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性皮膚病,是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特征為皮疹具有多形性,易于滲出,自覺瘙癢,常對稱分布和反復發作。古人稱之“浸淫瘡”、“旋耳瘡”、“四彎風”、“繡球風”、“皰”、“奶癬”等。按部位分為陰囊濕疹、肛門濕疹、頭皮濕疹等。其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
以下方法可以治療濕疹:
一、熏洗法
處方:濕疹洗劑。
【組成】(1)苦參洗劑:苦參100克,明礬10克,雄黃少量;(2)五倍子洗劑: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蘚皮、石榴皮各15克,黃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
【操作】方(1)藥物水煎后局部熏洗,1天2次,每次20分鐘,7天為1療程。方(2)藥物置紗布袋中扎緊,放入鍋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將藥水傾入浴盆中趁熱熏洗,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鐘,輕者1周,重者1~2個月可愈。
【適應證】方1適用于陰囊濕疹;方2適用于肛門濕疹頑固性者。
二、坐浴法
方一:苦參浴液。
【組成】苦參、白蘚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芒硝各6克。
【操作】上藥除冰片、芒硝外,水煎至1000毫升,加冰片、芒硝攪勻坐浴20分鐘,1天2次,10天為1療程。
【適應證】肛門濕疹。
方二:韭椒蒜浴液。
【組成】韭菜蔸、辣椒蔸各80克,干大蒜梗、苦楝子各50克。
【操作】將韭菜蔸、辣椒蔸擇洗干凈,連同大蒜梗、苦楝子一起放入大盆中,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至3000毫升,離火待用。用時先令患者借其蒸騰之藥氣熏肛周,待藥液不燙時,再坐入盆內,泡洗10~15分鐘,早晚各1次,2天為1療程,一般1~2療程可愈。
【適應證】肛周濕疹,陰囊濕疹。
方三:鼠刺湯。
【組成】鼠刺全草(又稱兩面針、繡花針)100克,蛇床子、土槿皮、十大功勞葉各30克。
【操作】取上藥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左右備用。臨癥用藥水坐洗浸泡患處20分鐘,每天2次,連用5~7天。
【適應證】主治慢性陰囊濕疹。
三、口服法
方一:化濕解毒湯。
【組成】金銀花、滑石各30克,連翹、黃柏、白蘚皮、海桐皮各15克,黃芩10克。
【操作】水煎服,每天1劑。另外用野菊花60~100克,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藥汁,溫服,每天3次。
【適應癥】陰囊濕疹。一般用藥1~6劑。
方二:半邊蓮飲。
【組成】半邊蓮、烏韭、白英各15克,金銀花6克,大棗7枚。
【操作】上藥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以湯代茶,1療程5~10劑。
【適應證】嬰兒濕疹。
方三:六蟲解毒湯。
【組成】全蝎5克,蜈蚣3條,蘄蛇、赤芍、地龍各15克,僵蠶10克,蟬蛻9克,金銀花、當歸、首烏、地骨皮、野菊花各24克。
【操作】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藥渣再煎液外洗。
【適應證】濕疹。以滲出、糜爛為主。(山西 蔡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