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月有陰晴圓缺、年有寒暑往來一樣,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春風得意馬蹄疾”,當處在“黑云壓城城欲摧”,或者“日暮鄉關何處是”的境況時,人應該怎么辦?老一輩人說:學會低頭。
低頭是什么意思?低頭就是審時度勢,就是能屈能伸,就是“應權通變、宏思遠益”,就是卑躬不屈膝,讓步不退步。比如駕車,當前方遇到障礙物或者前方出了車禍等等,你就不能硬往前闖,你得停下來甚至往后退,以便另擇一條路或者等待障礙物的排除;比如下象棋,在進攻失利的情況下,你就不能繼續往前沖,你得退回來組織防守,重新調整部署,以便等待機會再次組織進攻。
據說,在高山峻嶺上經常可以看到:東南面生長的植物很多,西北面卻只能生長雪松。原因是西北面的雪比東南面的雪下得大,雪松的樹枝富有彈性,可以不停地抖落身上的積雪,而其它植物則沒有這個本領。這種堅韌自如、剛柔相濟的品性,就是老一輩人說的“低頭”。
西楚霸王項羽是個歷來讓后人嗟嘆和同情的悲劇英雄,他驍勇善戰、武功蓋世,“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但他沒學會“低頭”,在兵敗垓下,四面楚歌,被追兵追到烏江邊的情況下,居然拒絕了烏江亭長愿載他渡江,希望他重整旗鼓的好意,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最后落了個自刎烏江。所以,后來很多人為他惋惜。唐代杜牧《題烏江亭》說:“勝敗兵家事不欺,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奪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人在世上走,豈能處處爭強。在形勢明顯對自己不利或者自己還沒有力量去影響和改變這種形勢的情況下,一味剛強,一味死撐,一味地橫沖直撞,只能叫逞匹夫之勇。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會低頭,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換句話說,“低頭”是為了抬頭,退讓是為了前進,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犧牲。
(摘自《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