行,這也是我們不斷創新拓展的動力所在。2009年我們特別加入了設計藝術的展區,不僅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20世紀設計的展區會讓整個展會變得更強大,同時我們也認為這就是TEFAF的精神所在、方向所在。
藝:展會對于具體參展商的審核方法是什么?
本: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是TEFAF的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要是從TEFAF的其它各個委員會的會員中挑選出來的。2009年的委員會有8位委員,其中負責審核古董展區的有3位委員,負責審核古典大師的有0位委員,負責審核現當代的有2位委員。在8位委員中有7位是資深的藝術經紀人,只有J位委員是負責財務的,也只有他不是藝術經紀圈內的人士。
藝:全球的博覽會有很多,那么TEFAF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的?
本:每個展會都會有自己的目標,目標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水準、不同的選擇。TEFAF的特色就是多樣化,這構成了我們的特色。你們所看到的TEFAF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過了歷史性的發展。我們非常樂意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尤其是參展商和收藏家的意見,然后我們會落實到參展商的選擇以及內容的增加等方面,這樣就出現了改變,也最終不斷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展品種類的不斷擴大,是與參展商和購買者需求直接相關的。我們與其它展會的不同之處還在于我們努力提供的是全球化視野,TEFAF不僅展示了時間上的豐富性、品種上的豐富性,我們也努力跨越地區的差異,尋求真正的國際化。
藝:能否具體說明TEFAF的買家構成?
本:TEFAF的客戶構成非常的國際化,而相類似的其它展會則相對要本土化一點,這也是TEFAF成功的要訣之一。我們的客戶除了荷蘭本地的買家之外,還有法國、比利時、美國等地的買家。我們非常期待中國的買家,去年已經有兩批來自中國的參訪團蒞臨,今年可能已經有中國買家出手購買我們參展商的展品了。但是目前到TEFAF的中國人還是很少,2007年我們在上海設立了中國辦事處,由徐曉玲小姐來負責中國的事務。就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參展商和收藏家到我們這里來。
藝:你是如何看待中國乃至亞洲藝術及其市場的?
本:正如我們2009年的研究報告,新興市場的增長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而中國與亞洲的增長主要體現在當代藝術的方面。然而中國乃至亞洲的藝術及其市場還有傳統藝術的部分,因此未來還有更大的增長潛力。TEFAF是非常歡迎中國和亞洲的參與,但是我們不會主動去邀請的,至今我們還沒有收到來自中國的參展申請,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然而中國參展商的缺席并非是說沒有中國的展品參展,在古董和現當代繪畫展區都有不少的中國藝術品,只不過它們是由歐美的參展商所帶來的。我們也希望未來參展的中國展商一定要盡量融入這里的氛圍。
藝:目前的藝術市場正處于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中,您從TEFAF的展會交易中能夠看到這種危機嗎?
本:金融危機對藝術市場的影響在TEFAF的展會交易中還不是非常明顯。因為TEFAF的買家群體來自全球各地,而且我們是頂級的博覽會,吸引的是全球高端而最穩定的買家群體。此外TEFAF有及其豐富的展品種類,時間跨度也非常大。從TEFAF最近的交易來看,一般認為新買家對于當代藝術比較熱衷,但是這些新買家到了TEFAF后卻往往為古代藝術品所吸引,并能夠從理性的角度或者從自己喜歡的角度去加以選擇購買。當然也會有古代藝術品的收藏家去收藏當代藝術的,這樣的“購買交叉”的現象就因為TEFAF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蠻得非常普諞,這無疑創造了購買,推動了各展區的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