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安寧,男,1956年生,陜西省西安市人,少兒時長于青海省西寧市。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甘肅作家協會會員。
1977年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蘭州大學學報》主編,副編審職稱。愛好廣泛。涉足面寬。發表各類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個人詩集兩本,科普專著一本。曾獲“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優秀主編”稱號等。后任甘肅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等職。
現任甘肅省武威市政府副市長,兼任政協甘肅省委常委,民盟甘肅省委副主委等職。
浩瀚宇宙,星漢燦爛,宏觀微觀,奧妙無窮。
盡管人類是萬物之靈,創造了獨特的地球文明。但是,當我們放眼浩淼太空,不覺思緒茫茫。就空間而言,其距離以光年計,也顯單位太小;就時間而言,宇宙的歷史以億年計算,也顯不足。太陽系的“大”放在宇宙中,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點。相形之下,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塊狹小空間,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只是宇宙中極為短暫的一瞬。
從冥冥宇宙到看不見的微觀,大千世界充滿了神奇,每一種物質,每一個天體,每一點塵埃,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獨特而又普遍的運動規律。宇宙雖說奧秘無窮,但從目前人類對它的認識來看,它也是有規律可循,有趨勢可辨的。
圓,是宇宙中最完美、最簡單的體現形式,不僅各個天體是圓的,它們的運行軌跡也基本是圓的,微觀世界亦然??梢哉f,圓是宇宙中最亙古不變的、最基本的構成形式。
任何有智慧的文明都會發現,圓,雖看似簡單明了,卻也深奧無窮。因為圓形當中,隱含了圓周率。π看似單純,人類發現它已有幾千年之久,但它的無窮無盡,也使人類深感渺茫。人類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為此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勞動,為此做出貢獻的有阿基米德、托勒密,還有中國的劉徽、祖沖之等,他們以自己的努力,循序漸進,不斷擴展,從小數點后的幾位數算到十幾位,再到幾十位。到了1873年,有人幾乎以畢生精力也才算至707位數(好像還有差錯),至1948年,開創了人工計算的最高紀錄為808位數。以后,計算機介入。當今人類使用最先進的計算機,π值已被展開到小數點后12 411億位,依然沒有窮盡,并且這個紀錄還在不斷被刷新。有人預言:它離最后的終結還遠得很呢!最使人困惑的還有,這個數列不僅沒有窮盡,并且在它長長的序列中,似乎至今也看不出有什么規律可循。
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π,給了人們無盡的聯想,把人類的智慧考驗到極致。每一個愿意思索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問:π為什么會是這樣一個數,是誰創造了它?
愚見以為,對圓周率的認識,也是智慧生命與非智慧生命的一個分野,體現了人與動物的根本不同。試想,小狗、小貓、大象、老虎,如果說它們也有思維,也有一定的智慧,我們承認,但它們能知道圓周率的存在嗎?
讓我們再回到剛開始的話題,宇宙之大,微觀之小,生命之妙,萬物之奇,都足以讓我們驚嘆!這是因為我們有了初步的智慧,有了對客觀世界的初始認識。但同樣讓我們驚嘆的是: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迷茫太多,困惑太多,人類的苦惱也太多。正如中國的先哲講的那樣:“學,然后知不足?!比祟愑辛顺醪降闹腔郏@才知道,從天上到地下,從看得見到看不見的,從存在到意識,處處充滿著神奇。
這些神奇的難題一直在激勵、引誘著人們不斷去探索,比如:宇宙的起源、時間的起始、星系的分布、物質與反物質的存在、能量的構成、宏觀到底有多大、微觀的可分性、宏觀與微觀的關系乃至地球的構造、元素的組合、生命的起源、人類的大腦和基因圖譜等等。我們對于世界的認識,似乎越是深入,面臨的難題就越多、越復雜。
在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猜想:既然宇宙已經初現它的規律所在,那么,它必然就會有一把解開它的奧秘的鑰匙存在,這個鑰匙在哪里?它會以什么方式存在?它有線索嗎?聯想到如今的數字編碼技術,我們不妨大膽猜想,關于宇宙的基本奧秘就存在于客觀世界的一組數據之中,這組數據就應該是揭開宇宙之謎的密碼。那么,這組密碼會在哪里呢?它極有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熟視無睹之中,它有可能就是圓周率!在π的無窮數列中,有可能隱含著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某些線索和信息!
