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應邀到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研究院發表了題為“經濟危機與全球經濟”的演講。
在演講中,斯蒂格利茨深入分析了世界金融危機的成因與現狀。他認為,早在2005年至2006年間,美國經濟問題已經顯現,但當時政府并沒有對次貸產品等的發展予以制止,反而加以鼓勵。這種錯誤的激勵機制造成問題不斷升級,為危機的形成埋下禍根。針對先前的救市措施,他指出,過去一些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實際上陷入了一個回報不對稱的誤區,即經濟利益被少數人占有,而經濟損失則由全社會承擔。
他斷言,今年是50年來第一次全球經濟負增長,也是全球化時代遭遇的第一次經濟危機。對中美兩國應對經濟危機的干預,他的評價是:美國經濟計劃數字不夠大。對于美國來講,8000億美元的計劃也就是一半而已,根本不夠,投入力度沒有中國大。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由于推出的是促進內需、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尤其是幫助農村大力發展的“一攬子計劃”,符合一個好的經濟刺激計劃特征。所以面臨經濟危機時做得更好。
斯蒂格利茨以力倡公平、公正,直言不諱著稱。在當前形勢下,他對經濟危機、美國時政所發表的“辣評”尤其引人關注。在此次中國人民大學講座的幾天之前,他曾先后在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舉行類似演講,報告廳總是擠滿了慕名前來的師生,場面火爆。
在22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斯蒂格利茨就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如何擴大內需等方面再度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包含很多非常好的因素,其中有四方面需要注意。
—是加強對國內基礎設施,特別是鐵路的投資。公共交通可能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個領域,它能夠幫助處理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同時也能在長期內促進產能的增長。
二是幫助中國建立創新型的經濟,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
三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教育、衛生進行投資所帶來的好處將是雙重的,不僅直接對相關經濟領域有好處,通過這些領域進行投資也能夠帶來消費方面的刺激。”他表示,中國“以創業促進就業”和“關注保障性住房”的方式“非常好”。
四是經濟體制結構的轉型。一要減少出口的依賴性,二要對工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提高效率,三要進一步促進消費。
(南溪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