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頸椎的一種勞損退變疾患,與長期的屈頸動作有關。嚴重的可以壓迫通向上肢的神經根或通向腦子的椎動脈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暈,甚至壓迫神經的低級中樞──脊髓,而產生半身無力。病變是難以逆轉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以避免它繼續惡化。注意下面七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緩解和預防頸椎疼痛:
一是晚上不宜高枕臥,俯首工作有限時;看書不妨添支架,沉思亦可托腮頤;頭暈忌望天花板,手軟宜常牽脖子;早起漱口練抬頭,閑時多躺靠背椅;俯臥垂頭能復位,自行“吊頸”少求醫。
二是低頭屈頸長時間工作,頸后椎旁肌肉因持續緊張而容易疲勞,頸椎關節亦會勞損。因此伏案不宜過久,最好一兩小時便休息一下,或變換一下體位或動作。
三是晚上睡高枕亦會使頸椎屈曲,長年如此,會增加頸椎勞損。看書時自然要低頭對著書本,如果把書用支架斜放,頭可以略為抬起,不必長時間屈頸就可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四是用腦子時以手支撐下頦,對頸椎病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好習慣,可以減輕頸肌的負擔,避免頸肌過勞。頸椎病如果椎動脈受壓會引起腦缺血而產生眩暈,頭后仰動作時會增加壓迫,故每抬頭望天花板時便眩暈,應注意避免這個動作。
五是頸椎壓迫到神經根會引起從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無力,做頸部牽引可以擴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根的壓迫,癥狀自然會緩解。頸椎病患者應多做頸部功能鍛煉,尤其是伸頸動作,一方面可使頸椎關節保持一定的活動范圍,避免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頸部肌肉發達,增加支撐力,避免勞損萎縮。
六是早上漱口時順便活動一下脖子,是一舉兩得的事。為避免頸肌長時間因支撐頭顱而產生疲勞,休息時多躺靠背椅,使頸肌放松,亦是避免勞損的一法。由于椎間盤變性變窄,頸椎小關節松弛,有時會在某個位置卡住了,即發生了移位,此時會有頸痛、活動不靈、容易疲勞,甚至引起眩暈、頭痛等癥狀。用推拿、牽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復位,使癥狀緩解。沒有就醫時,亦可以俯臥靠近床邊,使頭自然下垂到床沿外,利用頭顱本身的重量自行牽引,有時也能復位。不過年紀大、有高血壓者忌用,沒有人在身旁也不可擅用此法。
七是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有效方法,長期有癥狀的患者可以在家里自行安裝一套簡易的牽引用具,只需仿效醫院縫制一條用以固定頭顱、懸吊脖子的頜枕帶,加上一個滑輪、一條繩子以及代替砝碼的重物便可。但是牽引的角度、重量和時間亦有講究,最好征詢一下理療科大夫的意見。(山西 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