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的破產
倫勃朗生前,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富裕畫家。然而,他的破產,也是世界上最搞笑的。倫勃朗以一幅《特爾普醫生的解剖課》在畫壇確立威望。請他畫像的名流絡繹不絕,且出手闊綽。
事業取得成功之后,倫勃朗又娶了一位貴族小姐莎斯基亞,正式躋身上流社會。妻子家的富裕和自己畫肖像掙的錢,一時使畫家掉進了富貴溫柔鄉,讓寒門出生的倫勃朗忘乎所以。揮霍,成了倫勃朗享受生活的惟一方式。
可惜的是,倫勃朗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結婚八年,妻子莎斯基亞便撒手人寰。倫勃朗不會理財,依然大手大腳地花錢,漸漸地,倫勃朗需要借債度日了。
倫勃朗苦苦撐到1656年,不得不宣告破產。房子和動產被拍賣后,仍然不足以償還債務。可法院執法人員查封他家時,找到的過期票據,未兌現的支票和別人打給他的欠條,價值遠遠超過了他的債務。在倫勃朗時代。荷蘭人已經發明了支票,但倫勃朗顯然不會用支票兌換現金。執法人員還在他的家里找到了20多個裝錢的小口袋,倫勃朗隨手放在那兒,便忘記了它們。
在新教國家,破產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按照慣例。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債務人迫不得已宣告破產。而倫勃朗的破產,資產卻遠遠超過了債務,這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智能水龍頭
這款水龍頭融合了多項高新科技,它配有面部識別技術,可以自動識別出用戶的臉,從而將水溫調節到該用戶最常用的溫度和水流強度。
另外,它上面還配有觸摸屏,可以在使用的同時查看電子郵件和日程安排。其內置的LED燈還可以根據溫度的不同變換色彩。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加直觀的感受。
三重門
將三個不同高度的門嵌套在一起就成了這樣一扇“三重門”。不同身高的人都可以輕松開關房門,非常適合有小孩的家庭使用。
心中的金礦
一百多年前,美國費城有位博學的牧師,名叫拉塞爾·康韋爾。
他曾為創辦一所服務于貧窮學生的大學所需的150萬美元奔波了5年,但收效甚微。
后來他在受到一個偶然的啟發后。意識到當從自身的內部潛能挖掘開始,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他人需要的同時,也實現自己建一所大學的愿望。
在經過深入地分析、論證后。他決定利用自己做牧師的有利條件。發揮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才能,撰寫演講稿,引導和滿足人們向善的心理需要,用通過演講賺到的錢,實現籌建大學的構想。
康韋爾經過周密思考,選取了一個新穎的角度,來闡發他的演講主題。他在演講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靠著辛勤耕作,日子過得很不錯。
后來,他聽說,如果在一畝地下面有金子的話,那只要抓一把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于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有金子的地方。他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但最終未能發現有金子的寶地。
就這樣,一晃15年過去了,最后他囊袋空空,一貧如洗。
一天晚上,他在異國他鄉絕望地自殺了。
過了不長時問,那個買下農夫這塊地的人,在耕種土地時,意外地發現了埋在地下的金子。后來就在這塊土地下面發現了一座金礦。
康韋爾帶著他這個故事。演講了7年。
7年中,他賺了800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他建一所大學所需的數目。
今天,這所大學矗立在賓西法尼亞的費城。
這就是著名的學府斯坦福大學。
點評:這個故事。非常發人深省——財富屬于擁有偉大夢想的人,財富屬于堅信自己能力的人。財富屬于發現自己資源價值的人。
別讓眼睛老去
一夜之間,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燒毀了美麗“森林莊園”,剛剛從祖父那里繼承了這座莊園的保羅·迪克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境地。
他經受不住打擊,閉門不出,茶飯不思,眼睛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保羅說:“小伙子,莊園成了廢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一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么看得到希望……”
