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退休之前,他幾乎很少在家里吃飯。剛結婚那兩年,他還只是個小科員,倒是天天在家吃飯。他喜歡吃口感很重的菜,要很多的調料,開著很猛的火,又紅燒又油燙,可她做的菜清淡,不合他的胃口。她因此而受了他不少埋怨,還被他扣上一頂不善廚藝的帽子。后來他升了官,每天不是這個會議就是那個飯局,他也懶得回家吃飯,最多半夜起來餓的時候喝一碗她留的湯。
退休之后,門前車馬少,飯局不再一個接一個,他的日子一下就清閑起來,再加上醫生叮囑他飲食要注意,于是留在家里吃飯的時間,就多了。
20年來,他第一次正正經經坐在餐桌前吃她做的飯。兩個女兒已經結了婚成了家,家里就他們兩老。兩對碗筷擺上長方形的餐桌,三菜一湯,清蒸魚,炒大白菜,蓮米豬骨湯,很普通,只是最后一個菜讓人驚喜,他叫不出名,以前也沒吃過,造型很特別,色澤鮮艷,黃的白的球形狀蛋羹,搭在嫩綠的婉豆尖上,上面再撒上一層金黃的調料汁。他夾了一個黃的吃,再夾一個白的,嗯,黃的是蛋黃,白的是蛋白,還帶著濃厚的豆香,舌尖能感受到蛋的清香,還有豌豆苗的鮮甜,最難得的是蛋黃和蛋白的熟度剛剛好,并且不會混攪各自的味道。這是一種久違的感覺,讓他想起年輕時和她在老家田頭的情景。他們在自家菜地里摘了一把媽媽親手種的菜回家炒,只是滴幾滴花生油,那菜的味道卻讓他回味了一輩子,鮮,甜,帶著食物特有的濃香。他問老伴,這菜什么名堂。她說,這叫鴛鴦豆腐。他很好奇,如何能把一個雞蛋的蛋黃和蛋白做得如此涇渭分明。
那天,他瞧著老伴的菜藍子里有雞蛋,猜老伴肯定是要做鴛鴦蛋,破天荒搬了張凳子坐在廚房門口,看老伴做這道菜。
她先取了一把豌豆尖,擇取嫩葉放在瓷白的盤子里,3只雞蛋打碎,蛋清和蛋黃各裝在一個小碗里,各取一半豆腐,加適量油、鹽、味精、干淀粉攪勻成黃白兩種豆腐茸,然后她打開廚柜,摸出個竹做的蒸籠,又變戲法似地摸出十幾個雪白的小瓷湯匙,往湯匙里抹上油,分別裝入豆腐茸,入籠蒸上10分鐘后,一個個都胖乎水嫩的,在湯匙里顫著抖著。她熟練地赤手伸進蒸籠里把湯匙拿出來,放在盤中豌豆尖上。
隨后,她不緊不慢地燒紅鍋,下油、鹽、味精、胡椒粉、蔥花、蒜末、湯及其余調料燒開,勾芡收濃,澆在豆腐上。整個過程,她就像是在完成一個藝術品,已經變形的身體也變得輕盈起來,臉上帶著少女般的羞澀滿足。從那天起,這道豆腐成了他的最愛,他越吃越覺得這道菜意味深長。后來有一次他因為清閑,忍不住也想學一手,卻怎么也不能把蛋黃和蛋白完整地放到十幾個湯匙當中。
她笑他人老手笨。他也不說話,嗯嗯答應。其實他哪里是笨,他只是不想占領了她的領地,他發現只要他一進廚房擺弄她那些廚具,她就會很不安,相反,只要他坐在門口看著她弄,那天的鴛鴦豆腐,就會尤其的水嫩香滑。
他后來也看穿了,她做別的菜手藝沒見長,只是這道鴛鴦豆腐尤其做得巧奪天工。她一向都是大咧咧的女人,就因為年輕時他嫌棄過她做菜的簡單,于是她花了二十幾年的心思,只為做一道他吃了后不會挑剔的菜。單是這份情意,也就足夠了。
這天,女兒剛好打電話來,他正在吃飯,女兒問他,退休生活如何,他滿嘴濃香地說,活了大半輩了,今天才知道什么叫做“只羨鴛鴦不羨仙”。
鴛鴦豆腐
原料:豆腐400克,雞蛋100克,豌豆尖100克。鹽15克,味精、胡椒粉各5克,大蔥、大蒜(白皮)各8克,淀粉10克。
做法:
1.將豌豆尖擇取嫩苞洗凈用開水燙一下,裝于碟中作底菜;
2.將雞蛋打入碗中,蛋清、蛋黃各裝于一碗;
3.蔥洗凈切蔥花,蒜切碎末;
4.各取一半豆腐分別放入蛋清、蛋黃碗中,加適量油、鹽、味精、干淀粉攪勻成黃白兩種豆腐茸;
5.將小瓷湯匙,洗凈抹上油,分別裝入豆腐茸,入籠蒸10分鐘,使其熟透定形;
6.出籠后,從湯匙上取下蒸成形的豆腐放盤中豌豆尖上;
7.炒鍋置中火上,下油、鹽、味精、胡椒粉、蔥花、蒜末、湯及其余調料燒開,勾芡收濃,澆于豆腐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