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如果您到公園散步,可能都會被這樣一群奇特的表演隊伍吸引住:表演者手持兩根“長筷子”,將一根花枝招展的軟棍在空中撥來打去,翻轉騰挪,忽而將花棍撥打上十幾米空中與樹梢親密接觸,忽而來個水中攬月,讓花棍貼地飛行,有時像踢毽子般腳尖輕挑,有時又讓花棍像個陀螺般在空中飛速旋轉,宛如玉女紡線。玩到興頭上,他們擺出陣形,將一根花棍在數人之間來回拋接,每個人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領。
這就是打花棍,古稱打紂棍,在中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由于打花棍可以鍛煉人的平衡感覺,已經成為當前不少人的一種健身時尚。
人閉著眼睛也能感知四肢、軀干的位置和運動的方式,這主要是人體的本體感覺在起作用。影響本體感覺的組織主要是骨骼肌內的肌梭和關節(jié)附近肌腱內的腱梭。肌梭感知肌肉的收縮,腱梭感知肌腱的張力。人的動力性活動主要依靠骨骼肌的收縮和張力的變化。肌梭和肌腱把感知的信息傳到中樞,由中樞分析、綜合,再反饋至關節(jié)、肌肉,以完成所要求的動作。
本體感覺功能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提高。籃球運動員閉著眼睛運球的準確度和速率比一般人好得多。體操運動員對于熟練的動作稍有偏差,即有感覺,而新學的動作,即便出現很明顯的錯誤也感覺不到,就是這個道理。打花棍可提高人的本體感覺功能,增強反應的靈敏性和動作的準確性。
打花棍時,眼到、手到,雙手配合,精密協(xié)調。花棍按照人的意志在空中翻滾、旋轉。打擊的位置、力量和時間必須恰到好處。早一點、晚一點、輕一點、重一點、偏一點、斜一點,花棍就會跳動紊亂,失去節(jié)奏,以致落地。進行一些高難動作,如高拋低旋,擦肩繞頸等,則對擊打的時間、擊點的準確性和力量的大小要求更高。經常練習,肢體的感知就會越來越靈敏,關節(jié)的位覺就會越來越準確;方向的掌握、力量的控制、動作的協(xié)調,就會越來越精細。花棍又是一種對健康極為有益的活動,打花棍時經常有扭頭、扭腰的動作,對于上班族來說,是非常好的鍛煉脊椎、肩周的運動。同時,打花棍對眼神、步伐、平衡性也有要求,因此對于預防老年癡呆效果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打花棍是一項對時間、地點幾乎沒有要求的運動,即使是下雨天也可以在室內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