保羅在外祖母的說服下,一個人走出了莊園。
他漫無目的地閑逛,在一條街道的拐彎處,他看到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原來是家庭主婦們正在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里的木炭忽然讓保羅眼睛一亮,他看到了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保羅雇傭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里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
結果,木炭被搶購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然后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初具規模了,幾年后,“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無常。遇到挫折不要緊。重要的是別讓眼睛老去。才不會讓心靈荒蕪。
將智慧變成財富
六十多歲的沃爾遜先生從政府部門退休后。便迷上了電視臺播放的自然節目。有一天,一家有線電視臺播出了一個關于月球探秘的紀錄片,熒屏上,主持人手拿月球地圖,一邊向觀眾講解。一邊翻動著圖片。
沃爾遜先生心想,這樣看月球的平面圖實在太費勁,也不夠直觀。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圓的,既然能制成地球儀,那么為何不制月球儀呢?沃爾遜先生抓住這瞬間產生的靈感,決定把退休后的精力放在月球儀的開發上。
1969年3月,第一批精美的月球儀制作好后,沃爾遜先生親自寫了廣告詞。并在電視上播出。結果。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世界各地的訂單如雪片飄來。之后,沃爾遜先生每年都可得到1400多萬英鎊的生意。他又先后開發了火星儀、金星儀、土星儀和木星杈等系列產品,使家庭工廠逐步成為世界性的大企業。
瑞士百萬富翁的節儉生活
瑞士全國人口僅7D0多萬人。但年收入超過百萬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5.46元)的人高迭18.3萬,即全國人口的2.6%都是百萬富翁。世界銀行日前發表了各國富裕程度排行榜,瑞士以國民人均擁有財富81.7萬瑞士法郎,再次蟬聯全球最富裕國家。筆者在瑞士生活多年,經常與當地人交往,其中許多是富翁。有些人甚至身家過億,但他們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是,生活富而不奢,甚至有些“摳門兒”。“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筆者曾采訪過他幾次,每次見他都是穿著一套款式老舊但非常整潔的雙排扣黑色西服。施瓦布與筆者聊起他的生活,自稱不愛打扮,更不稀罕用名牌服飾或昂貴的高檔手表來“炫富”。無論是在達沃斯年會上與數百位各國首腦聚在一起,還是奔波于世界各地,他穿的都是一套西服。平時施瓦布自己駕駛一輛客貨兩用車,午餐是與其他員工一樣的自助餐。
筆者接觸的許多瑞士富翁都像施瓦布一樣過著節儉的生活。在吃盼方面,瑞士人絕不擺闊,那里的餐館不允許顧客浪費,對于浪費者甚至可能套罰款;在穿戴方面,瑞士是“手表王國”,但本人所見過的大多數富翁手上戴的并不是“勞力士”、“歐米茄”等豪華品牌手表,而只是普通手表,有的甚至戴著中國老百姓都不愿戴的塑料電子表:在交通方面,瑞士富翁甚至普通百姓完全有條件買“奔馳”、“寶馬”,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駛的大多是“大眾”、“雪鐵龍”等普及型汽車;在日常用品方面,由于瑞士物價很高。每逢節假日,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翁,節儉的瑞士人都開著車到鄰國買東西。
瑞士富翁為何不像別國的富翁那樣喜歡奢侈和招搖呢?筆者與當地的一位朋友聊起這個話題時,他說:“瑞士沒有資源,也很少有那種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只是兩只手。”既然是靠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財富,理所當然會好好珍惜。并形成不講奢華的習慣。
防水太陽能電池
普通的太陽能電池大都是放置在陸地上的,但是我們的陸地空間很多都被高樓大廈覆蓋著,因此能夠用于放置太陽能電池的地方并不多,既然如此,何不利用一下海洋表面的空間呢?
這款新穎的防水太陽能電池可以直接漂浮在水面上。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大大拓展獲取太陽能的區域,而為了防止風暴破壞太陽能電池,當有風暴發生時,這款產品還能潛入水下避風,等到風暴過后再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