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生來氣血弱,
不會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樂,
心一樂,病都卻。
心病或將心藥醫,
心不快活空服藥。
且來唱我《快活歌》,
便是長生不老藥。
石天基是清代著名養生家。他自幼多病,十六七歲時身體仍瘦弱,父親就教他讀醫書和養生著作。從18歲起,石天基就注重調攝養生,堅持了20多年,不但大病沒有了,就是傷風感冒等小病,也不再發生。于是,他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寫成《長生秘訣》一書。其中就收錄了這首《卻病歌》。
此歌提倡人生要學會快活,保持情緒樂觀,這是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
中國古代有“調攝養生”的說法,其中精神調攝是主要的方面。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確能對人體生理產生巨大影響。思慮過度容易衰老,憂傷不去容易生病,悲憤至極會造成昏厥甚至死亡 。
因此,許多養生學家都主張節思慮,和喜怒,去悲憂,做到這些的關鍵是樂觀通達。中國有句古話叫“知足常樂”。這并不是要人們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盲目樂觀、得過且過;而是告誡人們不要有過高的欲望,對客觀上實現不了的目標不要橫生妄想,對經過奮斗取得的成績抱有正確的態度,不要一山望著一山高,被名利所困。坦然面對社會,從容面對人生。做到“寵辱不驚,靜觀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笑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順心如意的,如果眼睛一直往上看,抱恨生不逢時,己不如人,終日處于精神煎熬的狀態,那必然會招來病魔并加速衰老。
從這個意義上考慮,石天基的《卻病歌》可稱得上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