之所以說π是宇宙密碼,理由有三:
一是如果真的存在宇宙密碼,它一定是一組很大的數字,短了容量不夠。π正適合這一要求。
二是圓作為宇宙中最基本、最直觀、最簡單、最普遍的體現形式,宇宙密碼隱含其中,最為合理。
三是數學自身的神奇性。人類自創立數學以來,越來越發現這些虛擬的數字充滿神奇,它的內在規律性與我們所處的客觀世界,是如此嚴密、準確地對應著,以至于我們對許多未知的事物也可以去進行推算。難道這個神秘的π就與客觀世界毫不相干,毫無對應之處嗎?
從人類對π的求證中我們知道,它不僅僅是我們在紙上用各類方程式演算和幾何解析的結果。早在1777年出版的《或然性算術實驗》一書中,蒲豐就提出了用實驗方法求得π。這個方法是:準備一根粗細均勻,長度為d的細針,并在一張紙上畫一組間距為1的平行線(常取1=d/2),然后,一次次地將小針任意投擲在紙面上。反復多次之后,再數數針與任意平行線相交的次數,就可得到π的近似值。針與任意平行線相交的概率為p=21/πd。在一次實驗中,他選取1=d/2,投針2212次,其中針與平行線相交704次,這樣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2212/704=3.142。如果在實驗中投針的次數越多,得到的π值就會更為精確。
1901年,意大利人拉茲瑞尼,重復這項實驗,他做了3408次投針,得出π的近似值為3.1415929。這個結果是如此準確,使得許多人懷疑其實驗的真偽。
1904年,R.查特發現,兩個隨意寫出的數中,互素的概率為6/π2。1995年4月英國《自然》雜志介紹,伯明翰市阿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應用數學系的羅·馬修斯,如何利用夜空中亮星的分布來計算圓周率。馬修斯從100顆最亮的星星中隨意選取一對又一對進行分析,計算它們位置之間的角距。他檢查了100萬對因子,據此求得π的值約為3.12772。這個值與π值的相對誤差不超過5%。
π竟然與這么些表面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客觀現象,聯系在一起,這的確使人驚嘆不已。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π的神奇嗎?
這就不禁使我們有所聯想,π所隱含的奧秘和信息讀碼應該遠不止這些,它肯定還會與我們目前所不知的許多自然現象,乃至社會現象有一定關聯。在它長長的數列中,應當包含有更為豐富多彩的宇宙信息密碼。甚至筆者猜想,如果把它轉換成樂譜,它或許也應當是一首美妙絕倫的樂曲……
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猜想,地球以外還應當有智慧生命存在,他們也應當知曉圓周率。如果是這樣,那么,也許有一天,我們地球人類所收到的星外信息,可能就是一組π的數據……
當然,這些猜想要想得到驗證,目前很難。如果沒有人類對客體世界的更深入的探索和認識,就不可能去破譯它。但是,一旦當我們打開了驗證的大門,人類就有可能在文明智慧的階梯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博文評論
在謎題沒有被解開之前,一切猜想都不能否定。就好像說平行宇宙的可能我們現在無法完全驗證,那么它就是有可能的;如果它是有可能的,宇宙的密碼遠遠不會單單是圓周率那么簡單,不同宇宙之間將會有不同的宇宙密碼,宇宙時間。我們所在的宇宙空間可能就是構成平行宇宙密碼中的一串數字,只是眾多宇宙循環中的一個罷了。但不管事實究竟是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永遠沒有盡頭。
——聽風者
說不定還和蝴蝶效應有關系呢。
——橙色天空
有意思!圓周率=16/5=3.2。圓的面積等于其直徑平方的4/5,等于其半徑平方的16/5。圓的周長等于其直徑長度的16/5,等于其半徑長度的32/5。有疑問就實驗。
——網友
一旦我們打開了驗證的大門,人類就有可能在文明智慧的階梯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膀炞C”二字何其難,然提綱挈領正中要旨。
——陳永君
“如果把它轉換成樂譜,它或許也應當是一首美妙絕倫的樂曲。”您太會猜想了,哈哈!
——靜水流深