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在這個創業的年代,新時代的女性憑借著天生的直覺、理解力、柔性、協調性,發揮著男性無法比擬的優勢與特長,巾幗從此不必讓須眉,女性創業時代正在悄然來臨……
打工不成回家創業去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以農民工及大學生為主的從業群體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目前國家提倡全民創業,各級地方政府更是出臺各種創業優惠扶持政策,在此大環境下,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我們不可回避的話題。
據2007年武漢大學調查,相對男性而言,女性在技能、經驗、人際關系等方面比較具有優勢,自主創業的機會和成功率都相對大一些。
對于有學歷、有專長的知識女性,可從事創意服務類的職業。以創意、執行為主要工作內容的職業,適合需要自由而不受拘束的創意工作者,這類工作辦公地點非常具有彈性,適合想兼顧家庭的SOHO族。包括企劃公關、多媒體設計制作、翻譯、編輯、服裝造型設計、文字工作、廣告、音樂創作、攝影、口譯等;其次是專業咨詢類。如以提供專業意見,并以口才、溝通能力取勝的行業,由于工作內容與場所都富有高度彈性,因此跑單幫游走各家企業或成立工作室的可行性也極高。包括企業經營管理顧問、旅游資訊服務、心理咨詢、專業講師、健美咨詢顧問等。張女士是陜西師大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現在一家民辦院校當老師。她說,她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加之當代社會快節奏的競爭壓力使許多人患有輕重不等的心理疾病,她作為一位有耐力的女孩很有信心開一個心理診所。這種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服務性,很適合具有耐心和柔情的女性從業;第三種是科技服務類。在網絡及電腦科技發達的情況下,擁有相關專長的創業機會很多,包括軟件設計、網面設計、網站規劃、網絡營銷、科技文件翻譯、公關等。
對于文化水平一般,技能操作比較差的大眾女性可從事家教看護類的工作。如兒童教養與老人看護,包括才藝班、幼兒園、托兒所、居家護理、家政服務等。這類職業的從業人員,在具有基本素質的水平后再加以服務意識與工種技巧強化的培訓就可以勝任了,報酬不會太低,年齡限制也不太嚴格;其次還可從事生活服務類的職業。主要以店面經營方式操作,包括西點面包店、咖啡店、中西餐飲速食店、服飾店、黃金首飾珠寶店、鞋店、居家用品店、體育用品店、書籍文具租售店、美容護膚店、花店等。
為此,筆者深入采訪了若干小成本創業的女性,選取了幾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創業者,分析其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幫助更多女性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
有什么技術走什么路
利用自身優勢開土菜館
今年38歲的劉洛霞在家鄉赫山區經營著一家土菜館,“生意還過得去。逢年過節甚至忙不過來。”
劉洛霞和丈夫于1994年結婚,幾年前兒子考上初中,開支越來越大。為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她跟隨南下打工的姐妹來到了廣東。
“我只有初中畢業文化,除了能炒得一手好菜外,沒有其他方面的特長。”到佛山后,劉洛霞在當地一家湘菜館干起了大師傅,月薪2500元。由于她炒的菜味道很好,餐館老板每年還給她發2000元的年終分紅。4年下來,劉洛霞已經有了10萬元存款。
2007年9月,劉洛霞辭職回到家鄉,和丈夫一合計。決定投資6萬元,以家庭庭院為依托開一家土菜館。劉洛霞負責掌勺,丈夫負責采購,兒子到了周末也幫著打雜。由于地理位置好,加上物美價廉口味好,劉洛霞的土菜館生意一開張就不錯。此后,結合在廣東學來的經驗,劉洛霞不斷改進菜式,推出新的菜譜,回頭客日益增多。
到2008年11月,劉洛霞已賺回全部投資,并且還略有盈余。家里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改善,“只要不出意外,土菜館再開幾年,我們就可以步入名副其實的小康生活了。”
對創業者而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發掘自己和身邊特有的資源進行投資開發,往往容易成功。因此。創業者應盡量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經驗、興趣、特長能掛得上鉤的項目。
民以食為天。不少返鄉者在創業時都會想到開設小規模的餐飲店,但成功者并不多見。劉洛霞的小店之所以生意紅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自己有一手炒菜的好手藝,在佛山的幾年打工經歷不但為她賺到了創業的起步資金。更讓她深入了解了市場和顧客需求,這是她區別于很多同行的優勢所在。
家鄉資源成金礦
