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旅游業已發展成為成熟的“商品”,面對琳瑯滿目的旅行“商品”,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想成為一名精明的旅游者,提高防“宰”的能力。不妨看看以下3攻略——
攻略一:把握報名關
我國在1994年頒布了《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并于1995年7月1日起施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賠償暫行辦法》,此后,已足額繳保證金的旅行社,其經營業務受到旅游行政部門的監督和保護;而對其他旅行社的質量理賠申訴,上述部門將概不受理。
因此,報名參團時應該選擇信譽良好且已經足額交納質量保證金的旅行社,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而誤入圈套。因為多數的廉價旅行社先是以低價吸引顧客“上鉤”,然后在食、住、行、游和購物等方面做文章,旅游產品質量和游客的合法權益根本無法保證。能足額繳保證金,這本身就是旅行社的實力與信心的標志。這些旅行社一方面較為注重導游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在服務質量方面有問題而對這些旅行社投訴時,也有各級的旅游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賠償暫行辦法》作為后盾,旅游者的合法權益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攻略二:做到有備無患
報名參團時應向旅行社索取一份行程表,以明確應該去的旅游景點、旅游路線安排、人住酒店、餐飲標準等。在旅游時多向導游了解行程安排并對照計劃,若游覽景點的先后順序非人為因素變動是可以接受的,如發現人為(有意)減少旅游點、縮短旅游行程或遲出早歸等問題,這是旅游者所不能接受的。對有損旅游者利益的做法,每一位旅游者都應以手上的行程表向導游據理力爭。即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所為,作為導游也必須向游客作出合理解釋并作妥善安排,必要時還應由旅行社(接團社)給予客人一定的補償。入住應該是星級酒店或同等條件的酒店,同樣星級的酒店地區差別也是存在的,關鍵是基本設施、衛生狀況和服務質量。餐飲標準可作參考,但必須與當地的物價水平相聯系。
攻略三:慎用表決權
有些導游會以增加景點或品嘗風味餐等名義來增加額外收費,實施前都會征求游客意見,須在自愿且全團旅游者一致同意的前提下方可實施。此時,作為旅游者在簽名同意或表決前,應三思而后行:一是時間問題。旅游團行程是根據游覽內容、行走路線、食宿地點等因素來統籌安排,務求令游客能盡情盡興地游覽每一個景點。例如,一個來自廣州的雙飛北京團(五天標準團),正常行程僅安排游覽14個景點,若在正常行程內再增加五六個景點,所需時間不是起早摸黑搶回來,就是靠壓縮正常景點游覽時間而擠出來。可見,這樣增加景點的結果毫無疑問是迫自己“跑馬觀景”。二是價值問題。無論是增加景點收費還是補收品嘗風味餐差價,現行的管理措施尚無法做到統一的收費標準,所收費用多少全憑導游說了算。一些品德不良的導游則可從中漁利。因此,在不了解將要買的“旅游產品”價值的情況下來作決定,就有可能上當受騙。
除以上幾點外,還有其他難以預知的問題,需要旅游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具體問題應事先查明相關信息,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