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今天你失去了一份工作,但說不定這是你明天更好前程的起點。
白領是個什么概念
白領(white-collar worker)一詞是絕對的舶來品,中國的康熙字典沒有登錄,敦煌壁畫中沒有提示,民間流行口語里更缺乏此類說法。
白領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士。是西方社會對企業中不需做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人員的通稱,又稱白領階層,與藍領對應。
“白領職工”這一名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初。它的范圍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領取薪水的非體力勞動者,因而有“白領職工” 之稱。他們一般工作條件比較整潔,穿著整齊,衣領潔白,包括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辦事員、推銷員、打字員、速記員、文書、會計、店員及教師、醫生、律師、普通職員等。這些人的經濟收入和工作條件較好。但盡管如此,由于不掌握生產資料,他們仍處于受雇傭地位。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白領總數超過藍領約占工人總數的 60%-70%。白領階層福利好、收入高、職位穩定,是令人羨慕的職業。
白領創業參考
這是一個創業的時代,想自己創業做老板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眾多白領一族,尤其是那些在金融危機中失業又找不到適合工作的白領。
那么,白領和失業白領又該如何創業呢?
一、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積累的資源和建立的人脈關系。
這是上班族的一個特點,也是上班族的一個優勢,學會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積累的資源和建立的人脈關系進行創業,可以大大減少創業風險。筆者有一個朋友,原來在北京一家大的電腦圖像制作公司工作,在工作中與很多小的電腦圖像公司、報社、雜志社、電視臺、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建立了關系,積累了人脈。
時機成熟后,這位朋友辭去了原來的工作,自己成立了一個電腦圖像工作室。因為相當于原來工作的延續,無縫銜接,這位朋友幾乎沒有冒任何風險,便踏上了成功之路。現在這位朋友的工作室生意很紅火。但是在這方面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個人生意與單位生意搞混淆,將工作秩序搞顛倒,甚至只要是有利可圖的生意就歸自己,而無利可圖或者虧本的生意就歸單位,這樣做不僅要冒道德上的風險,而且很有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另外,要區分清楚主業、副業,不能因為自己的創業活動影響單位的工作。
二、找準好的項目。
筆者有位朋友在上海的一家臺資企業工作,妻子在一家大型電器公司當推銷員。這位朋友手頭有一定積蓄,又不愿放在銀行里吃息,因為銀行利息太低(眼下已是負息)。從去年6月起,他瞅準時機,在上海吳淞碼頭開了一家拉面館,后來連開了4家?,F在這4家拉面館每月能為他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遠超過其打工的薪水。這位朋友說,其實很簡單,他看準了地方,出錢盤下店面,請了幾個人來開店,設了一個店長,工資要高些,其他人按市場行情走,每月幾百元外帶吃住。
他只要每個星期到店里走一趟,盤盤帳。因為店小,帳目很簡單,無非是進貨、出貨。進貨,就是這個星期買了多少錢的面粉、買了多少錢的牛肉、蔬菜;出貨,就是這個星期消耗了多少面粉,消耗了多少錢的牛肉、蔬菜;賣了多少錢,將中間差價一算,刨除房租、水電、稅費及人員工資,就是他賺的錢。既省心省力,又不花時間。類似這樣的項目,非常適合想創業的上班族。關鍵是你要開動腦筋,時刻留心,四處留心。另外,就是該下手時就下手,不能猶猶豫豫。大家都在找機會,機會來了你不下手,一眨眼機會可能就被別人逮跑了。
四、做一個好的產品代理也不錯。
現在翻開報紙、雜志,到處是尋找產品代理的廣告。有些人對此類廣告抱著本能的排斥心理,以為都是騙子,其實并非如此。這里同樣隱藏著一座座金山,關鍵是你要有眼光。打廣告招代理的產品,一般都是尚處于市場拓展階段的新產品,因而如何判明產品的市場前景,也就是產品之于代理商的“錢”景,是一門學問。這里有幾條原則可供參考:
其一,就是盡量不做大公司和成熟產品的代理,因為這類產品一般市場穩定,但利潤空間小,條件苛刻,非實力雄厚者不能承受,上班族更難以問津。
其二,產品的獨特性與進入門檻要高。有些產品很好,但太容易仿造,結果市場一打開,跟風者一哄而上,市場很快又垮掉,這時候最吃苦的除了廠家,就是代理商,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產品的獨特性如何,是否容易仿造,可以根據產品原材料的來源是否珍稀、獨有,產品的技術含量等等來判斷。
其三,最好直接與生產廠家接觸,而不要做二手甚至三手的代理商,除非生產廠家有特殊要求。
白領被裁,出路在哪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風暴,已經憑借自身的強勁風力飄洋過海來到了我們身邊。時不時傳來的“裁員”聲令白領一族如臨大敵,“不敢懷孕、不敢跳槽、不提加薪”的“三不政策”,被白領奉為保住職業的“法寶”,在網絡中廣為流傳。