像益陽當地大多數農家女一樣,17歲時,李曉梅也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在深圳一家家具廠一干就是8年。最開始她被分配在流水生產線上,2004年轉而從事營銷工作,主要推銷涼席、沙發等。
李曉梅發現,在家鄉被當作柴火燒的竹子,在深圳不僅被加工成了精美的涼席和其他竹藝品,而且價格高得令她咋舌:“一床做工精美的涼席可以賣到好幾百元,而原料成本不過幾十元。”
去年年初,李曉梅帶著打工的積蓄10多萬元回到家鄉,在家人幫助下買來一臺加工機,辦起了一家小型涼席加工廠,終于實現了創業當老板的夢想。
由于涼席銷售的季節性很強,李曉梅沒有聘請固定工人,而是充分利用當地閑置的勞動力,每到生產旺季,她就聘請中老年婦女前來加工制作竹片,按量付價,皆大歡喜。制作出來的竹片和涼席,除了一部分銷售到本地專門從事涼席批發的廠家外,她還主動聯系了長沙、湘潭等地的涼席經銷商,發貨遠銷到各地。
現在,李曉梅已經基本上收回了成本。她計劃,隨著市場銷路的打開,要進一步更新加工機器設備,充分利用家鄉遍地都是的竹子資源,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坐在家中發家致富。
有核心的技術進行創業,便有核心競爭力,競爭對手也相對少。同時在技術支持下。要選擇恰當的目標市場。針對特定消費群體,進行市場調研,知其所好,投其所好。乘“需”而入。推出新產品或服務項目,才能領先一步占領市場。
另一方面。創業要學會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人力優勢,逐步擴大市場銷售渠道。讓產品能保證質量和銷路。
提升技術才能避風險
家住長沙市郊區的韓迫近來一直很沮喪。31歲的她養殖珍珠雞一年多,虧掉積蓄,不僅遭受丈夫的責難,鄰居也笑她“想錢想瘋了”。
2007年8月。從廣東打工返鄉的韓迪聽說養殖珍珠雞大有前途,決定放手一搏。她以為,養雞的技術含量不高,應該很快就能掌握。按照報紙上的廣告。韓迪來到河南某地學習了一個星期的養殖技術。
回到長沙后,韓迪購回了5000多元的珍珠雞種苗,并在一畝多菜地上搭起塑料大棚改造成養雞場,匆匆上馬。按照學來的簡單配方,她購來各種原料配制成飼料,珍珠雞雖然長得比較慢,但尚屬正常。
養雞是個很辛苦的工作,韓迪忙不過來時,就發動丈夫加入,并且請來妹妹幫忙。辛苦之余,看著2000多只珍珠雞漸漸長大,韓迪興奮極了:“估計這批雞全部出售能賺到兩三萬元。”
然而,去年年初,百年不遇的特大冰災突然降臨,不但連雞飼料都無法購買配制,珍珠雞的生長發育也成了大問題。韓迪慌了手腳,她在雞圈里掛上幾十個100瓦的燈泡,期望能起到一點保溫作用。但由于連續幾天停電,只能眼睜睜看著雞一只只死去。
好不容易熬過冰災,2000只珍珠雞已經只剩下600多只了,韓迪無錢繼續購買飼料,只好匆匆將尚未發育完全的雞一次性賣了出去,虧了2萬多元,“那可是我和丈夫多年來的全部積蓄啊。”她欲哭無淚。
返鄉的打工者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質普遍較低。要想創業。就必須提高技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同時。在創業前,要確定所選擇的項目涉足的人少,項目是否具有獨創性。有多大的市場容量。同時。創業時的資金投入要注意有所保留。預備種種不利局面的發生,以免因經驗或市場的問題而導致血本無歸。
優勢互補 誠信經營生意好
劉時香今年24歲,來自邵陽,2006年畢業于湖南廣播電視大學電子商務專科專業。目前是長沙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
劉時香從小就有種不服輸、不怕吃苦的精神,大學畢業后,她和男朋友決定創業,從親戚、朋友、同學那里籌到了將近5萬元,2006年6月在長沙建立了一家婚慶策劃工作室。
劉時香的長處是擅長建立客戶關系網絡、維持售后客戶關系,男友的特長是電腦制作、創意設計,從事婚慶策劃工作。兩人可說是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給幾十對新婚夫妻策劃了頗具個性化的婚禮后,劉時香在婚慶行業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6年12月,劉時香和男友注冊成立了公司。她對很多新婚夫婦進行調查后,發現新婚夫妻希望在婚禮上能有一份記載著愛情故事的精美報紙,既可以體面地與請帖一起發給親朋好友,也具有紀念意義。劉時香和男友連夜設計出了一份樣報,結果大受歡迎,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就為上百對新人制作了結婚喜報,光這一項就賺到了上萬元。
劉時香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再苦再累她也注重誠信經營。有時候她和男友設計的客戶網站出了問題;即使在半夜,她也會和公司聘請的維護人員立刻出動去解決,次數一多,客戶紛紛當起了她的免費宣傳員,給她帶來了許多新的客戶。劉時香的誠信知名度也隨之上升,她的業務范圍也擴展到了平面設計、網站制作、婚慶策劃等方面。
2008年9月,在融入了相當大一部分外來資金后,公司進一步擴大規模,集網站建設、設計、廣告、策劃、制作、印刷、銷售為一體,除了以往的企業客戶外,還承接了數家政府網站的設計制作。“當初投資5萬元,發展到如今公司有約200萬元資產規模了。”劉時香說。
