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2”鍛煉法(請參閱本刊2009年2月下42頁)中曾提到,每天按摩保健三穴(合谷、足三里、內關),對健康大有益處。前兩個穴位我們已經做過介紹,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內關穴。
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面,與前臂背側面的外關相對,故稱“內”;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故稱“關”。腕橫紋往上(近心端)約3橫指的兩筋中央,即為此穴。它屬手厥陰心包經,是八脈(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又叫奇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聯系體表與體內的經脈,調節并維持兩者的相對穩定和平衡,經常按摩此穴在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內關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癇、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后血暈等癥。古代的經絡學說早就把心臟病和內關穴聯系起來。實踐證明,針刺和按摩內關穴可以治療和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另外,由于心包經起于胸中,所以針刺和按摩內關穴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刺激內關穴的方法大致有3種:(1)按壓法。將大拇指垂直放在內關穴上,以指尖有節奏地按壓并配合一些揉的動作,要有一定的力度,產生一定的得氣感覺,最好要使酸、麻、脹的感覺下傳到中指,上傳到肘部,這樣才有較好的效果。用此方法前,最好把指甲剪短,避免劃傷皮膚。(2)針刺法。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外關穴,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指端放散。(3)艾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每燒盡1個艾炷,即為1壯),艾條溫灸10~20分鐘。長期有效刺激內關穴,可寧心安神、和胃止逆、理氣鎮痛(注:針刺、艾灸法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