不論白領怎么避,還是有相當一批人免不了被裁的“惡運”。“如果今天被裁了,明天做什么——睡覺?找工作?回家?哭?”這張貼子在BBS上引起了無數反響,可見,裁員已經在許多人的頭腦里留下了一個深深的烙印。
古人云:“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一件事的好壞并沒有定論,關鍵要看如何對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今天你失去了一份工作,但說不定這是你明天更好前程的起點。
·故事一·
◎被裁后單干
2001年,全球IT通信行業普遍不景氣,IT通信企業也成為了廣大裁員企業中的主力軍。一年前,小王所在的通信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不得不進行大幅度裁員,小王所在的部門更是被裁得一個不剩?;貞浧鸨唤浝斫羞M辦公室“面談”時,小王覺得那時候自己的心態特好,“我知道他把我叫進去要說什么事,我就對他說,不用談了,我這就走了。然后簡單收拾了一下就真的走了。”
也許天生就是一個樂觀的人,丟了工作對小王的影響并不大,他沒有急于尋找另一份工作,而是徹底給自己放了個大假。由于平時工作繁忙,壓力也大,根本沒有機會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失業后的半年,小王參加了一些旅行社的戶外活動。他也試著找過幾份工作,因為各種原因都放棄了。“最主要還是一個報酬的問題,并不是說我要賺多少錢,以前我一個月的收入近8000元,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價值現在只有兩三千塊。而且隨便找一份工作對自己的履歷并不是件好事?!?/p>
然而對于已有家室的小王來說,沒有工作是有壓力的,供房子要錢,養育孩子也需要錢,一直靠積蓄過日子并不能維持多久。于是小王開始替朋友做一些獨立的Project,做下來他感覺很好,工作相對自由,很符合自己不喜歡約束的性格,收入也比較可觀,于是小王便萌發了自己干的念頭。
2002年6月,小王和幾個朋友合伙辦起了自己的網站工作室。大家都干勁十足,以低廉的價格接了很多單子。小王覺得,自己的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擁有很好的團隊和一定的客戶基礎,將來的發展前景很樂觀。最主要的是,現在自己很享受為自己打工的感覺,那種工作的熱情是以前在大公司工作時從來不曾體會到的。
在剛被裁員的時候,不妨把它當作上天賜給的一個悠長的假期。不要勉強,不要焦躁,只有徹底放松后才能冷靜地思考自己的方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故事二·
◎沖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王維在原來公司工作了七年,先做財務經理然后是行政經理,雖然說不上飛黃騰達但至少也是一帆風順。可沒想到在公司全面裁員的浪潮中,他這個行政經理也沒能幸免。剛被裁掉的時候,王維內心沮喪無比,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那么輕易地就被裁掉。思前想后,他決定趁這個機會給自己好好充電,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借此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
于是他花十萬讀了一個英國來華辦的MBA,他覺得管理對每個企業都至關重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對自己將來的“再就業”是十分必要的。這期間,除了讀書他也沒有閑著,而是繼續在一家香港公司找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無論是職位和收入都比原先的工作差了一大截,可是王維仍然欣然接受,這其中自有他的想法。王維認為一個人,尤其是剛丟了工作的人,如果長時間沒有工作不與社會接觸,心態會變壞,人會變得更郁悶。邊充電邊工作,一方面可以使自己保持比較平衡的心態,另一方面也能把自己所學進行實踐。
從MBA班畢業之后,王維又踏上了求職之路。豐富的經驗、良好的心態再加上那張MBA證書,王維如愿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工作。職位更高了、收入更多了,王維覺得這次的裁員反而讓自己更上了一層臺階。
怨天尤人沒有用,不如行動起來做些事情。之所以被裁,說明你缺乏“獨門武功”,在人才市場上屬于“大路貨”,不能形成足夠的競爭力。怎么辦?不如抓住機會去充電,提升自己。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能總是唉聲嘆氣,多與社會接觸。切記,先要生存,然后才有發展??梢韵日乙环莨ぷ鬟^渡一下。
遭遇裁員下崗時
心理學家認為,遭遇裁員并非以當事人的意志而轉移,只有理性地評價事件,將裁員看作是一種挫折甚至是機遇,建立正面積極的態度,或許人生晴朗的太陽會再次出現。
在遭遇裁員或下崗的,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1.保持冷靜與理智,切忌感情用事,在辦公室里大哭大鬧。
2.整理所有私人物品,與同事友好地告別。
3.將所要移交的工作做個記錄,與公司相關的財務關系做個了結,如出差的報銷、醫藥費等。
4.如有需要,可與自己關系較好的上司聯系,取得日后提供推薦信的承諾。
5.將所有勞動合同,個人福利資料(四金)復印。
6.在心情極其不好的時刻,可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如伴侶、異性朋友、父母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