大學生創業者,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創業者的內功怎么樣。就創業技術而言,不要輕易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一定要有預測項目的盈利能力。同時,作為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術。提高技術含量。聚攏人脈資源。
忽視市場需求遭失敗
“我正在積蓄資本,準備第二次創業。”筆者聯系張瓊花時,她正在本地一家企業單位從事客戶服務工作。一年前,她還是一家時裝店當老板。
張瓊花于2005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早在讀大學時,她就和幾位校友利用周末的時間在幾家服裝店做過兼職導購員,發現服裝店的利潤不菲。大學四年級時,她和同學跑到株洲服裝批發市場進貨,然后到幾所大學的女生宿舍推銷,居然賺到了好幾千元的利潤。
大學畢業后,張瓊花和一位老鄉一合計,決定合伙投資開一家服裝店,但一定要實行個性化經營。張瓊花將服務對象定為青少年女性,“打造陽光少女的個性化大膽性感穿著,是我的宗旨。”
張瓊花的創意不錯,但在進貨過程中她遇到了難題。由于她一味地將個性化定位跟時裝發布會同步,但實際上,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來的新款時裝,由于過于暴露或過于怪異,鮮有人問津。
2007年8月,張瓊花已經虧了近10萬元,時裝店再也無法經營下去了。她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說:“我忽視了一點:過于暴露和過于奇異的服裝,喜歡者眾,但敢穿者寡。”
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應把經營當成一個系統工程來看待。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市場。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同時要提高自己的市場判斷力,切忌因個人喜好而盲目投資。
創業是有風險的。大學生創業。在投資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并請行家里手幫你做參考,把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內功不夠豈可“賭”
2006年劉云畢業后,在叔叔的帶領下,從云南大理進口了一批玉石飾品,運到長沙后一個多月就銷售一空,賺到了數萬元利潤,叔叔給了她5000元分紅。這筆生意大大刺激了劉云,她決心自己單干,纏著父母拿出了20萬元做本錢。
2007年1月,劉云的第一批10萬元玉石飾品在長沙銷售告罄,她算了一下,兩個多月時間賺了2萬多元,相當于母親大半年的工資收入。在以后的幾次交易中,劉云從云南進的玉石飾品在長沙、湘潭等地的銷售情況都比較好。男友見她做生意一帆風順,借了她幾萬元也做起了小生意。
然而,劉云畢竟不是玉石方面的行家里手,隨著胃口的增大,她瞄上了云南個別地方“賭石”的買賣,就是賣家在地上擺一塊石頭,買家根據經驗判斷是否含玉、以及玉的成色和色澤,雙方估價成交。劉云看到不少人買石頭發財了,于是也想賭一賭運氣。
2007年12月,在大理的一條小巷子里,劉云以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一大塊石頭。“這妹子真有眼光,這是一大塊玉,她要發財了。”劉云剛買下石頭,周圍就有幾位自稱玉石專家的人“羨慕不已”地說。劉云沾沾自喜地將石頭運到云南一家玉石加工廠,割開一看,傻眼了,她買的是一塊成色很差的玉石,市場價格最多值2萬元。
劉云不服,此后多次“賭石”,但命運好像喜歡跟她開玩笑,她每次都虧,不到半年時間,就虧了30多萬元,家里再也無錢供她“玩石”了。男友見她虧得血本無歸,也分手而去。劉云只好在母親的單位謀了一份企業策劃的工作,過起了打工生涯。
大學生創業,選擇投入短、平、快的創業項目比較好,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領域應該在綠色環保、創意產業方面。類似玉石、黃金、股票等風險較大的投資行業,因為大學生的經驗不足,盡量不要參與,尤其類似“賭博”性質的“賭石”,更是一條不靠譜的斜路,千萬走不得。目前國家正在拉動內需,從這個角度講,大學生獲得投資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創業重在時機,不能光靠激情。
編后語:“今天是黑暗的,明天還是黑暗的。黎明可能后天才會來到。但是大部分人卻死在了明天晚上。”很多人喜歡用這句話來形容創業的過程,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創業的環境似乎更不容樂觀。我們的女性創業者卻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來了創業歷程中的酸甜苦辣,她們獨立、自信。勇于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堪稱我們可效仿的巾幗英雄。然而女性創業也要正確地看待風險,對市場需求及自身條件做詳細客觀地分析,切忌盲目上馬,避免無謂的損失。
(責任編輯 林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